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十佳!揚州七河八島:“素顏”打底“美顏”更靚


全省十佳!揚州七河八島:“素顏”打底“美顏”更靚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公佈“2019年度十佳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評選結果,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的“七河八島”生態經濟項目入選,成為揚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案例。“近年來,生態科技新城積極摸索、實踐,拒絕‘有煙囪’‘有噪音’的企業,發展生態旅遊,推進綠色經濟,入選‘省十佳’是新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成果。”生態科技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保護“素顏”:護好用好大自然的“饋贈”

優質的自然環境,是生態科技新城最重要的底色。保護好、利用好大自然的“饋贈”,“硬核”制度必先行。在生態科技新城成立之初,揚州市就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對該區域的發展形成了“四控一禁”的決議,包括控制水體和生態廊道寬度、控制建設高度、控制開發強度、控制汙染排放和禁止違章建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發展綠色生態經濟,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生態科技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城在劃定“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三區的基礎上,將區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公園綠地區、農業地區、旅遊主題區和城鎮地區五大功能區,為開發建設和汙染排放念好“緊箍咒”,有效減輕了生態環境的增量壓力。

此外,生態科技新城嚴格實施雨汙分流、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提升廢棄物處理能力,不斷加固生態環境基礎建設根基。“新城新建2號汙水泵站,累計完成22家企業汙水接管以及11.7公里汙水管網建設工作。”生態科技新城規建局局長韓青介紹,目前,全區21個行政村中已有20個行政村完成小型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並配套鋪設汙水收集管網。

“我們實行垃圾三級分類,建立易腐垃圾陽光堆肥房和細化處理中心,構建循環生態鏈條,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同時,全面提升廢棄物處理能力,加快補齊生態短板。”生態科技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城還建立正面、負面清單以及生態補償轉移、農村環境長效管護等獎補機制,確保整治落到實處。

全省十佳!揚州七河八島:“素顏”打底“美顏”更靚

開啟“美顏”:打出“拆整搬建”組合拳

“明顯感覺到大變樣了!現在人看著心情都好!”

今年60歲的老孫是生態科技新城的老居民了,他見證了周圍生活環境天翻地覆的變化。“沿河船廠、砂石場一個挨著一個,萬福拆解市場、廢品回收點遍地。”回想起以前,老孫連連搖頭,“髒亂差,根本談不上什麼生態環境。”

老孫所說的,就是生態科技新城北部,也就是“七河八島”區域。這裡水系縱橫交錯,水路運輸交通便利,因地處城郊接合區域,吸引了眾多“散亂汙”企業和作坊等無序集聚,環境質量堪憂。

要整治,就要大刀闊斧。生態科技新城工作人員經過摸底,統計出整個片區分佈著200多個廢舊品市場、69個汽車拆解市場、40多家“散亂汙”作坊、39家造船廠和砂石場。隨後,生態科技新城打出“拆整搬建”組合拳,取締汙染產業,投入100多億元開展生態修復,整治了48公里岸線,完成造林5000餘畝,恢復1000多畝濱水空間,並引進實施一批生態旅遊項目。

“現在這邊就是花園!我們經常過來散步!”系列整改過後,感觸最大的就是周圍百姓。“我們這裡水域面積是陸地面積的4倍,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生態科技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從“髒亂差”到城市“後花園”,新城徹底改變了積存40年的“髒亂差”面貌,形成了“城在綠中、綠在水中、水綠交融”生態格局。

全省十佳!揚州七河八島:“素顏”打底“美顏”更靚

“顏值”變現:新模式推動生態經濟發展

生態資源既是新城的寶貴資源,也是新城的“顏值”,更是新城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開創了立體式綜合規劃模式。”生態科技新城城管局局長支正彬介紹,“我們劃定60%以上土地為生態開敞區,在生態上做足加法。”

“有煙囪的不要,有噪音的不要,特耗電的不要,拼勞力的不要。”生態科技新城招商局相關負責人用一連串形象的說法,闡釋了新城人的“項目觀”“建設觀”,新城接納的是“含綠的投資”“帶大腦的企業”“讓孩子和年輕人歡笑的項目”。

如今,來過生態科技新城的人會發現,在廖家溝東側,揚州樂園、馬可波羅花世界、1912小鎮、海洋館、賽馬場、大運河深潛基地、沙排公園一個個拔地而起,哈工大機器人(揚州)科創中心已經揭牌,文昌路軸線旁的揚州軟件園掩映在綠樹叢中,顯得特別協調。

與此同時,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揚州進一步推進江廣融合建設的大背景下,生態科技新城制定“一核兩片區”開發建設佈局,其中圍繞揚州市最大的城市生態中心——“七河八島”區域,著重打造泰安生態旅遊度假區。“我們計劃結合本土資源,加強優質項目招引,尋求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不斷加強與央企、國企的深入合作,全面提升招商引資能力,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興業,將企業總部落戶泰安生態旅遊度假區。”泰安生態旅遊度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揚州市這一環境保護改革創新的樣本,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據省生態環境廳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獲獎的案例,將作為引領環保制度創新、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建設。

記者 露莎 舒文

圖 宋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