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背默自測(含課表新增篇目)

古詩文背默是各省市中考的必考內容,因為區域不同在試卷中的佔分比重在6-12之間,如果準備的充分,相當於送分,反之,就很尷尬了。總共分為4輪,在此先行梳理文言文背默板塊的自測內容,隨後將陸續梳理出古詩詞背默,古詩詞、文言文理解型背默測試等精品資源,敬請關注!



備考 | 中考文言文背默自測(含課表新增篇目)

【課標文言文21篇】

1. 《論 語》十二章

(1)        ,於我如浮雲。

(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        ,仁在其中矣。”

(3)子曰:“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子曰:“        ,可以為師矣。”

(5)學而時習之,        

(6)        ,不亦樂乎?

(7)        ,不亦君子乎?

(8)為人謀而不忠乎?      ?傳不習乎?

(9)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四十而不惑。

(10)五十而知天命,        

(11)        ,不逾矩。

(12)學而不思則罔,        

(13)人不堪其憂,        

(14)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飯疏食,飲水,        

(16)三人行,        

(17)擇其善者而從之,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19)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

(20)子夏曰:“        ,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曹劌論戰

(1)        ,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        

(3)        ,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4)        ,民弗從也。

(5)        ,弗敢加也,必以信。

(6)        ,神弗福也。

(7)小大之獄,        ,必以情。

(8)        

。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9)下視其轍,        

(10)一鼓作氣,再而衰,        

(11)        ,故克之。

(12)吾視其轍亂,        ,故逐之。

3. 《孟子》三則

魚我所欲也

(1)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生亦我所欲,        ,故不為苟得也。

(3)所惡有甚於死者,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5)             ,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6)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7)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8)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9)         ,行道之人弗受。

(10)        ,乞人不屑也。

(11)            ,萬鍾於我何加焉!

(12)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13)是亦不可以已乎?        

富貴不能淫

(1)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2)        ,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4)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3)        ,行拂亂其所為。

(4)所以動心忍性,        

(5)                ,而後作。

(6)                ,而後喻。

4. 《莊子》一則(北冥有魚)

(1)鯤之大,        

(2)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    

(3)水擊三千里,        

(4)野馬也,塵埃也,          

(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5. 《禮記》一則(雖有嘉餚)

(1)雖有嘉餚,弗食,        

(2)雖有至道,弗學,        

(3)        ,教然後知困。

(4)知不足,        

(5)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6)《兌命》曰“        ”,其此之謂乎!

6. 《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

(1)伯牙善鼓琴,        

(2)        ,志在高山。

(3)初為霖雨之操,        

(4)曲每奏,        

(5)        ,想象猶吾心也。

7. 鄒忌諷齊王納諫

(1)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2008江西)

(2)鄒忌修八尺有餘,        

(3)        ,又弗如遠甚。

(4)        ,欲有求於我也。

(5)                ,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6)由此觀之,        

(7)             ,受上賞。

(8)         ,受中賞。

(9)令初下,群臣進諫,        

(10)數月之後,        

8. 出師表

(1)苟全性命於亂世,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4)        ,欲報之於陛下也。

(5)誠宜開張聖聽,           

(6)        ,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7)陟罰臧否,        

(8)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9)親賢臣,遠小人,            

(10)親小人,遠賢臣,           

(11)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12)受任於敗軍之際,          

(13)先帝知臣謹慎,           

(14)        ,以傷先帝之明。

(15)        ,攘除奸兇。

(16)陛下亦宜自謀,        

(17)察納雅言,        

9. 桃花源記

(1)        ,並怡然自樂。

(2)中無雜樹,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4)阡陌交通,        

(5)男女衣著,        

(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7)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        ,皆出酒食。

10. 答謝中書書

(1)山川之美,        

(2)        ,清流見底。

(3)        ,猿鳥亂鳴。

(4)夕日欲頹,        

(5)自康樂以來,           

11. 三峽

(1)兩岸連山,        

(2)        ,隱天蔽日。

(3)           ,不見曦月。

(4)至於夏水襄陵,        

(5)        ,暮到江陵。

(6)雖乘奔御風,        

(7)春冬之時,        

(8)迴清倒影,          

(9)懸泉瀑布,

        

(10)        ,良多趣味 。

(11)           ,林寒澗肅。

(12)空谷傳響,        

(13)        ,猿鳴三聲淚沾裳。

12. 馬說

(1)世有伯樂,               

(2)千里馬常有,              

(3)故雖有名馬,              

(4)          ,不以千里稱也。

(5)馬之千里者,          

(6)食不飽,力不足,

        

(7)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8)        ,食之不能盡其材。

(9)           ,執策而臨之。

(10)        ?其真不知馬也!

