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有沒有光復前朝的例子?

愛折騰的楊弟弟


可以說沒有。東漢和西漢完全是兩碼事,兩朝沒有實質性的繼承關係。唐朝的安史之亂,實則上並沒有推翻唐朝,因而也談不上光復。


安平144796971


1 有,先說中國封建時代,個人認為最在封建法理正統上,最合理的,有兩個,漢朝和唐朝。

2 中國封建歷史上一個朝代的結束,一般以禪讓和武力推翻為主,不管是哪一種,都要有繁瑣的流程和標準。舉例說,春秋以鼎為天子象徵,秦朝之後,相稱帝必要找到和氏璧一樣,彷彿這樣才算是正統。

3 西漢政權到王莽的手上,是走過正規禪讓流程的。代表著西漢政權正式覆滅,新朝登上歷史舞臺,就和後面的曹丕通過禪讓,繼承了東漢的正統一樣。

而劉秀建立的東漢,由於王莽開掛,遭了天譴,結果還沒禪讓就掛了。劉秀只好通過各種認親手段,最後認了漢元帝,也算是老劉家後人,有西漢的繼承權,所以,最後幹掉所有敵人和不聽話的繼承人候選人,最後,可以算是光復前朝了。而且西漢,新朝,東漢,在名義上版圖勢力範圍,大致相當。

4 想到劉備,順口提一句,雖然劉備也建立了蜀漢政權,但是由於東漢的正統是禪讓給曹魏,而且曹魏政權一直存在且控制著中國大部分領土,所以劉備應該算是分裂。這個和後面的南北朝等時期差不多。那個時候,所謂的正統一直在南方,而北面的國家,今天建了,明天被滅,後天又復活了,但都不能算是光復。

5 而唐朝正好也是符合光復這一思路,武周繼承了老李家的唐朝,正兒八經的登上歷史舞臺,封官風流快活沒幾年,結果又被推翻,武則天是自己退位的,禪讓給中宗李顯,所以唐朝也是光復了。

6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也曾復辟過,法國波旁王朝復辟了三次,之後戴高樂光復法國後,全民公決,才建立第四共和國,不過這已不是封建朝代的概念了,還有一個西班牙,復辟了五次,至今仍是波旁王室統治。




橋洞下


歷史上光復前朝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東漢。其餘例如東周與西周,東晉與西晉,南宋與北宋,都屬於全國性政權垮臺後,殘餘勢力偏安一隅,屬於勢力範圍變小,而非徹底滅國,更談不上覆闢了。

西漢末年,王莽滅漢,建立了新朝。屬於前一朝代徹底滅亡。

而劉秀為漢室後裔,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復辟。劉秀家族傳承清晰準確有據可查,有每一代祖先的具體情況。而非劉備那種只是說出中山靖王之後,而無其他傳承說明。

七世祖:西漢景帝劉啟

六世祖:長沙定王劉發

高祖父:舂陵節侯劉買

曾祖父:鬱林太守劉外

祖父:鉅鹿都尉劉回

父親:南頓縣令劉欽





三千六百年


我們知道,古代歷史就像一個車輪一樣,一直以戰爭與和平的方式不斷地循環,所以也使得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更替頻繁,自然王朝的壽命也較短,一個朝代的統治時間一般不超過二三百年,然而卻有一個朝代維持了長達四百多年的統治,並且它其間還被亡過國,但所幸的是這個王朝滅亡十幾年之後又再一次光復了,這樣的朝代可不多,中國歷史上僅此一個,這個王朝就是鼎鼎有名的漢朝。

漢朝被分為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一個朝代要分為兩個時期呢?這就與漢朝曾被滅亡過的歷史有關了。在楚漢相爭之後,西楚霸王項羽落敗,在烏江自刎,而原是一個小小亭長的劉邦在擊敗了項羽之後,便一統天下,在長安建立了政權,於是西漢王朝的歷史就此開始了。

在此期間西漢又經歷了幾個輝煌時期,從文景之治到漢武帝在位時期的盛世再到孝宣之治,然而輝煌過後接踵而至的往往是衰落。漢宣帝逝世後,整個西漢便開始走下坡路了。元帝無能,使得皇權旁落;漢成帝沉迷美色,荒廢朝政;哀帝整日與男寵嬉鬧,也對朝政漠不關心,待到漢平帝的時候,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就已掌握了朝政大權。

