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如何將讀書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來我的讀寫心路歷程和方法

今天,我們要聊聊的話題是讀書與寫作的哪些事。

乾貨|如何將讀書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來我的讀寫心路歷程和方法

01

為什麼我愛讀書?

原因有三:

1.無聊。叔本華說幸福兩大敵人,一是無聊,二是痛苦。在生活中,我也會時常感到這了太無聊了。所以,在大學期間,我雖然不務正業,但我已經慢慢養成讀書習慣。有事沒事,一有時間,我就會去跑圖書館。那時候,我也真的不知道如何學習,如何讀好一本書。就這樣的,我日常穿梭於書架之間,挑書、看書。我看得書很雜,也有看不懂。但現在回想起來,我是自覺的,自動的走上喜歡讀書這條路。

2.書讀多了,人則變了。我變得喜歡一個靜靜地與書籍為友。我越來越愛觀察、思考、實踐與做事等等。用一句話來說,是書籍,讓我變得日漸成熟;是書籍,讓我越來越幸福、快樂。

3.對於我來說,讀書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個小愛好,是一個日常習慣;是一件非常神聖的,有意思的事情。我大概是那一種,一有時間,就會閱讀的人(閱文、讀書、看人、見事等等)。

02

我是如何讀書的?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如果你是想要知道,讀書方法,那麼你可以看看我總結的讀書方法一條萬能公式。

(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

如果你是想知道我日常是如何完成讀書一件事的,那麼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一些做法。

1.挑書

讀書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當你捨得話花十塊錢給自己買一本書時,就意味著你準備贈送出幾個小時、幾天,甚至是更多時間給這本書。所以我認為選書比看書更為這樣。如何挑書呢?

方法很多。

  • 他人推薦的書單
  • 我的讀書營小夥伴分享的
  • 我自己好奇想讀的書
  • 為解決某個問題,需看的書
  • 看書時,對作者好奇,想看該作者其他作品或是他推薦的書等等

總之,當你讀的書越多時,你就會越覺得自己想讀的、需要讀的書,真的有很多。甚至,有時,你會發覺書籍是讀不完的。到這樣。由於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你就不得不採用各種讀書方法了。

2.讀書方法

讀書目的不同,所花費的閱讀時間則不同,採用的閱讀方法方法也不盡相同。

  • 功力式讀書: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我會查閱各種資料,所以我的讀書方法閱讀目錄,挑關鍵詞,跳轉到自己想看的章節。這種讀書法,多為主題閱讀。一般,我不會一次性,看完一本書。
  • 消遣式閱讀:一般是針對生活類,文學小說類等書籍。這種書籍,我通常是自己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隨心讀書的一種狀態。讀累了,我就起身,把書擱一邊去。有感悟的地方,我便記下來,這樣就完事了。
  • 我最常用的讀書方法是翻讀和重讀。大部分書,第一次,我是快速翻讀,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或是重點。第二次閱讀,我是細讀,品讀。最後,我會進行一番自我自答,並寫筆記,甚至是書評,等等。
乾貨|如何將讀書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來我的讀寫心路歷程和方法

03

為什麼我喜歡寫作,以及怎麼寫?

原因又有三:

1.我之所以喜歡寫作,是因為我喜歡讀書。讀寫不分家。有讀有寫,有寫有讀,才能提高讀書效率,才能讓讀書的效益放大化。

2.寫作變現。我是一個俗人。我很喜歡錢,也喜歡寫作變現,但又不會因錢而忘了初心,失去本我。這是寫作的原則,是底線,是對寫作這個愛好的一種“守護”。

3.寫作的意義。對我來說,寫作最大的好處一個在於記錄生活,記錄想法,記錄自己的成長。很多事情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意義,做著做著,作用就出來了。寫作也如此。所以,我很喜歡秋葉老師說的3句話。

不要跟風,先明確寫作目標和定位;

不要貪心,先做好自己再去做自己;

不要攀比,寫作這事還要看老天爺賞飯。

那麼如何寫作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

問如何寫作之前,你心中應該是有一個說不出口的想法或者是目標。

1.如果你的寫作目標是記錄生活,那麼我覺得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類寫作,屬於日記式寫作,是寫給自己看的,圖個自己開心的就好。面對這類日記式寫作,你應把寫作變現擱在一邊去,或者是把變現當成一種獎勵。

