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民主真的只是個藉口嗎?

666怎麼肥四

我是來給美式民主“挖墳”的!

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斷髮展,因地制宜,否則因循守舊不思變革只能帶來制度危機。

美國的民主選舉一直很成熟,畢竟200多年了,二戰後紛紛獨立的新興國家,也大多采用了美國這種三權分立、民主選舉領導的制度。

因為,在目前的人類文明階段,這種民主制度是最不壞的制度,它選出來的領導人,壞不到哪裡去,暴君或昏君產生的概率幾乎為零。

因此,美式民主能保證領導人節操和能力的下限,上限麼,那就看人民的造化了,比如華盛頓、林肯、羅斯福、里根之類,都是很偉大的總統,他們在美國最需要的時候,做出了最適合的事情,甚至拯救了美國的國運,這是美國人的幸運。

當然,不湊巧,遇上一些不怎麼靈光的總統,也能幹出引發經濟危機、南北分裂、入侵伊拉克、入侵越南等蠢事。

現在美國的實際困難是: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產業空心化嚴重、外來移民的負面影響、國內族群之間的衝突、全球領導力的下降、人民對制度的信任危機、世界對美國的疑慮……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其實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沒能力。

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是一回事,能不能調動民眾感情才是關鍵,其實,2000多年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的“絕對民主制”造成的城邦毀滅已經能說明一些問題。

當時,理性的雅典領導人要麼被處死,要麼靠邊站,情緒激動的“暴民”選出了最能煽動他們的狂熱的主戰派,最終給雅典帶來毀滅。

而特朗普,恰當地利用了美國人的情緒,造成了特朗普在全國備受追捧,最終贏得大選,讓全世界大跌眼鏡。

美國人民,這幾十年,對那些傳統的建制派精英已經忍無可忍了,他們以後也將更趨於保守,懶得再向全世界輸出燈塔國的價值觀了。

美國民主的“迷失”正在啟幕,多少年來,在“政治正確”的號召下,美國無數選民把選票給了建制派精英,很多選民則放棄了投票。如今,柳暗花明,特朗普用“大嘴”把“政治常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灌輸給了廣大人民,人民恍然大悟,而更多地對建制派不滿的人,則也站出來給特朗普投了票。

這幾年,不管東亞、歐洲、美國等等,大選都充斥著低端地攻擊、惡毒的咒罵、無下限的跪地拉票,美式民主,該反思一下了。


雲中史記

那得看你怎麼界定和看待民主的理論和實踐?

如果你把“民主”界定為:權力在人民,人民當家做主和直接行使政治權力,那麼美國的民主無疑就是一個“藉口”,是一種“虛偽的民主”。

如果你把“民主”界定為: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給予某些人通過爭取人民選票而取得做決定的權力”,“民主的本質就是選舉”(美國熊彼特)。民主是“對權力的監督和限制”(美國學者喬萬尼.薩託利)。那麼美國的民主體制毋容置疑。

兩種民主界定,導致兩種民主實踐:直接民主;間接民主(代議制民主)。

關於直接民主的典範,無疑當屬古希臘城邦式民主,全體平民參加集會、集體決策、抽籤輪流擔任公職等。那麼,現代社會能否再現直接民主式政治?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地理、人口規模、公民素養、公民時間、公民興趣等都會制約直接民主的可行性與推行效果。試想一下:每天不論大事小事,都需要你親身參與決策,公眾大部分時間需要投身“公共事務”會造成社會生活各種功能之間的深度失衡。“公民……不遺餘力地獻身於國家,戰時獻出鮮血,平時獻出時光;他沒有拋開公共事務照管個人事務的自由……相反,他必須放下自己的事,為國家的福祉而工作。”這種狀況很可能會導致“政治肥大症”和經濟的極度萎縮:民主越完美,公民越貧困。還有,公民在參與公共決策的時候,是否能夠每時每刻都保持足夠的理性和決策能力?最後,直接民主很有可能造成“多數的暴政”,最後就是“多數通吃”。

所以,有鑑於直接民主的種種弊端,作為一種有效“過濾”和“節制”直接民主弊端的“間接民主”成為最具備現實可能性和操作性的選擇。

而作為一種選舉式民主,美國的民主主要從以下三點來體現民眾的權力元素:(1)獨立的公眾輿論;(2)通過選舉,支持得到同意的統治;(3)接受公眾輿論監督,任期制,並對公眾輿論負責的統治。

