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聆聽計劃”開啟“心”路!心理諮詢師和養老院老人屏對屏“拉家常”

3月14日上午,在淄博市張店區傅家鎮養老中心院長王希鳳的辦公室裡,兩名老人通過電腦微信視頻的方式,與一名特殊的朋友見面了。三人儘管這是第一次見面,而且是電腦屏對著手機屏的見面,他們卻足足聊了40分鐘。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屏对屏“拉家常”

2019年8月,由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發起的“1小時聆聽計劃”開啟了聆聽之路。活動通過招募志願者,定期到老人身邊陪伴、傾聽,在講述與傾聽中建立溫暖鏈接的方式,來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我們呼籲並希望更多公益人士、愛心媒體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通過微博、微信等各種方式來倡導、傳播“多一份陪伴,多一份傾聽”的行動理念,以此推動全社會對老人精神需求的關注,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聆聽老人的抗戰故事、工作過往,欣賞老人的演奏、歌唱,共話鄰里相處、姐妹情誼,陪10名老人過生日,幫失智老人找回憶……截止到2019年年底,“1小時聆聽計劃”順利開展了9次活動,每次活動都留下了獨特的印記。現在,因疫情防控需要,養老機構封閉管理。為加強對老人的精神關愛和心理慰藉,“1小時聆聽計劃”用屏對屏這種特殊的方式,開啟了2020年的“心”路。

山東寧智寓和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張店區傅家鎮養老中心,是淄博市內首家收住失智失能老人的專業養老機構。2019年11月2日,“1小時聆聽計劃”曾經走進這裡,聆聽老人的故事,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除了照顧老人們的日常生活,王希鳳平時也特別關注老人的心理和精神變化。為了讓這次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院長王希鳳提前調試電腦、音響、麥克風等設備,並在13日試了試視頻連線的效果。一切準備就緒,3月14日9點,心理諮詢師、淄博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淄博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與就業指導處副處長杜元剛與兩名老人視頻見面了。

“阿姨,你們好!”

“你好!”

“現在你們封閉管理,我也進不去,咱這樣聊聊天。你們在裡面悶不悶啊?”

“不悶。這段時間,院長和咱十幾個工作人員一起,都和我們住在中心裡。平時院長帶著我們扭秧歌,跳廣場舞,還打乒乓球。有些腿腳不行的老人,打那種固定乒乓球,一點不悶……”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屏对屏“拉家常”

沒有華麗的開場,杜元剛很快打開了老人的話匣子。為了陪護失能老伴的劉文敏老人,興高采烈地講起了封閉期間院裡的生活。從每天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到豐盛的一日三餐,再到每天兩次測體溫兩次消毒,這些事情她是看在眼裡,記在心間。

82歲的李慶香老人坐在輪椅上,時不時也說上幾句話。“別看我們封閉著,院長管理可一點沒放鬆。我就看到王院長領著工作人員舉行消防演練,還弄個假人,在那練習業務。”聽到李慶香老人這麼一說,王希鳳趕緊給杜元剛解釋,他們是在進行噎食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復甦的考核。通過培訓,已經成功救治了兩位噎食老人。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屏对屏“拉家常”

整個視頻過程中,杜元剛基本都是在用問題引導老人多說,多發表意見。老人興致勃勃,說的很開心。結束前,參與聊天的劉文敏老人還熱情說:“小杜,以後歡迎你來我們這裡做客!”

“1小时聆听计划”开启“心”路!心理咨询师和养老院老人屏对屏“拉家常”

“這段時間,老人們見不到外面的人,很多疫情期間中心內發生的事情,他們很想與人溝通交流。通過傾聽老人的語言、觀察老人的動作和表情,我覺得老人看上去很健康,心情也不錯。這說明封閉期間,他們被照顧很好。”杜元剛說,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跟老人聊天,效果比預想中好很多。希望今後有機會,能到這裡,跟老人面對面聊天。

自實施封閉管理以來,王希鳳格外關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在中心,他們一方面組織豐富的各種活動,讓老人們動起來;另一方面,讓老人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通訊方式與家屬及時交流溝通,保持親情呵護,慰藉思念。“這次視頻交流後,我覺得兩名老人心情更放鬆了。雖然參與聊天的只有兩名老人,但是他們的好心情可以影響更多老人,在中心傳遞更多正能量。”王希鳳說,特別感謝這個活動,感謝杜老師,能讓老人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以上圖片均由張店區傅家鎮養老中心提供)

(大眾報業記者 馬景陽 馬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