2. 如果你的寫作目標是變現,那麼你就得自問自答以下4個問題。在什麼地方,用什麼形式,寫什麼內容,寫給誰看。

比如,你的目標是獲得今日頭條的青雲計劃獎。你就得去看平臺的規則和玩法。然後,根據自身條件,你再進行高頻率、高質量的輸出。再如,你想靠公眾號變現,你首先得對賬號進行定位,再而努力漲500粉絲,開通流量主,然後努力把自己的輸入內容體系化,可以寫出付費文章,開社群,開課等等。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不同平臺,有著不同的寫作方式和變現形式。我們最好不要以“一刀切”的形式,看待各平臺的變現方式。

可以說,平臺如“公司”,每一公司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和調性,你要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然後再實戰自己的才華。很多自媒體寫作老師教到,為了讓自媒體寫作變現達到收益最大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多平臺同步發佈,但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不同平臺,要以不同形式運營,可以有主次之分,用到28法則等等。在發佈文章之後,你還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再把文章修改一下成更符合該平臺用戶喜歡的屬性。

說到這裡,我來給大家加點乾貨吧。無論你寫什麼文,在動筆之前,最好需要有一個寫作框架。我一直覺得有框架做事事半功倍,無框架寫作事倍功半。

分享一下,我常用的3個【實用文寫作框架】。

框架A: what why how

1.現象:分析現象是什麼?

2.問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3方法:如何解決?

框架B:SCQA結構《金字塔原理》

S: situation(情景),場景、事實是什麼?

C: complication(衝突),實際情況與我們預期的有什麼衝突?

Q: question(疑問),怎麼辦?

A: answer(回答),解決方案是什麼?

思路:困境—衝突—後果—方法

框架3:what—How—why

問題—如何做—有何意義

乾貨|如何將讀書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來我的讀寫心路歷程和方法

04

我是如何寫作的?分享一下,我的寫作旅程。

2013年元旦,我在準備高考。那段時間真的很無聊。除了應付考試,我真的不知道能做些什麼。所以,我跑到多小賣部,花了10多塊錢,買了一本很好看,也有秘碼的日記本。在那時10多塊錢,應該是一兩天的伙食費。爸媽每週給100塊錢,包含路費,買資料等等。買完以後,我就開始寫日記。每天都寫。大學別人在宿舍煲劇,我會待圖書館,並堅持每天都寫。那時候,你也不知道寫作是什麼概念。

後來,我大學畢業了。一個人在宿舍很無聊。我註冊了公眾號,但是沒發什麼文。2018年,我開始大量看書,並相對認真地開始寫出併發出來。現在回想來看,我亂七八糟地寫了2年的自媒體文。其中,我寫得最多的文章是書評文。為什麼我常寫書評?

原因有三:

1.讀書輸出。我喜歡讀書。

讀寫不分家。如果讀完一本書,不寫點筆記或者書評之類的問題,那麼你讀完就忘。不信,你可以去試一試。換句話說,

書評是讀書內容的再加工,是讀書輸入和輸出的全過程。

2.寫書評是一種自我積累的好途徑。

在媒體寫作中,你想要運營好一個賬號,那就必須先做好自我定位,賬號定位等等工作。這是約定俗成的定律。

但是對於一個新人來說,很多人一開始,是迷茫的,是能力不夠的,是那種處於想做但又不知道如何的狀態。2年前,我就處於這種狀態。所以在一次聽了韓大爺的分享《鄉土中國》之後,我就決定開始寫書評。那時候,韓大爺跟我說,當你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時,那就找該領域做得最好的老師學習。慶幸的是,我找到了並堅持下來了。

截至目前,我應該寫了超100多篇的書評。我寫得大多數書評都在2000字以上。其中,有一些在某些平臺獲獎的,有些獲得出版社一致認可的,有些帶著很喜歡,有些是廢稿的。用一句話來說,無論如何,你寫出來就對了。每當我寫不下去,寫不來時,我就想到給我啟發最大的一件事和一句話。

當年畢業時,汪曾祺在求職不順利。於是,他一畢業跑到上海,想準備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可是四處碰壁。於是,他就找到哭訴。結果呢!沈從文卻在信中,把他大罵一頓說到這樣一句話:“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裡有一支筆,怕什麼!”