綜上,美國的民主是藉口嗎?我想你自己會得出結論。


孫衛華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愛和恨都有原因! 當然,有時也是因為“需要”。誠如美國的民主,愛有之,恨亦有之。讚美和反對者都會講出一大把“理由”,但這種理由是否與“民主”有因果關係卻就值得商榷了!比如說美國的民主是否是“藉口”的問題。有人說美國的民主就是為了“霸權”,這是很可笑的邏輯。美國的民主制度在建國初期就有了,而它的“霸權”也只是在二戰後才逐漸形成的,這有因果關係嗎?難道美國在其國內建立民主制度是為了二百年後用的? 那美國未免有點太過“高瞻遠矚”了吧!還有人經常拿“效率”來反對和詬病美國的民主。說什麼民主和專制相比,“效率”太過低下,一項政策的制定,政府和民眾以及議會要反覆爭辯才能出臺,這樣做會失去時機,哪裡比得上一聲號令或一紙文件的效率呢?以此來斷定專權要強於民主,我覺得這已經不是邏輯問題了,應該是思想問題,令人悲哀。當下詬病美國民主的最流行的說辭就是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問題。理由就是美國推行的民主在打倒薩達姆、卡扎菲,反對阿薩德的同時,搞亂了這些國家,因此斷定美國的民主是“萬惡之源”,這個邏輯是否有點“驢唇不對馬嘴”呢?如果說美國搞亂了這些國家,那也是美國的國家行為,你可以詛咒美國這個“國家”,與美國的國內製度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民主“有罪”,那也應該是“懷璧之罪”吧!如果硬將這些國家的“亂”與美國的民主制度聯繫在一起,那潛臺詞是不是說薩達姆、卡扎菲等獨裁者“理所當然”就應該永遠執政下去,甚至像巴沙爾.阿薩德這樣將老阿薩德傳給他的總統寶座繼續傳給他的子孫,還不許人民反對嗎?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因“需要”而反對民主呢?提到這個問題自然就引申到了沙特的問題,很多人詬病美國的民主,也常常會舉到沙特的例子,說什麼沙特是個君主專制國家,那美國為什麼不去推翻沙特呢?這個理由看似很有說服力,但這個例子也恰恰反證了薩達姆、卡扎菲被推翻不是民主的錯,而且美國的國家行為。當然,美國從國家利益出發,不會在短期內顛翻沙特,即使美國不插手的話,但誰又能保證在未來的某一天沙特不會被沙特人民自己以民主的形式推翻呢?畢竟像這類國家的政體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其實與民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而於統治者的政策有關聯。現在有人拿南非的例子來證明美國式的民主不好,說美國支持曼德拉在南非搞西方民主,將一個發達國家“搞”成了發展中國家,這個問題也能成為抨擊美國民主的論據,這種邏輯不覺得可笑嗎?南非經濟之所以滑坡是因為南非政府的政策或者是南非黑人在技能和管理有問題,與民主何干呢? 不難看出,這些反對或詬病民主的理由都混淆了民主的最原始的“本質”問題,即民主到底是“施捨”還是“爭取”? 反對民主的人將民主當成了“施捨”,所以就會習慣於“可有可無”或“逆來順受”。其實民主既不是“天賜”,也不是來自於施捨,而是人民“爭取”來的。人活著既要能溫飽,也要有尊嚴。人本來是平等的,當然需要有“平等”和“尊嚴”,在人們追求平等和尊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民主的一系列體系,用以維護和保障人民的最基本尊嚴,這有錯嗎?美國的民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在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的。所以說美國民主的本身或者本質並沒有錯。如果美國推翻薩達姆、卡扎菲,搞亂敘利亞有錯的話,儘可以痛罵美國這個國家,但不該拿民主當藉口,因為民主並不是美國的“私有產物”,而是整個人類發展的成果和趨勢。


人生觸底反彈

民主本身是人類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但它既不是唯一重要的,也不是最重要的,任何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只能是生產勞動。民主之所以在意識形態上有今天這樣的位置,確實和美國的大力推廣有關。

近代最早嘗試民主制度的是英國與荷蘭,但這兩個國家當時並未將民主作為意識形態來宣傳和輸出。當時歐洲正在形成近代民族國家,宣傳最多的是民族主義。至於一個國家使用君主制,君主立憲制還是民主制,那是第二位的事情。民族主義優先的價值觀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

