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文|野离离

常香玉一生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就是:戏比天大!

01

1951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她决定捐一架战斗机给国家。那架飞机要15亿(旧币),这放在如今也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但常香玉下定了决心就要干。

她说:解放以后,我再也不是这个下贱的戏子了,就是这个心情,我也要保护我的国家,我要爱我的国家。

她率领香玉剧社从西北到中南又到华南演出筹钱,一年后,钱还是不够,她把自己值钱的东西都给卖掉了,甚至把演出用的汽车也给卖了,卖自己的还不行,还动员家人朋友一起,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经过180多场义演,她硬是凑足了这个天文数字。而这架飞机也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当时习仲勋同志接见了她,并说:

香玉同志,你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典范,你们的爱国壮举,在全国乃至国际,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了物资的支持还不算,她又和兄弟剧团一起奔赴朝鲜慰问志愿军,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常香玉一度被誉为“爱国艺人”,并被选为第一届到第五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后被当选为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的时候,常香玉被国务院追授为“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常香玉的这一生,对得起国家授予她的荣誉,和人们对她的信任和崇高的敬意。

02

常香玉1923年9月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村子里,原名张妙玲。父亲张福先喜欢唱戏,而且唱的不赖,以唱戏为生,母亲闲来无事也会哼两句,从小在这种氛围下,常香玉也受了熏陶和感染,对唱戏情有独钟。

一家子的生活虽清贫,却也过的下去。但就这种将将过的下去的日子也被人妒忌,有人就在张福先喝的水里下药,导致他的嗓子一夜变坏。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没有一副清亮的嗓子,对于唱戏人来讲,那就是失去了唱戏的根本,就这样,父亲张福先被迫离开了戏台,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和来源,青黄不接之际,小常香玉经常要出门要饭去。

“叫花子”的生活,让小小的她尝遍了人间冷暖,看尽他人鄙弃厌恶的脸色,她学会了察言观色,也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因为太穷了,在常香玉8岁那年,大姑就想把她送过给一个家境不错的人家当童养媳。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能大致了解给人当童养媳的下场,最后那个可怜的小团圆媳妇硬是被婆家折磨致死。

那个年代的人多少都了解童养媳的命运,父亲张福先也明白,把女儿送去当童养媳那就是把她推向火坑,亲生骨肉,说什么也舍不得,于是,连夜就带着妻女离开村子,顺带送常香玉去学戏。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出了村,张福先首先去的是自己好兄弟常老大家落脚。常老大是一家小饭铺的老板,也非常喜欢唱戏,他听说张福先要让常香玉学唱戏很是支持,他认常香玉为干女儿,并说到:

这孩子有灵气,如果学唱戏,保不齐以后就是个大材料。

正是这个干爹,后来常香玉改姓名也与他有关。有一次,常香玉出去演出,在戏台上唱戏,被一个从老家村子里来的人看到了。

那时很多人的思想都非常守旧,认为女孩家抛头露面在台上唱戏是很丢人的事,唱戏更是被认为是下九流,后来村里的人都知道了,便出了个规矩:要么不再唱,要唱就不准姓张。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这时张福先跟常老大一合计,就让常香玉跟干爹姓,名也给改了,叫常香玉。

就这样,在两个爹的支持下,常香玉开始进戏班学戏。张福先望女成凤,对常香玉非常严苛,他信奉“棍棒之下才能学好戏”“戏是打出来的”。那时候常香玉要是稍有懈怠,就会被父亲盯上,然后就是用皮鞭一阵暴打。

有时候打得实在太狠了,常香玉甚至被打昏死过去。如今来看,张福先的教育方式太残暴,但如果真正站在他的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都是吃过苦的人,没权没势只能靠手艺吃饭,倘若手艺没有学精,就相当于是丢了吃饭的家伙。

为人父母者,才能真正体会到父亲残暴的背后的良苦用心。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苦水里泡大的经历,也锻造了她那坚毅不轻易向生活低头的性格。吃百家饭长大的童年,也培养了她乐善好施,懂得感恩他人的可贵精神。

03

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毫无人性”的监督教育之下,加之常香玉是真的喜欢唱戏,也肯下功夫,故而进步非常快。

1935年,常香玉随戏班来到开封,虽说戏班里的名角儿很多,那时常香玉还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徒弟,但她没有妄自菲薄,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打磨唱戏的功夫上了。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开始的时候她都只是垫戏,随着唱戏的功底逐渐变得深厚,几年之后,她就被师傅推上了前台,并逐渐打开了名气,为观众熟知,到了13岁,她就已经担当起主演的担子,这着实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前途无量,孺子可教,说的就是当时的常香玉。

1937年,剧作家王振南还为常香玉量身制作了一部戏,说是制作,其实是改编了《西厢记》,这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加上常香玉自成一体的表演风格,很快,她就成了舞台的主演。

之后“七七事变”爆发,她随父亲逃难到了西安,山河破碎,到处都是难民,饿殍随处可见,虽然自己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她还是积极投身义演募捐的活动中,为流亡的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国家有难舍我其谁,常香玉的家国情怀是长在血肉里的基因,每次国家需要她的时候,她都将全力以赴。

1948年,为了培养豫剧人才,常香玉同丈夫陈宪章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社”。同时也算是半个儿童福利院,那时候她招收了很多流亡的儿童,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了一个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归宿。

另一方面,常香玉自己也在不断地推广和发展豫剧,她将其他戏剧中可以采用的,能为豫剧增光添彩的元素拿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有很多代表作,如《白蛇传》《红灯记》等。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尤其是当豫剧电影《花木兰》的上映,让常香玉的理念和改良后的唱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最是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唱出了多少女性同胞的心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奋发向上。

04

说起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既是她生活情感中的爱人,又是事业上能拉自己一把的伙伴。

陈宪章在此之前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第一任妻子后来因病而故。

第二任妻子是自由恋爱谈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西安战干团艺术班学习时认识的。但三年后,两个人还是因为性格不合,生活琐事产生的种种矛盾导致婚姻难以为继,最后两人协议离婚。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在遇到常香玉的时候,她对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是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看不起她是唱戏的这个身份。

陈宪章一一答应了下来,把官也给辞掉了,一心守护她和这个家,并在事业上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她一把。

常香玉唱戏厉害,但她没有什么文化,教常香玉识字读书看报的任务就落在了陈宪章身上,不仅如此,他还承包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常香玉当好“甩手掌柜”就可以了。

爱人的好,常香玉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常对人说:

宪章是帮我帮惯了,他不仅教我认戏词,还耐心地讲解其义,天塌下来的事情也不给我讲,专心叫我唱戏。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二人妇唱夫随,志同道合,相濡以沫,自1944年结婚到2000年陈宪章去世,夫妻两人始终恩爱,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常派风格。

难怪有人说,没有陈宪章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如果说常香玉是一副色彩斑斓的图画,那么陈宪章就是这幅图画的底色。深以为然。

好的婚姻,就是婚姻的寿命比人的寿命长。


常香玉:吃过苦讨过饭,国难时,却直接给国家捐了一架15亿的飞机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因病去世,享年82岁。一代豫剧大师驾鹤西去,但她的光辉事迹和精神将永留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