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一场战役的背后,都需要庞大的后勤保障支持。如今这场“新冠肺炎”战役中,口罩、防护服、面屏、消毒液等成了最重要的物资保障,救护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抢救设备就是最重要的设施保障。这一切的背后,可敬可爱的设备科同事们一棒接一棒,与时间赛跑,全力协调保障一线物资供给和设备运行正常,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医工人的使命与担当。


设备科办公室:


“罩”亮战士前进的道路!


自疫情发生以来,设备科科长吴庆文和采购员王碧秀的

头等大事就是找物资!他们日以继夜在各个微信群里发布需求信息,打遍所有潜在供货商的电话,在各大购物网站搜寻货源,搜寻范围甚至延伸到了海外。在联系了十几个供货商后,终于有了一点收获,但订购的物资因为缺货被临时取消订单也是常有的事,“我们的心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现在外面到处都在紧急采购防护物资,也已经习惯了。”王碧秀无奈地笑了笑,又马上打起了另一通电话。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吴庆文科长和采购员王碧秀在加急采购


吴庆文科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统揽物资保障工作的各个环节,亲赴一线掌握物资保障到位情况,加班加点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吴科长说:“我们现在吃饭、走路甚至在梦里都是在找各种防护物资。”他直言,甚至睡觉的时候都拿着手机,生怕错过一个供货商、快递或捐赠电话

“在与病毒战斗的战场上,这些物资就是武器和粮草,我们要保质保量把武器和粮草送上战场,解除冲锋在前战士的后顾之忧,才能打赢这场战斗。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院方接收爱心捐赠物资(左一:吴庆文)


大年初一,当所有人合家团圆时,唐华斌工程师已经在医院值了一天班了,在医院饭堂匆匆吃过饭后,接到紧急任务又迅速赶到急诊科培训传染病人负压隔离担架的使用。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唐华斌工程师培训负压隔离担架的使用


1月29日年初五上午,收到供货公司人力不足、配送物资可能会延迟的通知,唐华斌和罗俊坚工程师主动请缨充当“搬运工”。前往佛山搬回30箱消毒粉的回程路上,接到捐赠消息,又马上赶往从化区政府领取爱心赠送的20套防护服。此前,罗俊坚工程师为了节约防护服,戴上口罩就赶往新冠肺炎患者主要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领取防护物资。

不分昼夜地奔跑在整个广州及周边地区领取物资已成为他们的常态,从疫情开始,唐华斌和罗俊坚工程师已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他们说“累,但是值得!”。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工程师唐华斌、罗俊坚、黄富英 收取物资


早在医院面向全院各岗位职工发起“抗击疫情应急救治后备队”征集令的时候,设备科文员徐转清就第一时间报了名,并于年初三准时到岗,帮助接收清点物资。同事们打趣地让她回家带娃,她都简单回复:“娃安好,我能行!”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徐转清和王碧秀在清点物资


设备科维修组:


小小螺丝钉

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来说,呼吸机就好比“救命机”,而降低呼吸机使用中的故障率,就是为救治病人争取时间。为了保障呼吸机随时可用,朱飞龙工程师经常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到应急病房调试呼吸机,与最前线医护人员一样,穿戴全套的防护装备。呼吸机管路中可能充满病毒,危险可想而知,虽然也有心理压力,但他从没想过退缩:“作为后勤保障人员,虽不能像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一样抢救病人,但在这场战斗中,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朱飞龙工程维修负压救护车的氧气瓶接头、接吸氧和呼吸机


从除夕夜开始,黄富英和李运奎工程师就值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春节期间接到紧急通知后,他们连夜赶回医院进行重点科室空气消毒机的安装和生物安全柜的维护,期间还得保障各科室急救抢救设备的正常运作及急诊科救护车正常出车情况。疫情期间发热门诊人满为患,黄富英工程师需要经常出入发热门诊维修设备。“这段期间几乎以医院为家,走遍医院每个角落,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短暂交谈后,他们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维修点。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李运奎工程师维修救护车氧气表


设备科器械仓:


巾帼不让须眉

确保物资发放“零差错”!


在设备科器械仓库里,有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娘子军”,她们发挥着女性特有的优势:认真、细致、耐心。面对疫情“大考”,她们毫不怯阵,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大量的防控保障物资,争分夺秒,确保物资尽快送达前线。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器械仓库工作人员合照


如何甄别来自其它国家不同标准、不同品牌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防护标准,是摆在器械仓同事面前的难题。大家只能认真查阅资料,仔细对照欧美及国内医用防护标准,严格筛选。管理员张梅芳表示:“核对标准还不是最大的难题,最难的是物资管控方面,很多科室都想申领多点防护物资,但是由于资源有限,物资发放原则是优先保证应急病房和隔离病房等重点科室的供应量,所以希望大家相互理解,并且科学合理利用。”说完,她指了指自己戴着的口罩补充道:“虽然我们每天管理着大量的口罩,但是我这个口罩也已经戴了两天了。”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器械仓管理员于菲、陈冰盘点物资


仓库管理员于菲和陈冰从疫情发生开始,就坚持每天收货、盘点、对标准、出入库登记、发货、控量,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只为了确保物资能够按照临床一线和有关部门要求准确发放,物尽其用。有一次在盘点过程中,上层货架的物资突然掉落,于菲躲避不及,脸被砸淤青了,差一点就伤到眼睛,但她只是简单地清理下伤口,笑着说:“没事,戴上口罩也看不出来。”说完又继续盘点库存。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战疫」系列24:为前线跑赢一场后勤保障“接力赛”

管理员于菲、杨婉玲、张梅芳在核对标准


确实,戴上口罩之后,我们也许看不清彼此的模样,但我们都保持同样的姿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这战“疫”中,后勤保障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只有每一棒都交接好,才能为医务人员赢得时间,最终战胜疫情。


每一位后勤人员都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

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

我们坚信,

用我们微薄的力量换来的是

保护前线战士的坚硬铠甲,是牢不可破的盾牌。

前线的战士们,

你们尽管冲锋,

我们一直会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