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1

當孩子們被隔離,家長或是他們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五年級的孩子因上網課不認真,早晨時被家長訓斥:

“在家不好好學習,上網課不積極……”

緊接著,孩子便不顧一切從樓上跳下。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等到父母發覺為時已晚,此刻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看著躺在血泊中的孩子,捶胸頓足:

“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此情此景,我的心扯得生疼,內心堵著疙瘩,為什麼這個12歲的孩子和父母一言不合,便用自己的生命懲罰父母。

“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有人說是網課的壓力;有人說是抗挫能力太差;也有人怪在網遊頭上……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但從沒人想過,也許是以愛為名的父母,自己口中一句看似正常的訓斥,卻是孩子結束生命的導火索。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小時候餓了困了、摔倒了委屈了,都會撲向媽媽的懷抱。

現在大了卻寧願打碎了牙吞進肚裡,寧願把自己反鎖、寧願崩潰大哭,甚至不惜飛蛾撲火,也不告訴父母。

如果當時能夠關注到孩子的情緒狀態,我想他們定然不會再做出這樣的選擇。

2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父母與子女,本原如磁場的正負極,異性相吸。

從何時開始,家的磁性消失,甚至同性相斥?

因為家庭溝通不到位問題,導致孩子自殺的不是個案:

去年2月份,剛開學第四天,深圳市寶安區一名13歲男生在家附近墜樓身亡。

原因是因寒假作業未完成,被老師次斥責回家補寒假作業。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在此之前,媽媽和班主任滿屏討論地依然還是暑假作業的問題。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在送往醫院路上,卻發現孩子在此前已經嘗試過割腕。說明孩子的心理問題不是突發。

男孩出事後,他留下的4封遺書,為我們揭露了他內心的世界。

第一封給姐姐

雖然不喜歡你,經常拌嘴,但我走了,還是希望你不要傷心難過。

第二封給姨媽

你是對我好的第3個人(第1個第2個是爺爺奶奶).....

第三封給爺爺奶奶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們兩個.....500塊壓歲錢留給你們.

最後一封給父母: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這句話讓多少父母心痛又自責,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孩子誤認為自己的爸媽討厭自己。

我們到底在給孩子傳遞著怎樣的情感世界?讓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身後空蕩蕩的孩子,心裡受傷了都不敢告訴爸媽。

3

“你當然可以生氣,但請好好生氣”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和孩子就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連說一句話都疲倦。

疫情期,當孩子們都在家裡上網課後,確實給不少家長帶來了不少負擔。

之前,一位佛系爸爸被網課作業逼瘋的視頻上了熱搜,因為孩子就沒有按時寫完作業,本來的佛系老爸七竅生煙:

  • “都不要做了,明天我把你的老師通通拉黑。
  • “我要刪孩子所有老師的微信,包括體育老師。
  • “我連晚上做夢都夢見你老師在我床前站了一圈,都問我要作業。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無獨有偶,被網課逼瘋的不止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就找上了杭州市七醫院青少年心理的王醫生:

陳晴的兒子本來成績優異,乖巧懂事。但因為此次疫情原因,全校都在家上網課,但是卻成為了她一家的噩夢。每次傍晚網課結束以後,兒子便會“發瘋”:

講道理不聽,一批評就亂摔東西。

陳晴每日遲遲不願回家,只想眼不見為淨,有一次火氣一上來跟孩子硬碰硬,結果兒子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幸虧因為小區防控嚴格,才找回了兒子。


網課的低效率會讓很多孩子質疑自己的能力:我學不進去、不是熟悉的老師我聽不懂、再這樣子我成績會不會跟不上……

每一個質疑都會讓孩子煩躁,越煩躁越聽不進去,孩子越聽不進去父母越焦慮,越焦慮越忍不住情緒開罵,造成了惡性循環。

但這並不是網課的錯,錯的是我們把焦慮的情緒發洩錯對象。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初為人父人母,本來就是一個血肉之軀,面對懶惰、犯錯的孩子,會生氣會憤怒,是人之常情。

但是有些父母卻不會好好生氣,用力過猛,把負面的情緒轉移到對孩子的人格攻擊上。

臺灣的公益組織曾經邀請路人體驗被父母訓斥的感覺。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你太自私了,大家都被你拖累了!真的感覺非常丟人!”

“我們家沒有你這種怪胎孩子,出去不要說我是你媽媽!”

“你真的很沒有用,看到你就討厭,你到底是誰生的?”

