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将读书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来我的读写心路历程和方法

今天,我们要聊聊的话题是读书与写作的哪些事。

干货|如何将读书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来我的读写心路历程和方法

01

为什么我爱读书?

原因有三:

1.无聊。叔本华说幸福两大敌人,一是无聊,二是痛苦。在生活中,我也会时常感到这了太无聊了。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虽然不务正业,但我已经慢慢养成读书习惯。有事没事,一有时间,我就会去跑图书馆。那时候,我也真的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读好一本书。就这样的,我日常穿梭于书架之间,挑书、看书。我看得书很杂,也有看不懂。但现在回想起来,我是自觉的,自动的走上喜欢读书这条路。

2.书读多了,人则变了。我变得喜欢一个静静地与书籍为友。我越来越爱观察、思考、实践与做事等等。用一句话来说,是书籍,让我变得日渐成熟;是书籍,让我越来越幸福、快乐。

3.对于我来说,读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小爱好,是一个日常习惯;是一件非常神圣的,有意思的事情。我大概是那一种,一有时间,就会阅读的人(阅文、读书、看人、见事等等)。

02

我是如何读书的?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你是想要知道,读书方法,那么你可以看看我总结的读书方法一条万能公式。

(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

如果你是想知道我日常是如何完成读书一件事的,那么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一些做法。

1.挑书

读书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当你舍得话花十块钱给自己买一本书时,就意味着你准备赠送出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是更多时间给这本书。所以我认为选书比看书更为这样。如何挑书呢?

方法很多。

  • 他人推荐的书单
  • 我的读书营小伙伴分享的
  • 我自己好奇想读的书
  • 为解决某个问题,需看的书
  • 看书时,对作者好奇,想看该作者其他作品或是他推荐的书等等

总之,当你读的书越多时,你就会越觉得自己想读的、需要读的书,真的有很多。甚至,有时,你会发觉书籍是读不完的。到这样。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你就不得不采用各种读书方法了。

2.读书方法

读书目的不同,所花费的阅读时间则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方法也不尽相同。

  • 功力式读书: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会查阅各种资料,所以我的读书方法阅读目录,挑关键词,跳转到自己想看的章节。这种读书法,多为主题阅读。一般,我不会一次性,看完一本书。
  • 消遣式阅读:一般是针对生活类,文学小说类等书籍。这种书籍,我通常是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随心读书的一种状态。读累了,我就起身,把书搁一边去。有感悟的地方,我便记下来,这样就完事了。
  • 我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翻读和重读。大部分书,第一次,我是快速翻读,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或是重点。第二次阅读,我是细读,品读。最后,我会进行一番自我自答,并写笔记,甚至是书评,等等。
干货|如何将读书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来我的读写心路历程和方法

03

为什么我喜欢写作,以及怎么写?

原因又有三:

1.我之所以喜欢写作,是因为我喜欢读书。读写不分家。有读有写,有写有读,才能提高读书效率,才能让读书的效益放大化。

2.写作变现。我是一个俗人。我很喜欢钱,也喜欢写作变现,但又不会因钱而忘了初心,失去本我。这是写作的原则,是底线,是对写作这个爱好的一种“守护”。

3.写作的意义。对我来说,写作最大的好处一个在于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记录自己的成长。很多事情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做着做着,作用就出来了。写作也如此。所以,我很喜欢秋叶老师说的3句话。

不要跟风,先明确写作目标和定位;

不要贪心,先做好自己再去做自己;

不要攀比,写作这事还要看老天爷赏饭。

那么如何写作呢?

这是一个大问题。

问如何写作之前,你心中应该是有一个说不出口的想法或者是目标。

1.如果你的写作目标是记录生活,那么我觉得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类写作,属于日记式写作,是写给自己看的,图个自己开心的就好。面对这类日记式写作,你应把写作变现搁在一边去,或者是把变现当成一种奖励。

2. 如果你的写作目标是变现,那么你就得自问自答以下4个问题。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形式,写什么内容,写给谁看。

比如,你的目标是获得今日头条的青云计划奖。你就得去看平台的规则和玩法。然后,根据自身条件,你再进行高频率、高质量的输出。再如,你想靠公众号变现,你首先得对账号进行定位,再而努力涨500粉丝,开通流量主,然后努力把自己的输入内容体系化,可以写出付费文章,开社群,开课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同平台,有着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变现形式。我们最好不要以“一刀切”的形式,看待各平台的变现方式。

可以说,平台如“公司”,每一公司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和调性,你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然后再实战自己的才华。很多自媒体写作老师教到,为了让自媒体写作变现达到收益最大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多平台同步发布,但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不同平台,要以不同形式运营,可以有主次之分,用到28法则等等。在发布文章之后,你还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再把文章修改一下成更符合该平台用户喜欢的属性。

说到这里,我来给大家加点干货吧。无论你写什么文,在动笔之前,最好需要有一个写作框架。我一直觉得有框架做事事半功倍,无框架写作事倍功半。

分享一下,我常用的3个【实用文写作框架】。

框架A: what why how

1.现象:分析现象是什么?

2.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方法:如何解决?

框架B:SCQA结构《金字塔原理》

S: situation(情景),场景、事实是什么?

C: 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与我们预期的有什么冲突?

Q: 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 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什么?