而此時的西漢土地兼併等現象嚴重,底層農民苦不堪言,民心將要盡失。而這時候出現了一個人,使得西漢王朝終於傾覆,他就是外戚王莽,王莽藉著姑母王政君的關係變得位高權重,但王政君卻沒想到這個表面上看起來聽話謙遜的王莽,其實隱藏著一顆狼子野心。

他暗地裡廣納名士,結交朝中大臣,還不惜將自己的大量錢財分發出去以拉攏人心,就連在民眾之中他也收穫了好評。甚至他為了提高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平帝。後來平帝死後,王莽在大臣們的擁護以及民眾們的呼聲之中成功篡位,於公元八年建立新朝,就這樣漢朝便被中斷了

但王莽畢竟是篡位之人,並非正統,自然天下也有不少人反對,再加上後來他頒佈的一些改革措施,雖然目的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但效果卻並不大,所以新朝也僅維持了15年。在新朝末期的時候,新朝變得四分五裂,社會動盪不安。

這個時候原漢朝的漢室宗親劉秀,為了光復漢朝便在南陽起兵,並在千秋亭稱帝,仍然把“漢”作為其國號,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東漢,然後又經歷了十幾年的統一戰爭,使得社會混亂局面的結束,最後東漢又歷經了幾百年後於220年滅亡。漢朝以它獨有的姿態歷經了風雨飄搖,屹立了長達四百多年的時間,實在不愧為“中國最強盛時代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朝代,被亡國後還能再次光復,中國僅此一個!


南朝灬


有,他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推翻篡位的王莽。建立東漢,光復漢室。

公元前2o2年,漢高祖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公元8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公元二五年。光武帝劉秀。推翻王莽政權。中興漢室,在洛陽建都。史稱東漢。

劉邦開西漢,劉秀興漢室,而劉秀是劉邦的後代嗎?

我們今天來說說這事。

關於劉秀的身份,按照班固在<>中說法。漢建平元年(公元前5)劉秀出生於南陽郡的蔡陽縣。也就是在今天湖北省棗陽市,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其直系祖先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

漢景帝劉啟和其父漢文帝劉恆共同開創“為景之治。”但由於聽從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進行消除藩王,對地方管理格局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激化了中央政權和諸王侯們的關係。七個諸侯王擔心地位被動搖,他們勾結起來在景帝三年。發動了“七國之亂。”

面對這場戰亂,漢景帝劉啟安排大將周亞夫平亂,三個月之後,戰事基本結束。諸侯王們億是旗息鼓,勢力被大大消弱。

漢景帝劉啟一邊消費,一邊有非分自己的兒子為諸侯王。從而大大的提升了對地方政權的管控能力。這個時候他的第六個兒子劉發被封為長沙王。劉發是個出身卑微的皇子,他的出生有一段很有戲劇性的故事。時為太子的劉啟在一次酒後召妾子程姬侍寢,當時程姬身上不方便,但卻不敢抗命,怎麼辦?趁著太子醉酒。程姬便讓自己的侍女唐兒替代出場。就是酒後的一次臨幸,唐兒懷上了劉啟的種子並生下了兒子劉發。對於劉發,劉琦並不器重。但是畢竟是親兒子。為了加強集權統治,劉發被安排到長沙為王,唐兒雖然不受皇帝的待見,而劉芳對自己的母親卻是愛心滿滿。每年他都要讓人把長沙大米送到長安孝敬母親,然後把長安的泥土運到長沙十多年過去了。有長安運到長沙的泥土,已經堆積成了一座很大的高臺。劉芳想念自己的母親,日日登高,遙望長安。

這件事情傳到漢景帝劉啟的耳朵裡,他覺得這個兒子很有孝心,當委以重任。漢景帝將長沙附近的武陵,零陵,桂陽三郡也劃到他的封地之中。劉芳在長沙期間表現優異,分地逐步擴大。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繼位後的元光六年,劉發去世。

諸侯割據問題依然困擾著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27年,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漢武帝頒發了(推恩令)。簡單的說就是通過設置更多的諸侯,縮小每個諸侯的領地,從而達到消弱諸侯的力量,防止他們做大的目的。(推恩令)既削弱了藩王的力量,也遏制諸侯王家族的發展。

