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贫穷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心穷才是。

不久前,“大衣哥”朱之文又火了。

因为骑着三轮车,抱着20万元现金去给武汉捐款,他被一批网友指责是故意“作秀”,拿钱换名声。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朱之文的回应很干脆,也很有力:

有人说我为武汉捐款是作秀,我想说欢迎你们也抱着钱去作秀,我应该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奉献自己的力量,不管别人怎么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他只是单纯想给武汉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企图。

如果这也叫做秀,那请骂他的人都去作秀,善莫大焉。

给武汉捐款之后,他又单独捐了20万元给家乡,支持防疫工作,还在自己的村子里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想以这种形式,为武汉打气,为中国加油。

可即使他做了这么多,依然要被好事者恶意揣测。

而这样的污蔑,朱之文也不是第一次遭遇了。

自从参加《星光大道》走红,这些年,这个淳朴的山东汉子,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成名后的朱之文,依然住在老家朱楼村,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9月21日,山东菏泽单县,“大衣哥”朱之文参加家乡丰收节活动时,登台献唱并现场宣布捐出140万支持家乡建设,让人敬佩。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朱之文在电视上一夜成名之后,商演接踵而至,经济状况大为好转,于是借钱的人踩断了他家的门槛。

在他的家里有好多欠条,都是几万、十几万借了出去。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有人借了四次之后,没有还一分钱,就在还要借第五次的时候,朱之文说老借不还,我不借了。

于是,对方马上变脸。

晚上9点多,朱之文家的窗户被一个大砖头砸烂,玻璃到处都是。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朱之文出资50万帮村里把路修好,可有人却说:“他就是修了这一点路,修得太少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朱之文还出资建了村里的幼儿园、健身中心,解决了村里的用电和灌溉问题,可是依然有人不满意。

他们说,朱之文赚那么多钱,才拿出来这么一点,简直是九牛一毛,他应该还给我们一人买一台小轿车,一人发一万块钱。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后来随着直播的崛起,“大衣哥”成了一部分人的新“商机”。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朱之文的生活受到24小时360度曝光——他干农活有人拍;他洗衣服有人拍;连吃饭,别人都不肯放过。

有人拍“大衣哥”,不到一年就赚了一台小汽车。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只要是拍摄“大衣哥”的,都或多或少赚了钱。

一开始朱之文觉得自己应该大度一点,让他们赚点钱也好,于是就放开了让他们拍,可是这些村民却越来越过分。

他们半夜直接翻墙进来,就是为了直播朱之文是怎么睡觉的,甚至连他所有的吃喝拉撒都要跟着偷拍。

这简直是让人恐怖至极。

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朱之文在自己家大门装上栏杆,并贴上“欢迎你来做客,禁止偷拍”的字条。

身心疲惫的朱之文说:“9年了,没有一天清净过。哪怕给我一天,没有一个人。让我好好的睡一觉。或者看个电视,看个手机。九年了,我找不到一天这个样的。”

“大衣哥”捐款武汉又被骂!别再做“老好人”了

其实,朱之文成名之后,仍然一直过着简朴、勤劳的农民生活。庄稼丰收了,他下地干农活,甚至盘算着如何省50块钱。

作家东野圭吾说: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人心一旦丑陋起来,就成了这个世上最肮脏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总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吸血鬼般的人存在?自己不断索取看不到,别人一次没有满足自己的利益就立刻倒戈相向。

有网友问:长期与只知道索取的人在一起会如何?有一个回答说:要么离开,要么你就慢慢被他驯化成被索取型人格。

当一个人养成了索取的习惯,欲望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满足,那么他的内心早在无形中开始膨胀,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满足他的欲望,下一次他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在帮助别人这件事情上,你越大方,对方越贪婪。

可一旦你拒绝他的索取,微笑没有了、热情消失了,丑陋的脸孔开始显露。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就是如此。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一句,我们的善良,应该有点锋芒。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善良,用一颗善意的心看待世间的事。可越长大越发现,没有棱角的善良,不但不能传达出你的善意,反而助长了恶。

善良依然还是我们的选择,但是我们的善良应该长出牙齿。

助人也要量力而行,做好事应该也要有底线,一旦对方突破底线,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拒绝。

学会拒绝,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不懂得拒绝,就会越来越累,越活越辛苦。

我希望你做个“好”人,但更希望你的“好”中略带锋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