思路:困境—冲突—后果—方法

框架3:what—How—why

问题—如何做—有何意义

干货|如何将读书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来我的读写心路历程和方法

04

我是如何写作的?分享一下,我的写作旅程。

2013年元旦,我在准备高考。那段时间真的很无聊。除了应付考试,我真的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所以,我跑到多小卖部,花了10多块钱,买了一本很好看,也有秘码的日记本。在那时10多块钱,应该是一两天的伙食费。爸妈每周给100块钱,包含路费,买资料等等。买完以后,我就开始写日记。每天都写。大学别人在宿舍煲剧,我会待图书馆,并坚持每天都写。那时候,你也不知道写作是什么概念。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一个人在宿舍很无聊。我注册了公众号,但是没发什么文。2018年,我开始大量看书,并相对认真地开始写出并发出来。现在回想来看,我乱七八糟地写了2年的自媒体文。其中,我写得最多的文章是书评文。为什么我常写书评?

原因有三:

1.读书输出。我喜欢读书。

读写不分家。如果读完一本书,不写点笔记或者书评之类的问题,那么你读完就忘。不信,你可以去试一试。换句话说,

书评是读书内容的再加工,是读书输入和输出的全过程。

2.写书评是一种自我积累的好途径。

在媒体写作中,你想要运营好一个账号,那就必须先做好自我定位,账号定位等等工作。这是约定俗成的定律。

但是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很多人一开始,是迷茫的,是能力不够的,是那种处于想做但又不知道如何的状态。2年前,我就处于这种状态。所以在一次听了韩大爷的分享《乡土中国》之后,我就决定开始写书评。那时候,韩大爷跟我说,当你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时,那就找该领域做得最好的老师学习。庆幸的是,我找到了并坚持下来了。

截至目前,我应该写了超100多篇的书评。我写得大多数书评都在2000字以上。其中,有一些在某些平台获奖的,有些获得出版社一致认可的,有些带着很喜欢,有些是废稿的。用一句话来说,无论如何,你写出来就对了。每当我写不下去,写不来时,我就想到给我启发最大的一件事和一句话。

当年毕业时,汪曾祺在求职不顺利。于是,他一毕业跑到上海,想准备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四处碰壁。于是,他就找到哭诉。结果呢!沈从文却在信中,把他大骂一顿说到这样一句话:“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

3.书评能满足我的个人诉求。

比如在书评路上,我遇见了很多喜欢读书的朋友。于是,我才做了读书营。再如,写书评,能给我带来成就感,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写评好像是我擅长做的一件事。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一直不厌其烦的写书评。即使是没有任何经济回报,我也会一直写。直到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重新回头去看自己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结果才知道自己适合做“社论作家”。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在写评上,是有一定优势。

如何写书评?

说真的!写书评过的是一种“二手生活”。因为你所写的内容,必须建立在作者之上,所以网上就出来诸多“一边倒”的声音。有人觉得写书评没有用, 是浪费时间。有人说,写书评太好了。在我看来,写书评的作用,一来是因人而异;二来是书评的作用也是界线的,是有极限的。如果你一定要说笼统地说写书评很有用,那么我觉得这好比你硬要把吃水果当成补充蛋白质一样荒诞可笑。

怎么写书评呢?

依我看来,写书评也是一门技术活。可以说,人人都能写书评,但不一定所有人的能写出一篇优质的,有用的有意义的书评。

说在这里,我想起很多人会问我,写书评的方法和套路。但以我写了2年的书评来看,写书评最大的套路就是无套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不同书籍,需要采用不同的写法。不同书评人,有不着想写作风格和思路。真正优质的书评,应该是书评看完书之后,有感而发,灵感涌现,一气呵成外加不断修改出来的,而不是按照所有的书评框架,然后东拼西凑出来的文章。所以呢!如果你一直要学按照所谓的书评套路去写,那么你所写的书评,很多时候很有可能,只是一篇换不换药的雷同文章。

好了!到这里,我还是继续分享一点干货吧。

第一:一条写书评的万能公式

土豆老师经常说的,正常的书评格式是:破题、引题、逻辑主线、作者介绍、亮点解读、立意总结。我认为这是一条写书评的万能公式,当你不知道如何写一篇书评时,直接套用这个模式就好了。

第二:昨晚,2014年“中国好编辑”牛瑞华,在做读书分享时,也讲到写书评的一些方法。牛老师的写书评方法,跟我不谋而合。我也认为这也是一种写书评好方法。

  • 做读书笔记,从中给整本书定位。
  • 找到痛点:为什么大家不能好好听我说话?
  • 解决办法:安静的三项红利和共情能力
  • 简单收尾

第三;在写书评之前,我是这样构思的

  •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写出3点原因。
  • 来阅读我的书评,可能有两类读者。面对没看过这本书,想通过看我的书评后,来判断自己是否要要买书的读者,那么我该如何把作者的核心思想表达出来;面对看过这本书的书友,想通过我的书评得到更多的启发的读者,那他们未知的知识点可能是什么?我自己的读书收获是什么?感触什么?等等
  • 综合以上的想法,我的书评切入点(主题)是什么?
  • 写出一个框架,并填充内容。

总结

以上内容,是我两年来,读书和写作的一些想法和方法。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最后,送给你2句话给我帮助最大的话。

第一句话是龙应台对儿子讲的:“孩子,你要慢慢来"。在我看来,读书和写作是在打持久战。所以你着急没有用。可以说,读写这两件事,急不来,故我认为最好的姿态是你要慢慢来,不骄不躁。

第二句话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其实是10年前。”别看他人能出口成章,这可能是对方10年前就开始积累而来的。不过,你无须因此就灰心丧气,感叹自己自己不如他人。从现在开始积累,未来的你,一定也会有所成。好好加油~

干货|如何将读书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来我的读写心路历程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