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电影《寄生虫》成为本届奥斯卡最佳赢家。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

这部电影我看了2遍,说实话看第1遍开头时候,有点看不下去,虫子出没在潮湿的房间、压抑的气息,蹲在厕所里才能连上的WiFi,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电影讲述了同一座城市里的贫富差距,穷人只能生活在又黑又暗的地下室里,每天晚上还会有醉酒汉对着他们的窗户撒尿。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与此对立的富人住着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别墅豪宅,几百平方的大豪宅,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有一次这个城市下暴雨,富人社长家安然无恙,穷人却因此失去了住处。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反映的是阶层问题,导演把贫富差距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看到了比阶层和贫穷更可怕的东西:短视、贪婪、自欺欺人、投机取巧、追求绝对的公平。

电影里一家四口靠折披萨盒为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工作,他们都做不好,总是喜欢投机取巧,折了一半不折完,四分之一的披萨盒不合格,扣掉了一半的工资。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试想,抱着这样的工作态度,能把什么样的工作做好?

通过朋友介绍穷人家的儿子基宇去给富人家的女儿当家教老师,姐姐基婷帮弟弟伪造了假学历。

儿子让姐姐伪造了假学历之后,去富人家当家教老师,父亲却说,儿子,我以你为荣。

伪造假学历不仅没有得到父亲的谴责,反而是父亲的鼓励。

01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短视


短视很可能会毁了你的一生,在《异类》这本书中,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讲了一个自己母亲和外婆的故事。

他的母亲乔伊丝小时候生活在牙买加中部的一个小镇上,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她通过了考试,但没有拿到奖学金。

乔伊丝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也只够她高中第一年的费用,乔伊丝的父亲虽然饱读诗书,很有修养,但在思考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只能对女儿说:“我们家里已经没钱了”,然后扭头回到了他的书房。

但是乔伊丝的母亲却不顾困难,依然坚持送她上高中,之后要上大学的时候,她母亲甚至走到邻村,跟做生意的中国人借到了一笔钱,让乔伊丝离开牙买加去往英国读大学。

后来乔伊丝嫁给了一个英国数学家,之后移居加拿大,而他们的儿子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则在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也就是《异类》这本书的作者。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面对上不上学这件事,乔伊丝的母亲站在了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很有远见,找到了一个战略性的人生方向,从而排除万难,改变了乔伊丝的命运。

这部电影里的父亲和乔伊丝的父亲一样,很短视,做出的选择也是狭隘的,儿子靠假学历能蒙混过关一辈子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隧道视野”,指的是,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寄生虫》这部电影里生活在地下室的金家亦是如此,很短视,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及时享乐、贪图一时的安逸,无法忍受延迟满足带来的回报。

失业在家的父亲会开车,为什么不去好好找个正经工作?

复读四年的儿子熟悉应试考试的各种知识,游手好闲的女儿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智商和P图能力,并在面试前看了一点艺术治疗的知识,就能降服棘手的熊孩子。

倘若一家人依据自己的特长好好找份工作,也不至于落魄到这种地步。

02比贫穷和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贪婪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金家的儿子基宇进入社长家后并不甘心,让姐姐也伪装成美国留学生进入了社长家,担任社长家儿子的美术老师。

接下来女儿基婷用自己的小心机栽赃了社长的司机,让自己的父亲取代了司机的位置。

最后三人齐心协力陷害了社长家的女管家,让母亲也进入了社长家。

作家斯蒂芬▪金说:“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吞噬你”。

穷人这一家就这样被贪婪一点点吞噬着。

按理说他们到社长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应该是赚到了一些钱,可以换个居住环境,然而他们什么都没有做,依然好吃懒做的住在那个潮湿的地下室里。

贪婪,其实比贫穷更可怕。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股神巴菲特在演讲中曾说过一个著名的故事。

他对着台下的听众说:如果我有6个弹孔的左轮手枪,枪里只有一颗子弹,让你对着自己的脑袋开枪,给100万美元,你干不干?

很多人摇头说:我不干。

巴菲特问:为什么不干?

有人答:就算没有一百万,我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为了一百万,拿命去赌,一旦失败,代价就过于惨重了。

但也有人说:我干!因为我没有钱,只要冒着六分之一的风险,我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

巴菲特知道,选择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他们穷。他们只要冒着一定风险,就可能拿到100万美元,改变他们的人生。

但是巴菲特说:就算我再穷,我也不会干。因为一旦开枪,下次就收不住了。

就像金家人,在富人家尝到了很多甜头,便一家人都要进去。

这个世界上,诱惑很多。面对诱惑,赌一次、开一枪你也许未必会死,但是一味的贪婪,经常开,那就早晚会死。

贫穷不会立刻要人命,但是贪婪就可能会。

03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追求绝对的公平

阶级的对立面是什么,是公平。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真正的公平。

比尔·盖茨对青年人的10条忠告中的第一条就是:

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生活是不公平的,去适应它。

《寄生虫》这部电影里的穷人努力奋斗一辈子都不可能都到达富人的起点。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人与人之间有能力的差异,有环境和背景差异,有机会不对等的差异。

即使同样的努力、同样的付出,所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不仅是人,动物也是如此,老鹰吃蛇,蛇吃老鼠,强者生存,优胜劣汰。

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个非常奇妙的隐喻“气味”。

社长的儿子曾问过妈妈一句话:为什么管家、司机、老师身上,都有同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无疑是指穷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

社长和妻子也讨论过,这是什么味道,好像是坐地铁时闻过,意味着这种味道是底层的味道,穷的味道。

这也导致了为什么最后基宇爸爸会把社长杀死,社长捂鼻子的那一幕彻底点燃了基宇爸爸心中的怒火。

从表面上看基宇一家似乎是比之前有钱了,进入上流社会了,但是细微之处仍然与上层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导演通过孩子的视角描述出来——“穷人的气味”。

《寄生虫》:寄生的不是贫穷,而是人性的贪婪、短视、追求公平

真正的公平不仅仅是物质的公平,真正的公平是消除了富人的优越感和穷人的自卑感的公平,让所有人都感到舒适的公平。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公平。

美国电影《绿皮书》,同样反映了阶层和种族歧视的问题,即使黑人学识再渊博、社会地位再高。也无法得到白人的认可。

即使黑人是在为白人服务,表演节目,也无法使用白人的化妆间,在白人的餐厅吃饭。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只会让我们的心理变得失衡,更加浮躁不安。

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让很多普通人脱颖而出,只要你好好努力,总会找到自己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阶层固化和贫穷都不可怕,如果一味的贪婪,投机取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最后与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命运给你一个较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