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我們鎮唯一的“接生婆”去世了,她一生未婚,無兒無女,扶養自己的侄子,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在艱苦的鄉村行醫生涯裡,無論貧富,生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頭胎分娩,做丈夫和公婆的,心中既高興又擔憂,因為世間常說的“陰陽一張紙,生死一呼間”多用來比喻臨盆分娩的女人。

所以家長們都把接生婆視為送子的觀世音,救命的活菩薩,她們也成為一個個小生命來到人世間的守護神。

地處蘇北農村,二十年多前,我們那生孩子是沒有去醫院的,那時候也沒有產檢這一說法,總是自己記著大概的日子,要生了的時候,用著板車或則人抬到接生婆那裡,等著生就是了。

我就是那個接生婆接生的,確切說,九五年以前的人基本就是接生婆接生的,我們無論歲數大小,都叫她“蘭姑”。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蘭姑做了五十多年的接生婆,從二十多歲的小姑娘開始做到七十多歲的老人。

我父輩,甚至我爺爺輩的,都是在她手裡出生的,全鎮有近萬人都是她接生的。

那時候女人生孩子,是沒有刨腹產這一說法,全靠自己,一條腿就進了鬼門關,能不能母子平安,接生婆選的好不好很重要,蘭姑作為我們鎮唯一的接生婆,早已名聲在外。

通常到日子了,家裡人把產婦送過去,婆婆拿著小被子在外頭等著,生的快的幾個小時,生的慢的,甚至兩三天都生不下來,遇到難產的就考慮接生婆的技術和應變能力了。大多數都是母子平安的,也有少數出現意外,蘭姑通常都會保大人,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我年紀小,知道的不多,聽我母親講起,嬸嬸生頭胎的時候九二年,那時候難產,差點一屍兩命,愣是讓蘭姑給保了下來。

我那個弟弟,從小個子就大,現在也是195的身高,嬸嬸生他的時候折騰了三天三夜,蘭姑害怕了,通知家屬趕緊轉走,已經到了那個時候了,送醫已然來不及了,嬸嬸沒有婆婆,跟著去的是大娘,大娘當場給蘭姑跪下了,後來弟弟終於生了下來,九斤八兩,“臀位”,生過孩子的都清楚,“臀位”意味著是不可以順產的,那時候條件差,基本生的孩子也就四五斤,將近十斤的孩子,差點要了嬸嬸的命。

弟弟順利降生了,滿月以後,大娘又特意買了糖果和紅蛋去謝了蘭姑。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蘭姑一生未婚,扶養子侄,老了侄子給她養老送終。

我發現好多接生婆都沒有孩子,甚至都沒有結過婚。

蘭姑也是,蘭姑接生的手藝是她奶奶傳給她的,奶奶說,這是一個積德行善的的活,什麼都可以失業,這個絕對失不了業,奶奶沒有想到幾十年後接生婆這個職業會是徹底的消失。

蘭姑二十多歲的時候,哥哥得了一場病死了,嫂子改嫁,拋下了兩個嗷嗷待哺的侄子,她有手藝,完全可以養活孩子,不知道是否是為了侄子還是接生的孩子多了,她一輩子未婚。

我母親以前經常和我說“蘭姑的手是綿綿的,這樣的手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蘭姑沒有執業證書,已經不能再從事這一行業了。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有點小毛病,母親總是半夜帶著我去敲蘭姑家的門,蘭姑總是安慰母親,這種對於孩子很常見。

蘭姑後來不能行醫了,因為她沒有執業證書,幾次別人偷偷舉報,相關人員就會把她家都給砸了。

三年前,我最後見過一次蘭姑,她已經八十多歲了。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那時候我懷著我兒子,回老家待產,都知道現在醫院產檢的醫生什麼都不會跟你說,你還沒問一句,他們就煩的不得了。

婆婆有些擔心,也想估算一下孩子的體重,是否能夠順產,託人聯繫了蘭姑。

白天蘭姑已經基本不開門了,傍晚的時候,婆婆帶著我敲開了蘭姑家的門,八十多歲的蘭姑,保養的和六十歲的老人差不多。

蘭姑說,要不是因為認識,她是不會這麼做的,她已經被舉報怕了。

蘭姑看的很仔細,告訴了我很多注意事項,並留下了聯繫方式,讓我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可以諮詢她。

臨走時,婆婆扔下了100塊錢,蘭姑沒有推脫也收下了,後來兒子出生了,黃疸高,我還打了電話給蘭姑,蘭姑仔細給了建議。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最近聽母親說:“蘭姑沒了”,得了重病,年齡大了,沒挺過去。

侄子們當了孝子賢孫,拉“哀棍”送走了蘭姑,下葬那天,上至六旬老人,下至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去了好多人,大家默契地一言不發送走了蘭姑。

至此,我們鎮上唯一的“接生婆”沒了。

無兒無女的“接生婆”蘭姑去世了,下葬那天,全鎮的人都來了…


結束語:

如今,很多鄉村赤腳醫生隨著那個時代漸已老去,很多人因為沒有轉正,沒有退休金和工齡補助。

但是,她們曾經無悔過,她們也曾經年輕過,她們為了祖國鄉村的醫療衛生事業奉獻了青春乃至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