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上稱為"禍水"的鄭穆公之女夏姬果真是禍國殃民嗎?

引言:

在商朝至春秋時期出現幾位"臭名昭彰"的女子,她們有的被當做妖精,有的揹負著毀家滅國的罵名,比如妲己、妺喜,夏姬也是其中一位。

然而一個國家的存亡必定是與其經濟政治以及軍事外交力量息息相關,這些女子的出現也只是導致國家敗亡其中一個誘因。筆者在查考夏姬的一生時發現,身為一個弱女子,她所能做的不過是順應時局,保全自己。

夏姬的祖輩如何在春秋時期生存

自打周朝禮崩樂壞以來,諸侯國家掌握實權各顯神通,憑自己的本事吃兼併這碗飯,耳熟能詳的春秋五霸在這段歷史舞臺上各領風騷。

雖說有強大的霸主存在,但是小的諸侯國還是要想方設法繼續生存,鄭國便為這其中一位。

被史上稱為

(圖一: 春秋初期諸侯國分佈圖)

鄭國在春秋存在了將近432年,由鄭桓公建立,經著名君主鄭莊公(武姜夫人長子寤生)的權謀和智慧經營,公元前719年的繻葛之戰使得鄭國聲名大噪,19年內與齊、魏、宋國結盟,更是穩固了國際地位。

然而由於他政治上的兩處失誤,使得鄭國局面混亂未能更進一步。一是沒有妥善安排太子之位,二是重用了高渠彌,在他去世後,國家掌權者之位在一輩之中輪了4位君主,使得國力大大衰退。

被史上稱為

(圖二: 繻葛之戰)

公元前673年5月,鄭國第9位國君鄭文公繼位,在位時間長達45年。到了這位君王手中時,鄭國已經稍顯劣勢,新的政權秦國、楚國、晉國開始擴張,好在文公善於察言觀色,遊走於各國之間,積極尋找庇護所,避免了鄭國的滅國之路。

被史上稱為

(圖三: 文公在位時新晉強國圖)

但是鑑於眾兒子之間的權力爭鬥會擾亂國家安定,文公在公元前653年一氣之下殺了太子和太子的弟弟等兒子,還把其他擁有繼承人資格的兒子趕出了鄭國,這其中就包括公子蘭(夏姬之父,鄭穆公)。公子蘭逃往晉國,在異國他鄉獨自成長了將近20年,因他才識過人、謙虛謹慎深得晉文王器重。

前630年晉文王(重耳)計劃聯合秦國攻打鄭國時,公子蘭拒絕了任命,遂被其稱讚,並在前628年被晉文公擁立做鄭國名正言順的君主。

夏姬出生時的社會狀況

鄭文公在位第30年,也就是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去世,內部爭權導致齊國國力衰退,已不具備與楚國爭霸的實力。而鄭國秉承依附於強者的外交策略本能地投靠楚。

此時雖然鄭國不似春秋初期那般實力爆表,但是君主知人善任,重用叔詹、堵叔、師叔三人,因這三人為賢才而聞名於諸侯,一定程度上穩固了鄭國的國際地位。

被史上稱為

(圖四:齊桓公之死——齊國動亂開始)

前637年鄭文公對待重耳封閉城門,因為他流亡在外時鄭國實在是看不上他,為鄭國在晉文公上位(前636年)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公元前632年晉國與楚國發生了史上聞名的城濮之戰,作為兄弟國當然前去支援,但是楚國不幸失敗了。

作為幫兇的鄭國被晉國聯合秦國追討了,所幸燭之武退秦師,鄭國答應了晉國對公子蘭繼位太子的要求,也就是鄭穆公,於公元前628年登基。

被史上稱為

(圖五:秦晉圍鄭圖)

夏姬的出生及幼年生活經歷

夏姬出生於公元前640年,他的父親是逃亡晉國、暗中發展關係伺機回國的諸侯公子蘭,母親是少妃姚子。史書上記載她"蛾眉鳳眼,杏眼桃腮",還把她拿來與驪姬、息媯、妲己等人作比較。

被史上稱為

(圖六: 夏姬畫像)

年幼的夏姬其實受母親嚴格管教,對於人們所說豔情之事並無半分沾染。母親從小教導她崇尚道德和才能,並以身作則,為了防止因眾人因嫉妒美貌後宮騷亂,母親不得不寫出一本關於養生養顏的書,以平息謠言。

然而隨著年齡漸長,夏姬出落得越發動人,引得各諸侯國的公子垂涎。這其中包括她的庶兄公子蠻,許是無法忍受來自親人的騷擾,終於得以出嫁於陳國大夫夏御叔,夏姬的姓也是由此而來。頗為有趣的一件事是,夏姬嫁後不到三年,公子蠻不幸去世,或許是父親的意思?不得而知。

