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鄉思,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平時它看不見蹤影,也摸不著痕跡,只有當你離開親人身邊,離開了故土,你才會總在不經意間感受到它的存在。

尤其是每逢佳節來臨時,總是格外地思念家鄉。這也是曾經遠在他鄉的我的親身感受。恨不得沒有這中間幾千公里的距離,端午也好,中秋也好,重陽也好,都想能夠和家裡人一塊,吃吃粽子、月餅,嘮嘮嗑。

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一個人不管在外面發展得如何,總是要回到故鄉的,總是要葉落歸根的。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華夏民族的兒女們,中國是我們永遠的故鄉,我們都生活在這裡。但是,由於中國人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群體,又有這一股很特別的拼勁,其實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華人華僑。

而在非洲,一個屬於黑人的故鄉里,卻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自稱都是“中國人”,而且還想要“葉落歸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來看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古便是“黑人的故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至今在這裡生活的居民仍是以尼格羅人種為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黑人佔了絕大部分,是黑人的故鄉。

這裡也被人們稱作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區域,其中更是有31個國家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以農業經濟為主,但是農業發展卻十分緩慢,甚至至今糧食都無法自給自足。工業、製造業發展落後,人口多,增長速度快,教育水平低,甚至還有一些部落處於原始人的狀態中,以打獵為生。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而在這塊土地以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它是最早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黑人的故鄉。這個國家叫做肯尼亞。

生活在肯尼亞這裡的自然是以黑人為主,不過也有少數的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這些都是隨著西方殖民入侵後慢慢遷居來到這裡的。

但是,除了這些以外,在肯尼亞國內還存在著一支特殊的部落,他們稱自己都是“中國人”。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肯尼亞帕泰島,島民稱自己是“中國人”,希望可以“葉落歸根”

在肯尼亞東北部的帕泰島上,這個島上的居民並不多,島上資源也比較匱乏,但是在這個島上卻一直流傳著一個趣聞,這裡的人們都稱自己其實不是肯尼亞人,而是中國人。

根據當地的傳說,在600多年前有一艘中國商船在拉穆附近海域觸礁沉沒,船上20多人為了求生,爬上了帕泰島,並來到了島上的上加村,此後便一直生活在這裡。據說,這是當時我國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時,經過這裡留下來的中國人後裔。由於遇到了還難被迫留在了這裡。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而在我國史書中,也確實記載著,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最遠曾經到達過非洲東岸赤道以南的麻林,也就是如今的肯尼亞地區。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並且,這裡的島民,如果你仔細看,也會發現他們的膚色並不像非洲人那麼深,五官輪廓也和亞洲人比較相似,而且他們一些生活習慣也和中國人比較像,比如說過去他們曾經會種桑養蠶,會織絲綢。一些人的家中還保留有中國的青花瓷碗,看著十分像一件古董。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因為這個口口相傳留下來的故事,讓這裡的島民十分確信自己就是中國人的後裔,並且如果有機會的話還希望可以“葉落歸根”,代替他們的祖先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但是,畢竟如今的他們已經長期住在了非洲肯尼亞,適應了這個大環境,就算來到了中國,又真能習慣嗎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

“黑人的故鄉”卻都自稱為“中國人”,還想“葉落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