美國是通過戰爭從英國獨立出來的國家。要打勝仗除了搞好軍事,還要佔領道德制高點。當時殖民地叛軍在許多道德領域都是有虧欠的。比如英國政府禁止進攻印弟安人領土,但是當地很多白人想往西面打。英國政府開始廢奴,而美國獨立戰爭由一群奴隸主領導。

這樣一來,獨立戰爭領導人在各方面都爬不上道德制高點,就只好突出“無代議士不納稅”這一條,把民主當成美國最重要的價值觀。但是這條在當時就被打臉,美國自己打不贏獨立戰爭,只好引入境外敵對勢力,也就是法國。而當時法國是君主國,國王就是後來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翻的路易十六。既然法國大革命是公認的民主革命,那麼由革命對象幫助的美國獨立戰爭又算什麼呢?

八十年後,林肯上臺時南方蓄奴州已經退出大選,所以都沒投票給他。那麼林肯開打南北戰爭,就和當年英國人一樣成了外國侵略者。知道在民主和法律上都沒有道理,所以北方只好又把英國人搞了幾十年的廢奴拿過來當成道德理由。現在提到南北戰爭必說廢奴,而不提南方各州依法公決獨立的事實。

當然,民主能有今天的地位,不只是因為有美國大力宣傳,主要還是工業革命導致社會財富暴增,封建等級制的基礎沒有了。要知道,任何獨裁製能維持的前提都是社會財富稀缺,政府能控制財富分配的大頭。財富多了,新興階級必然要求重新分配,這是民主的最大動力。一戰是第一坎,大批舊帝國在一戰時崩潰,封建獨裁製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二戰又打敗了法西斯,民主徹底成為主流意識形態。

但是,民主畢竟只是財富分配方式,不是財富生產方式。無論用什麼方式切蛋糕,都不會增加蛋糕本身。所以民主在今天逐漸走下神壇,各國人民也開始思考什麼才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基礎。


科技文化鄭軍

無論歷史抑或現在甚而未來,無論何種意識形態立場,無論出發點和目的怎樣,任何一種社會形式,不論體制、機制、結構如何,最終都是一少撮人說了算。這是公理!

某種意義上,政治就是在現實背景下處理人與人關係、人與現實關係的方式和方法。

人類處理政治問題的方法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理想主義的,另一種是現實主義的。

在我國近現代而言,理想主義大師顯然是太祖了,而更具現實主義趨向的自然就是鄧公。同一社會機制,基本相同的現實背景,兩者的方法決定於其哲學取向(或者說個人的性格氣質),而最終結果迥異,這種差異其實與意識形態立場無關,也與體制模式無關,而只是現實的、需求的反映和呈現。

鄧公現實地順應潮流,因勢利導,即便這種潮流與自己的理想相悖,也懂得妥協、調和。

而理想主義者往往會更強調道德的崇高,哲學的深刻以及信仰的虔誠,也於是,對於庸俗的現狀往往更強硬、更嚴厲更企圖加以理想化的改革甚而革命。但卻往往,在“英雄做時勢還是時勢做英雄”的迷惘中,在“我想改變世界卻最終只改變了北京周邊幾個縣”的失落中,在“與天地人鬥之後的其樂無窮”背後的黯然中演繹出的不過是類似於《哈姆雷特》式的悲劇。

說了那麼多,其實只想表達一種觀點,任何的意識形態不管它如何冠冕堂皇、如何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其實首先都必須符合現實和背景的需要。

回到問題本身,美國的民主真的只是一個藉口嗎?

首先根據本文前面的公理,美國民主本質上依然是一少撮人支配的東西。

現代社會,任何存在以及存在形式都是受控的,包括人類的思維和思維趨向,在文化影響力無遠弗屆的今天,擁有深刻而客觀的獨立思維能力的個體少之又少,而即便有,其中的大部分本就是所謂“一少撮群體”內的存在。而“主宰民意”正是這一少撮人最重要的工作,掌握著整個傳媒機制的話語權,擁有對於整個社會在文化和知識層面的結構性控制的能力和權力,通過信息不對稱、信息的演繹和側重描述等等手段,要控制和主導民意可謂“易如反掌”。

於是,基於“民意”為基礎的系統機制的所謂“民主”也就不再是民意的根本反映而不過是“受控了的民意”罷了,這樣的民主也就不過是受控下的民主。

實際上,筆者個人以為,受控的民主才是好的民主,有完善的體系去控制民主的機制才能夠真正發揮民主的作用。不是嗎?捫心自問,有誰願意把自己的現實和未來交託於“市場大媽的大多數”呢?