長沙王劉發去世後,他的領地被其子劉買繼承。按照(推恩令)的要求,劉買的每個兒子只能一次繼承父輩的領地。劉買的後代的地位日趨低微。

(後漢書)的記載,劉發之後,其子劉買被封舂陵節侯,劉買的孩子劉外進一步削弱,從侯爵變為了鬱郡太守,劉外生下劉回,劉回只擔任鉅鹿郡的都尉,到了劉回之子劉欽時,劉欽只是南頓縣的縣令。

從長沙王到區區的南頓縣縣令,劉秀一脈一代代走向了沒落。做南頓縣令的劉欽死亡時,兒子劉秀年僅九歲。沒辦法,叔父劉良撫養劉秀長大,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天下一片混亂。劉秀則以平民社會在宛城起兵,經過南征北戰,光復漢室,建立了東漢政權。

如此看來,劉秀確實是劉邦的後代,他們是以武力的方式進身歷史,而後逐漸推翻新政,維護政權。


用戶liuchangwen


中國歷史上有記錄的有兩次光復前朝。

第一,東漢推倒王莽政權。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是漢室後裔,延續“漢”的國號,東漢只是歷史上後來根據地理位置區分。劉秀與西漢最後一個皇帝劉玄同屬劉邦後人,根據中國世襲制度,本身就屬於同一政權。

第二,清朝,後金(1616年—1636年),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政權,清朝的前身。後金之義,同「愛新」相同,是表明承襲完顏氏的金朝。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秦嶺淮河以北華北平原、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

還有人對南宋北宋有疑問,經歷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廟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實力並未亡國。所以不算光復前朝。


大豫風尚


前朝的定義是已經結束了的朝代,那麼像唐朝這些經歷過大動亂卻沒有滅亡的,而在接下來中興的就不屬於“光復前朝”的例子了。

歷史上想要光復前朝但光復成功的很少。像西晉的祖逖、桓溫等人的北伐,明亡後鄭成功在福建、廈門的抵抗以及後來反清復明運動,都是想光復前朝,但終究都失敗了。

東漢應該是屬於成功的例子,因為東漢和西漢這兩個朝代名稱是後來的歷史學家便於區分而命名的。其實古人沒有東西漢之分,更多的是將兩者一併稱於“漢”,東漢對外也從未稱自己為“東漢”,都是用“大漢”來指代自己,這說明兩朝對同一名稱和文化的認同。並且東漢第一任開國皇帝為光武帝,廟號為“帝”而不為“祖”這個意義就極其巨大,劉秀始終認為自己是朝代的接替者,而不是開拓者,到了東漢的末期,漢獻帝和其臣子都是說“漢室危矣”,這說明臣子對東漢是西漢的接替者也是認同的。而且東漢的皇帝是屬於漢室皇族之列的,雖然是屬於遠親,但身份具有正統性。

在國家疆域上,東漢幾乎完整的繼承下來西漢的領土,並進一步振興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

東漢是屬於光伏前朝的例子的。


MYjinjiH


明朝滅亡後,許多人都以反清復明為大業,比如鄭成功,一直堅持在抗清前線,令清朝統治者寢食難安,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清順治帝崩,皇三子玄燁繼位,鄭氏降將黃梧向當權者鰲拜建議“平賊五策”,內容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廿裡,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成功之父鄭芝龍於寧古塔流徙處(一說斬於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學衚衕西口,元代以來的刑場);挖鄭氏祖墳;移駐投誠官兵,分墾荒地。

鄭成功接連聽聞噩耗,加上在臺將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鄭經又在澎湖與乳母私通,使得鄭成功內外交逼,於永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然而根據夏琳《閩海紀要》和江日升《臺灣外志》的記載,鄭成功病情一開始並不嚴重,還能看書、觀臺、飲酒,有人認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還有夏定國,夏完淳等等。


Zeus的Zone


1.漢朝 公元元年前後,漢高祖劉邦開創的西漢王朝逐步衰落,全國到處呈現出動盪不安的局面。這種情況下,外戚王莽登上皇位,建立新朝。公元23年,天下大亂,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漢朝劉姓遠走劉秀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

2.唐朝

弘道元年(684年) ,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改國號為周,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唐朝復辟。


動作一日史千年


你所說的應該是“開歷史倒車”的例子,歷史上尚無成功的先例,但是想“開歷史倒車”的人確實是大有人在,如清朝的前期就有“反清復明”運動,這樣的例證在歷史上的歷朝歷代並不鮮見,成功者卻沒有,歷史沿革總是以其鏗鏘有力的步伐向前,我想過去是這如此、未來也必將還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