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春天》:一千個鄉村家庭有一千個特點

2019年已經過去將近四分之三了,腦海中印象最為深刻的電影還是它——《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一千個鄉村家庭有一千個特點

當時,《四個春天》上映十天之後,我才鼓起勇氣,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害怕被那溢出大銀幕的親情觸動,久不能平復,總想拔腿就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於是,一個週日的下午,在還有排片的寥寥幾家影院裡面選了個稍微近一點的地兒,出發了。天氣依舊不給力,太陽在濃厚的霧氣中游走了好幾個回合,敗下陣來。

一開始,本以為看的人不會很多,進場之後才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這部基本上沒有什麼情節的紀錄片的。我所在的那一場,包括四位滿頭白髮的奶奶、多對年輕的情侶以及獨來獨往的青年人……觀眾的年齡跨度還是很大的。

看來,《四個春天》確實收穫了良好的口碑。電影上映之後,諸多媒體的公眾號從電影本身、導演和電影等多個主題和側面進行了報道(當然,其中不乏標題黨)。“畫面很美”“詩意”“沒有太多情節衝突”“低成本”“多數是日常片段”等等評價,這些構成了我對這部紀錄片的第一印象。

儘管相比起同檔期的《大黃蜂》,這部紀錄片貌似不是那麼吸引人,如果營銷跟不上,這樣的好片子,恐怕只會落個無人問津的下場。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四個春天》自有其魅力。看完後的那種感覺,就像是冬天連續多天的陰雨霧霾天氣,被一整夜突如其來的狂風給吹散,第二天,太陽出來,化了霜。

《四個春天》:一千個鄉村家庭有一千個特點

《四個春天》有其獨特性,其透露的是一種不一樣的悲歡。

簡單來說,這部紀錄片就是導演陸慶屹2013年至2016年返鄉所拍攝的鄉村的家庭日常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陸慶屹的父母哥姐。這讓我想起另一部紀錄片短片——導演焦波所拍攝的《俺爹俺娘》,同樣以自己的父母為拍攝對象。

這是兩部影片的相同之處,是將鏡頭對準自己和家人。這或多或少是兩位導演的職業習慣使然。

而不同之處在於,《俺爹俺娘》呈現的是一千個鄉村家庭有著同一個特點,而《四個春天》則在表達一千個鄉村家庭有著一千個特點。前者是大部分中國農村家庭父母的生存狀態,後者著重描繪的其實是這個小家庭背後所獨有的悲歡離合。

這可以理解為導演最大的私心所在。那麼,讓觀眾去觀看、理解並且接受自己一家子的日常故事,他從哪裡來的自信?

導演陸慶屹習慣性記錄下這些日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家庭傳統——他們一家人多才多藝,似乎天生就有文藝細胞,伴隨著強烈的表達欲。影片裡,母親的歌聲是動聽的,父親的樂器是多樣的,姐姐的性格是活潑的……

其中,分為四個篇章講述的《四個春天》中有一個篇章的內容採用了大量早些年的素材,最早的是1997拍攝的片段:導演的父親拿著攝像機拍下了一家人看春晚的場景,還自帶解說。這些被採用的歷史資料,大多取自於導演父親母親哥哥姐姐之手。

這一家人,舞蹈是說來就來的,歌曲是張口就唱的。一家人還時常出去踏青,生活中充滿了歡聲笑語,羨煞旁人。而這,正是許多中國鄉村家庭是鮮見的。他們的這種生活,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外界對中國鄉村家庭的印象。這樣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很常見,但是,多姿多彩卻不常見。

它,正是贏在了不常見。

《四個春天》:一千個鄉村家庭有一千個特點

不過,不得不說,《四個春天》終究還是夾帶著頗多悲傷的元素。因為裡面所採用的歷史資料素材,就是回憶片段,這些都襯托出現實的無奈和些許悲涼。裡面所折射出的話題,我們看到的,除了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歡樂的片段,同樣還有多個悲傷的片段:

燕子回巢又走了,子女就像候鳥一樣,嘰嘰喳喳的熱鬧沒幾天又要去遙遠他鄉,老人總是有幾分不習慣;

女兒因病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兩位老人堅強的面對,但是那些細節卻讓人不禁落淚。他們在女兒的墳前種上花草和蔬菜,春天來到的時候總是給人無盡的希望。兩位可愛的老人站在山上,唱起了歌,慢悠悠地跳起了舞蹈。那也是老人的女兒經常陪伴他們做的事;

兒子未婚這個信息是從母親嘴裡得知的。她總說:“如果趕緊生個孫子,能抱孫子就好了!”兒子出遠門前,也會交代:“你不要忘記你的承諾(結婚)。”

……

生離死別、婚姻嫁娶等等這些現實的問題和潛在的矛盾衝突,無法迴避,也沒有刻意渲染,平淡而真實,讓影片在張力上有所提升。細細品味,與是枝裕和關於家庭的故事片風格還頗有幾分相似。

《四個春天》:一千個鄉村家庭有一千個特點

紀錄片從來都是主觀的,它本就是在輸出一種價值觀。如果你產生了共鳴,就已經難能可貴。

記得在一次課堂上,某市電視臺的編導給大家講紀錄片的公開課,結果,放出的片子,讓人唏噓。儘管畫面唯美,但是,僅僅是廣告片或者專題片罷了。我們只能理解為,他恐怕是對紀錄片有什麼誤解。

而紀錄片《四個春天》讓人產生的共鳴,在影院裡面就已經展開了討論。

觀影過程中,鄰座的一對情侶,女方時不時蹦出幾句話:“我家裡也是這樣”“這個跟我家又有點不一樣”……這是對地域風俗產生共鳴。

感觸尤為深刻的,是後排的四位奶奶。“這個我會唱!”“(老人家)很有才!”她們時不時跟著低聲哼唱幾句。這是來自同齡人的共鳴。

當燈光亮起,彩蛋過後,四位滿頭銀絲的奶奶,站在座位前看完了影片所有的字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