而相反,難以受控或者沒有能力控制的民主往往會蛻變為民粹主義(市場大媽主宰下的結果),並最終使得“民主機制”步入舉步維艱的“民主的困境”中,這類國家和地區如今俯首皆是。

為什麼如此呢,這又回到了本文開頭所提及的方面了。

不受控的純粹的民意往往更傾向於“理想主義”,而理想主義又往往與現實格格不入。

而受控的民主呢,卻往往因為其受控而更切合現實的需要而更具現實性以及現實的可操作性。

回答問題:美國的民主是一個藉口嗎?在民主的理想化的角度,顯然答案是肯定的,但在美國所面臨的現實需要的角度,卻是必要的!


用戶51817793979

在說美國的民主之前,我先陳述一下我個人關於民主的觀點。我認為民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於一個理性的社會的權力體系之中。民主,故名思義就是人民當家做主。民主是多數人的統治,或叫人民的統治,即一個社會的最終政治決定權不依賴於個別人或少數人,而是人民全體中的多數。

這個定義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民主是一種多數人對權力的掌控方式。而這正是我認為民主不存在的理由。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幾何圖案中最穩定的結構,穩就穩在永遠在底層的大多數上面。你能想象一個倒置過來的三角形它能保持長時間的穩定嗎?答案是不能。社會結構、政治權力結構也都是如此,大多數的底層民眾都來決定國家的一切,聽上去很美,但結果是很殘酷的事。試想當大多數的人做出的決定錯誤了,誰來負責?結果不言而喻。而如果大家的決定大家都不用負責任,那以後的再做的決定你還會有信任感?反正不用負責任的決策結果,產生的決策能正確嗎?邏輯思維中有一集就講了一個可能世界上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民主政權雅典的滅亡過程。

那有人會說你說的民主是最原始的,而美國民主是升級的2.0版本的少數精英民主。那我們就來舉例說明美國的民主是怎樣的不民主!美國大選一向被標榜為美式民主的標誌。那這個選舉的過程是不是就真的那麼民主呢?我們只要看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大選結果就知道了,絕對選票數是希拉里贏了,但是選舉人票是特朗普贏了。結果是贏得大多數選民支持的希拉里輸了。很顯然這不是真民主,在大選選民和大選結果之間被加入了一個人數很少易於控制的選舉人。結果部分選舉人違背了選民的意志把票投給了特朗普。而選舉人由於人數少更加易於操控。可見美國自己民主制度並不完美。但是美國對外卻推銷一人一票的直選,宣稱最民主。那我就想問:為什麼美國你自己不用?

今天新聞說:美國再次背約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可是特朗普上月訪華時才表態美國經濟不景氣不願中國怪自己。這是自己打自己臉的節奏嗎?顯然不是。事實是美國總統在一些重大利益上的表態失效,反映出來的是總統在很多問題上並不能違背支持他的華爾街的意志,哪怕對民眾再有利也不行。說到底美式民主是用表面的民主制度掩蓋資本獨裁的實質。


唱白

民主是一種權力產生的方式。理論家們以及大量的實踐證明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確實最不差的制度。 民主制度的使用是有前提條件的。 人民的權利一般包括經濟權利,社會權利和政治權利。 這個權利是有先後順序的, 即首先應滿足人民的經濟權利,也就是生存權和發展權;其次滿足人民的社會權利,即各種保障,比如教育醫療養老以及法治等。 最後才是政治權利,即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 民主制度適合於那些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得到充分滿足和發展的社會, 不適合於那些溫飽都沒有解決的國家。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大量的亞美拉國家實行了民主制度,卻反而更亂更窮了的原因。 對於大量發展中國家來說, 獨裁或者威權體制是更適合的制度。

美國的民主制度總體上是非常成功的。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最發達的國家,最穩定的國家,美國的民主制度功不可沒,當然美國的民主制度也是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因此, 不能因為當前美國民主制度的一些小問題就否定美國民主制度的成功。 美國的民主制度是適合美國社會的。