“你個賠錢貨,太后悔當初生下你!早知道你現在這樣,我當初應該把你掐死!”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面對成人暴風式的攻擊,有個女生哽咽痛哭,她很害怕、恐懼,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因為這跟她小時候的經歷一模一樣,雖然成年的她已經知道這是父母的氣話。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連一個成年人都忍受不了人格攻擊,更何況是個孩子!

日常生活中一句無心的話,或者無意之舉,都會讓孩子習得性無助,忘了身後的燈火。

你和孩子之間,必須有個清醒者,確保你的愛意他能一一接收到。

我們可以無知,但是不能蠻幹、不能攻擊。

4

“你不閉嘴,孩子怎麼說?”

有人說,不就是上個網課、一句批評嗎?

小孩子能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說出來讓一家人想辦法,不就解決了嗎?這比用性命懲罰父母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絕對不只是早晨那句被訓斥的話,而是日積月累,如大山般壓著他喘不過氣的失望、沮喪……

之前在做兒童心理諮詢時,每次給孩子輔導40分鐘後,後面的20分鐘便是好家長溝通。10組家庭總有9組疑惑:他怎麼會和你聊那麼多,我問他他總是不願意跟我聊天?

我回答到:積極傾聽。


說到底,比起亂髮脾氣,不會好好聽話才是很多中國父母的問題。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就像焦俊豔和她爸爸在節目《我家那閨女》中表現的那樣。

爸爸說:“你平時要是有什麼事,記得跟我們說,幸福要跟家人分擔就是雙倍幸福。”

拗不過爸爸的她直接表達:“痛苦講給你們,我會得到雙倍的痛苦。”

“我跟你們講完之後,你們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然後你們又一直問很多很多問題。”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為什麼焦俊豔如此決絕父親的溝通,其實從節目一開始就可以看出。

爸爸一上節目便開口挑剔:“就她穿得那樣兒,我都嫌她土。”“平時穿得跟個淤泥兒似的……”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當我們口若懸河的時候,我們的耳朵也喪失了聽力。

母親親的那個嘴啊,大聲喊得,每天都活得很累……

這位網友的控訴也許說出了孩子的心聲。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如果我們不閉嘴,孩子永遠不會表達。

5

每一句“為你好”

都是以愛為名的強迫

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時,其實很容易辯解:“我這樣罵你,都是為你了你好啊!”

但我們是否曾想過:

每一句“為你好”,都是以愛為名的強迫。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以愛的名義,提著條件,行控制之實。

在《少年說》中,有一個女孩學了七年舞蹈,有天賦也有興趣,但最後卻被母親勒令叫停,原因是影響學習。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當女孩第一次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站在天台上對著媽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時,媽媽卻又再臺下提起了條件:“下次考試考進年級前100名就讓你學”。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母女兩個的溝通頓時進入僵局,女孩硬生生被氣哭,母親見狀退步道:最少前150名。

女孩最後徹底崩潰:那麼高的要求,我——做不到!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在這樣的重點中學,突擊進100名等同於拒絕

有條件的愛,讓孩子們的情緒問題藏在冰山底下,表面風平浪靜,水底下卻是暗流湧動。

甚至會在重大事件來臨前遭遇情緒崩潰,以極端的方式來應對。

去年6月高考,便有一位考生在看完數學試卷後,突然精神崩潰倒地,又哭又笑。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這種控制型的愛,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敏感、自卑、得不到認可、人際能力缺乏。

你以為管吃管喝、管生活管學習就是愛得滿滿。

但是武志紅卻說過:那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其實不是父母“愛太多”,而是清一色的“愛太少”。

出乎意料。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當我們看到這個結論時,肯定困惑: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恨不得掏出心來給他,怎麼可能愛不夠?

這時候父母該反思:

我們是不是……愛錯了?

6

家是心靈的避風港,不是辯論法庭。

我們不要充當警察和法官,總糾正孩子的錯誤。

而是當個畫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筆一墨去描繪這張白紙。就像鍾南山院士的醫學世家家族一樣。

鍾南山用自己的一生活成了父親的翻版,用一生去“治病救人”。而他的兒子鍾惟德,也在繼續延續著鍾家良好的家風。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人格滲透,而非嘴巴皮子。

你的愛

是不斷指責批評?還是換位思考?

你的期待

是用別人家的孩子刺激?還是幫他發現獨特的閃光點?

你的陪伴

是隻看重分數,監督補課,還是用親子閱讀代替督促……

網課23天, 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有句詩說過: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見什麼,就變成什麼……如果是早開的喇叭花,那麼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雜亂的野草,那麼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作為父母,你是朝陽的喇叭花,還是雜亂的野草?

不要自己碌碌無為荒唐度日,還綁架著孩子必須功成名就。

你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得成為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