夏姬為何被許配給陳國

父親登基後的日子並不好過,諸侯混戰,秦國三番五次想來攻打他,他和晉國一起打敗了秦國,之後宋國華元又來攻打,被囚後贖回。

處於亂世當中、大國相間,夾縫中生存太不容易了。況且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一直被其他諸侯國覬覦,憑藉史上君主發展的軍事力量也只能苟延殘喘勉強支撐國家政權。

被史上稱為

(圖七: 鄭穆公畫像)


像史上所有君王一樣,能想到的穩固統治的方法便是進行和親,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快樂無憂地度過一生呢

大國已經形成秦晉之好,楚國力量強大但不足以對付秦晉,況且楚國國君能徵善伐,難保不會被其他國家消滅,思來想去也就只能先將其安置在附近的小國了。

於是,父親給她選擇了鄰國陳國,不是國君,不是權臣,只是一個大夫,或許想著將來可以不受亂世之苦。

丈夫去世後夏姬當如何保全家族地位

夏姬成為人妻了,嫁給夏御叔之後誕下一子,取名夏徽舒。從此夏姬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本以為這一生會如此安然度過,不曾想兒子12歲時,夏御叔不幸離世。

夏姬失去了穩固的靠山,帶著孩子隱居封地株邑。

被史上稱為

(圖八:夏徽舒畫像)

《詩經·株林》記載"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駕我乘馬,說於株林。乘我乘駒,朝食於株。"講的是對陳靈公不務政事,荒誕淫逸,與臣子之妻通姦的諷刺。

這故事的女主便是夏姬,男主還有當時朝臣儀行父、孔寧。女子出嫁便不再屬於原來的屬地,在陳國若要立足,必須有權貴幫忙,或許夏姬只是把美容當做自己安身立命、為鄭國爭得政治地位的工具,然而卻被生活無憂的人所恥笑。

被史上稱為

(圖九: 左傳成公二年書影 )

不得不說,夏姬的兒子後來殺掉陳靈公自立為陳侯,然而起因是三位情人的調戲和羞辱,恐怕他們只是將夏姬當做一個玩偶,並沒有真實情感。兩位大臣逃脫到楚莊王處,挑唆楚國發兵擒殺了夏徽舒,逮捕夏姬。

楚莊王對夏姬的儀容及對答睿智怦然心動,但是最終在巫臣勸誡下將夏姬賞給年逾50的將軍連尹襄老,不曾想一年後死於晉國交戰沙場。夏姬被其子烝來。至此,夏姬已然又恢復了獨身一人的狀態,這段路走的真難。

被史上稱為

(圖十: 後人據詩經描寫所繪株林)

巫臣早就耳聞夏姬美貌,被擒之時初次相見便定意娶她,奈何君命不可違,待襄老去世後安排夏姬回鄭國,並許下承諾"歸!吾聘女"成為一段佳話。

在巫臣一次出使齊國的過程中,攜帶夏姬私奔到晉國,並擔任大夫的職位,至此夏姬才重新得到一個正常男子的愛護。

被史上稱為

(圖十一: 申公巫臣)

夏姬與申公巫臣私奔對時局的影響

巫臣和夏姬雖然逍遙自在,但是巫臣的宗族被子反、子重設計,終被楚王誅滅,他定意為宗族親人報仇,向晉國國君諫言聯合東南的吳國夾擊楚國,建議被採納後出使吳國,憑藉其政治和軍事才能使得吳國日漸昌盛,並不斷向楚國發起侵擾,一年之內子反、子重奔波超過7次,最終被拖垮。

巫臣與夏姬之女嫁給了晉國的公族大夫叔向,其子羊舌食我和祁氏聯手作亂,使得兩族被滅,也促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

鄭國的國運

鄭穆公時正逢晉國和楚國爭霸之時,兩邊都不好惹,無論附屬哪一方對方便會出兵攻打。剛開始迫於楚國的壓力鄭穆公歸服楚國,後來由於放走了宋國的華元被楚國攻擊,又不得不投靠晉國。

在穆公去世後,鄭國形成了"七鄭"的政治混亂局面,加之面對晉楚問題仍然搖擺不定,在長期消耗中日漸沒落。

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

等到戰國時期,三晉之一的韓國最終吞併了鄭國。鄭國只在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裡閃亮了一陣子便消失了。

被史上稱為

(戰國形勢圖)

結語:

人們常常會將一些奇特的女子拿來說事,從前有楊玉環,現在有林徽因,個人認為部分原因是處於嫉妒心理影響了我們對她們的正確認知。

夏姬是史上最為有名的美女之一,她對於愛情、對於國家使命的忠貞遠遠超過他人褒貶,作為兩任妻子,她並無任何其他不良行為,作為公主,她對於自身命運有著清晰的認識

反觀現在社會,婚外情事件頻頻發生,人們對於婚姻的尊重程度遠遠不如她;在災難到來之時,仍然有人昧著良心賺取錢財,不顧他人安危,絲毫不以為恥,部分人對於國家、人民的正確認知明顯缺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