3.書評能滿足我的個人訴求。

比如在書評路上,我遇見了很多喜歡讀書的朋友。於是,我才做了讀書營。再如,寫書評,能給我帶來成就感,等等。更為重要的是,寫評好像是我擅長做的一件事。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一直不厭其煩的寫書評。即使是沒有任何經濟回報,我也會一直寫。直到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重新回頭去看自己的MBTI職業性格測試結果才知道自己適合做“社論作家”。也就是說,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在寫評上,是有一定優勢。

如何寫書評?

說真的!寫書評過的是一種“二手生活”。因為你所寫的內容,必須建立在作者之上,所以網上就出來諸多“一邊倒”的聲音。有人覺得寫書評沒有用, 是浪費時間。有人說,寫書評太好了。在我看來,寫書評的作用,一來是因人而異;二來是書評的作用也是界線的,是有極限的。如果你一定要說籠統地說寫書評很有用,那麼我覺得這好比你硬要把吃水果當成補充蛋白質一樣荒誕可笑。

怎麼寫書評呢?

依我看來,寫書評也是一門技術活。可以說,人人都能寫書評,但不一定所有人的能寫出一篇優質的,有用的有意義的書評。

說在這裡,我想起很多人會問我,寫書評的方法和套路。但以我寫了2年的書評來看,寫書評最大的套路就是無套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不同書籍,需要採用不同的寫法。不同書評人,有不著想寫作風格和思路。真正優質的書評,應該是書評看完書之後,有感而發,靈感湧現,一氣呵成外加不斷修改出來的,而不是按照所有的書評框架,然後東拼西湊出來的文章。所以呢!如果你一直要學按照所謂的書評套路去寫,那麼你所寫的書評,很多時候很有可能,只是一篇換不換藥的雷同文章。

好了!到這裡,我還是繼續分享一點乾貨吧。

第一:一條寫書評的萬能公式

土豆老師經常說的,正常的書評格式是:破題、引題、邏輯主線、作者介紹、亮點解讀、立意總結。我認為這是一條寫書評的萬能公式,當你不知道如何寫一篇書評時,直接套用這個模式就好了。

第二:昨晚,2014年“中國好編輯”牛瑞華,在做讀書分享時,也講到寫書評的一些方法。牛老師的寫書評方法,跟我不謀而合。我也認為這也是一種寫書評好方法。

  • 做讀書筆記,從中給整本書定位。
  • 找到痛點:為什麼大家不能好好聽我說話?
  • 解決辦法:安靜的三項紅利和共情能力
  • 簡單收尾

第三;在寫書評之前,我是這樣構思的

  • 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寫出3點原因。
  • 來閱讀我的書評,可能有兩類讀者。面對沒看過這本書,想通過看我的書評後,來判斷自己是否要要買書的讀者,那麼我該如何把作者的核心思想表達出來;面對看過這本書的書友,想通過我的書評得到更多的啟發的讀者,那他們未知的知識點可能是什麼?我自己的讀書收穫是什麼?感觸什麼?等等
  • 綜合以上的想法,我的書評切入點(主題)是什麼?
  • 寫出一個框架,並填充內容。

總結

以上內容,是我兩年來,讀書和寫作的一些想法和方法。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最後,送給你2句話給我幫助最大的話。

第一句話是龍應臺對兒子講的:“孩子,你要慢慢來"。在我看來,讀書和寫作是在打持久戰。所以你著急沒有用。可以說,讀寫這兩件事,急不來,故我認為最好的姿態是你要慢慢來,不驕不躁。

第二句話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現在,其實是10年前。”別看他人能出口成章,這可能是對方10年前就開始積累而來的。不過,你無須因此就灰心喪氣,感嘆自己自己不如他人。從現在開始積累,未來的你,一定也會有所成。好好加油~

乾貨|如何將讀書效益放大化?分享2年來我的讀寫心路歷程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