13. 陋室銘

(1)斯是陋室,        

(2)        ,往來無白丁。

(3)        ,草色入簾青。

(4)無絲竹之亂耳,            

14. 小石潭記

(1)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

       

(2)         ,心樂之。

(3)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4)        ,近岸,卷石底以出。

(5)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6)潭中魚可百許頭,          

(7)        ,影布石上。

(8)        ,俶爾遠逝。

(9)往來翕忽,          

(10)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1)          ,不可知其源。

15. 岳陽樓記

(1)        ,百廢具興。

(2)銜遠山,吞長江,        ,橫無際涯。

(3)        ,氣象萬千。

(4)           ,前人之述備矣。

(5)然則北通巫峽,        

(6)        ,得無異乎?

(7)        ,連月不開。

(8)陰風怒號,        

(9)日星隱曜,        

(10)        ,虎嘯猿啼。

(11)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12)        ,波瀾不驚。

(13)上下天光,        

(14)        ,錦鱗游泳。

(15)        ,郁郁青青。

(16)浮光躍金,        

(17)寵辱偕忘,            

(18)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19)不以物喜,        

(2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21)先天下之憂而憂,        

16. 醉翁亭記

(1)        ,佳木秀而繁陰。

(2)         ,琅琊也。

(3)         ,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4)峰迴路轉,          ,醉翁亭也。

(5)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9)         

,山間之朝暮也。

(10)風霜高潔,        ,山間之四時也。

(11)傴僂提攜,        ,滁人遊也。

(12)釀泉為酒,        

(13)         ,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14)        ,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15)              ,太守醉也。

(16)已而夕陽在山,            

(17)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18)           ,而不知人之樂。

(19)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20)醉能同其樂,        ,太守也。

17. 愛蓮說

(1)水陸草木之花,        

(2)            ,濯清漣而不妖。

(3)中通外直,        

(4)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5)予謂菊,        

(6)牡丹,        

(7)蓮,        

(8)菊之愛,        

(9)        ,同予者何人?

(10)牡丹之愛,        

18. 記承天寺夜遊

(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2)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懷民亦未寢,          

(4)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9. 送東陽馬生序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        ,計日以還。

(3)天大寒,硯冰堅,      

     

(4)錄畢,走送之,        

(5)          ,餘因得遍觀群書。

(6)既加冠,        

(7)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           

(8)        ,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9)        ,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10)        ,色愈恭,禮愈至。

(11)        ,則又請焉。

(12)故餘雖愚,        

(13)當餘之從師也,

             

(14)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        

(15)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16)        ,久而乃和。

(1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18)        ,戴朱纓寶飾之帽。

(19)        ,略無慕豔意。

(20)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1)        ,未有所成。

(22)猶幸預君子之列,         

(23)綴公卿之後,        

(24)        ,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25)今諸生學於太學,                 ,無凍餒之患矣。

(26)        ,無奔走之勞矣。

(27)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28)        ,皆集於此。

(29)不必若餘之手錄,           

(30)                ,非天質之卑。

(31)        ,豈他人之過哉!

(32)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

        

(33)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        

(34)辭甚暢達,與之論辯,        

(35)           ,是可謂善學者矣。

(36)其將歸見其親也,            

(37)        ,餘之志也。

(38)              ,豈知餘者哉!

20. 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          

(2)是日更定矣,        

(3)        ,獨往湖心亭看雪。

(4)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        

(5)莫說相公痴,           

21. 河中石獸

(1)         ,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2)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3)        ,漸沉漸深耳。

(4)沿河求之,        

(5)其反激之力,             

(6)轉轉不已,          

(7)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