當前美國民主制度遇到的問題,其本質是美國的經濟問題。也就是國力相對滑落的問題。再進一步聚焦其實就是美國經濟長期脫實就虛造成的。 美國經濟嚴重或者說過分依賴高科技和金融,失去了製造業的支撐。 而科技和金融雖然使得美國處在全球價值鏈的頂端,但也造成了美國國內很多的底層民眾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處在了價值鏈的低端,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分裂。 而社會底層只有製造業才能支撐。 現在美國人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特別是特朗普總統,比任何人都清楚,製造業必不可少。 因此一直不遺餘力的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 當美國人一手舉著高科技和金融,一手舉著製造業以及高端製造業的時候,美國就再次“復興”了。 而特朗普總統能夠當選,靠的也是美國的民主制度。 可以看出,美國的民主制度總是能夠在關鍵的時刻選出最合適的人選。所以不要看衰美國的民主制度。

當前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比如通俄門,其實是美國民主制度的一種常態,即政治博弈。 民主制度正是通過博弈來進行糾偏或防錯的。民主制度不能確保對,但是能確保不錯或遇錯就改,防止大起大落。 反之獨裁或威權體制,一個人或幾個人說了算,沒有糾偏機制,很容易一錯到底,最終釀成大錯。

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美式民主是美國當前的最好選擇。


行走的Achim


明心151800857

民主的核心內容應該是權力公有。

權力既然是公有,就必然產生權力分散,反而使權力低效率行使,甚至無法行使,就如一家人,人人都有決定去哪旅遊的權力一樣,很可能哪都去不成,就算去得成,起程的時間成本也很高,同時也可能產生家庭成員間的矛盾甚至分裂。

那麼,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用投票的方式和票數多少決定去哪旅遊,是否就可以解決權力公有引起權力分散的一系列問題呢?

這會兒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去哪旅遊最合適全家人,是需要多角度的信息獲得與分析,甚至某些專業知識,才能決策得比較正確,準備得比較充分,否則到了旅遊地吃不好,找不到住,天氣不理想,回程要延遲,甚至發生小事故等等,少數票的人就很有意見,多數票的人卻不會有人承擔責任,因為行程是大多數人決定的。

英國公投脫歐的事件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社會分裂,原因就是少數票服從多數票來行使權力,會產生團體兩極極化。另外,這種方式是大多數人負責的,當大多數人負責時,其實是無人負責的。再另外,是否脫歐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絕大部分英國民眾都缺乏深入瞭解,就算瞭解了也很難有對應的專業知識分析和正確決策,真正能夠精準決策的人在全世界少之又少。

美國的民主有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解決權力公有帶來權力分散的問題,選舉總統基本上用這種方式,但新一屆總統川普上任後,亦出現英國公投類似的國內問題,而且,這種方式未必能選出最合適的能人。

打個比方:讓作為家長的你,去孩子的學校投票選校長,你決策的依據可能大部分都是非理性的,因為你本來就缺少理性依據,就等如美國國民選川普總統一樣。

民主的核心是權力公有,權力公有又會導致權力分散等一系列問題,西方的民主方式仍未很好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本人認為採用目標及實現方法的聽證來選舉公權行使人,定期考核行使人目標實現狀況決定去留,比較於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更能避免民主帶來的問題。

最後,權力不為公有的,非民主。


Ben146881249

我也來說幾句吧,我認為無論美國的民主真的是個藉口也好,還是真的實行民主真的是為人民謀福利也罷,我說幾點煩請各位網友評閱一下。



1、美國大概是一七七幾年建國,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出生於一七三二年,而中國前清政府的乾隆皇帝是一七一二年出生,兩個雖然相差二十歲,不能算一代人,但在當政時是同時期的最高官員,華盛頓當政共八年,乾隆當政六十年,華盛頓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真正的民主制度的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在建國時的一片荒涼和一窮二白,到一百四十年後的一九一二年,發展到何種程度。這是有目共堵的。是任何人無法否定的事實。



2、清政府且不說他的前任三朝代,只說乾隆大概一七三三年繼任皇位,到一九一二年,前後共經過一百八十年,清政府發展了嗎?乾隆和清政府的各級官員貪汙腐敗,吃喝玩樂,由雍正留下大好基業幾乎揮霍一空。



3、我說了這麼多,主要是說明很多人說美國實行的假民主,是披著民主的外衣,美國的發展成果和成敗是任何人否定不了的,說獨裁也好,說假民主也好,在二戰勝利的功績中,美國佔第一,從二戰以來它沒有佔別國一寸土地。



4、現在世界各國的一部分社會精英,和有頭有臉的人員,以一人幾百萬元的代價,己經辦理了或正在辦理美國的移民綠卡手續,假如美國不限制移民綠卡手續會是什麼樣子,難道這些精英都是缺心眼不成,朋友你們想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