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论语易解」7.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

7.2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把学的东西默记在心,努力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困倦。除了这些,我还有什么呢?”

【注释】

(1)《朱注》:“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2)《集解》引引宦懋庸《论语稽》曰:“此盖当时不知圣人,谓必有人之所不能有,故夫子言我生平不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耳,此外亦何有于我哉。”

【解读】

这三件事情,均为“夫子自道”,看似简单,其实很了不起。康有为说:“性命之本,明德之灵,天人之际,不可以语言文字著也。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神而明之,默而存之,独证独悟,灵明自得。既已得之已,则服膺而不厌,教人则无类而不倦。”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和“神而明之,默而存之”句,均出自《周易·系辞上》;以此解释“默而识之”,甚妙。又《孟子·公孙丑上》云:“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可见按子贡或孟子之理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达圣人之境矣。盖“学而不厌”即“自强不息”之谓也,“诲人不倦”即“化成天下”之谓也,此均以“默而识之”为前提,此三者能“有于我”,则超凡入圣无疑也。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特稿」「论语易解」7.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