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定律:找工作這件事,若不能選你所愛,那就愛你所選

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我。——泰戈爾

我們總是在做選擇,飽含期待地選擇一份工作,一段時間後又若有所思地選擇放棄它。可能會後悔,又可能帶來正確的結果,但我們一直都在做選擇。

曾看到過一篇問答,作者提出這樣的疑惑:你工作多少年了?期間換了多少份工作?每次離開都是什麼樣的原因?有哪些現象讓你看不慣?你又是如何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呢?會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了現在的這份工作?

在這些問題中,不難發現,作者所疑惑的點是“選擇”。我們總有很多原因選擇一份工作,卻也有很多原因選擇放棄它。看似原因不少,實則是“不值得定律”在作祟。

不值得定律:找工作這件事,若不能選你所愛,那就愛你所選

01

什麼是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是指人們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很多人能理解這一定律,卻很少有人會去重視它帶來的負面影響。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工作,往往就會持有冷嘲熱諷或敷衍了事的態度。這樣一來,不但把事情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成功了,我們也不會覺得有所成就。

再回過頭來理解“選擇”。當我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工作內容或薪酬待遇符合預期,便會淺淺地認為“這件事是值得做的”,於是便選擇了它。

可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或長,或短,我們內心積累了不少“不值得”的成分。於是,我們又開始權衡利弊,直至做出了某種選擇。

倘若我們認為這份工作還是“值得”做下去的,就會暫時忍忍;若是認為“不值得”,就會選擇放棄。有時只是因為衝動,便選擇了逃離。又因為某些對比因素的刺激而感到後悔,且認為還是“值得”的。

因此,我們不能小看“不值得定律”的殺傷力。它有時就像惡魔一樣潛伏在心裡,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影響我們的選擇,而這種影響卻不一定是正面的。

不值得定律:找工作這件事,若不能選你所愛,那就愛你所選

02

不值得定律的三個影響因素

雖說“不值得定律”有一定的殺傷力,卻也不能拋棄它的正面影響力。對“不值得事件”的正確判斷,能使我們避開某些浪費時間和精力的問題,繼而快速擁有正確的選擇。那麼,哪些事情值得做呢

首先,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理想的判斷和做事的原則。簡單來說,即是“什麼能做”,“什麼就算能做也不做”,還有“什麼是堅決不做”。

找工作如是。不是給到一份較為豐厚的工資,便什麼都能答應,我們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情,我們才會抱著滿腔熱情去做這份工作。

其次,選擇符合我們個性與氣質的。如果選擇一份和我們的個性、氣質相背離的工作,怎麼也難長久。猶如兩個不同世界的戀人,或許此刻覺得不該自我束縛。可時間一長,問題慢慢浮現,我們就會做出選擇。

要麼是把自己磨成另外一個樣子,要麼就是放棄。又比方說,若是讓一個性格內斂又不善言辭的人去談合作,總歸是會覺得“人生如此艱難”。即便最後有可能會成功,卻也是極易選擇放棄的。

再者,應考慮我們身邊的現實條件。同樣的一份工作,換個不同的環境,我們的感受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很久之前,我也在從事著文化科技方向的工作,就是需要跑項目地墾荒。

面對著艱苦的條件,我不是沒動搖過。雖堅持到項目結束才離開那家公司,卻也發誓,再也不願意去吃這樣的苦。同樣一個身份,要是放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幹活,我仍會覺得“值得”。

不值得定律:找工作這件事,若不能選你所愛,那就愛你所選

03

如何掌控“不值得定律”

找工作這件事,要選你所愛。若不能,則愛你所選。我們的價值觀和成就感,時常會被自己的喜好所迷惑。我們往往認為喜歡這件事,便值得去做,在做選擇時,卻少了理性思考。

掌控“不值得定律”,需牢牢抓住“不值得定律”的三個影響因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和做事的原則。不斷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尋求更多的智慧,且增強我們的辨識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客觀的角度看事情,或瞭解身邊人的想法,才不至於被自己的認知所迷惑,而看不清現實的真相。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和做事原則

我們的觀念一旦產生改變,隨之而來的是我們態度上的改變。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認為這個人素養太低,相處起來給人感覺不舒服,我們就會慢慢疏遠這個人。就算不刻意疏遠他,也會產生不主動來往的態度。

態度一旦產生改變,我們的行為也會跟著改變。就如這個例子,當我們不願意主動與這個人來往,行為上便會發生改變。原本會主動去找這個人,可現在不會了。

行為一旦產生改變,事情的結果也會跟著改變。還是這個例子,我們不主動來往,說明來往少了,那麼結果可能是日漸疏遠,甚至不再聯繫。

因此,當我們有正確的價值觀,且擁有理性判斷和做事原則,我們就能較為客觀地看待事情,繼而判斷值得或不值得。假設沒有正確的價值觀,那麼我們優先考慮的,便是個人利益與得失。

2、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尋求更多的智慧

很多事情,我們曾經很在意,可時間一長,那些曾經使我們格外在意的事情,也會變得毫無意義。舉個例子,或許我們曾經非常渴望出國留學,可有一些原因沒有做出這一選擇。

多年後的現在,或許我們每天圍著家庭轉,早已忘記當初是有多麼渴望過,想去出國留學這件事。要是有個機會放在面前,或許根本就不會再考慮,我們會認為此刻的自己,已經不需要出國留學。

越是豐富的人生閱歷,我們越能看得清得失,且能把諸多問題看得淡一些。因此,不斷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尋求更多的智慧,提升我們的辨識能力,會讓我們少一些“錯過”,少一些“後悔的選擇”。

不值得定律:找工作這件事,若不能選你所愛,那就愛你所選

3、換位思考,客觀、理性地看待問題

俗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所羈絆,有時只是因為衝動,便做出令自己後悔的選擇。有時又糾結在某個問題上找不到答案。

如若我們願意跳出來,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理解身邊人的感受和想法,那麼我們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們在值得與不值得的問題上,時常受身邊環境影響,別人的看法或許不一定對,卻也極具參考意義,能使我們對某些現象改觀。

4、三思而後行

我們往往難以看到事情的全貌,卻著急做一些選擇。客觀來說,很多壓力都是我們給到自己的,或許原本事情就沒那麼糟糕。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慢慢看到事情的更多面,才能領悟到真正的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時間能沖淡一切。那些自己看不到的盲點,別人未必看不到。我們要多聽他人的建議,多看看身邊人的際遇,多參考他人的想法,繼而讓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有了更多的依據。

雖說這樣做是沒有辦法保證我們的判斷就一定正確,但至少能規避大部分的錯誤,且避免自認為“不值得”的現象出現。

不值得定律:找工作這件事,若不能選你所愛,那就愛你所選

04

寫在篇末:愛你所選擇的工作

為什麼很多人都會有“不值得”的想法,且做出“不值得”的選擇,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要做什麼,值得做什麼。

可當我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且能承受現實的誘惑,那麼“不值得”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

做不值得做的事,會讓我們陷入幻境,誤以為自己做成了不少事情,可真正得到的,或許僅僅是一絲的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

資源是稀缺的,尤其是時間,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做了便會上癮。因為我們認為這件事是對的,可以做的,且遵循單純的規律性,使其逐步演變成必然性,實則只是“不值得定律”的精神寄託。

找工作時,選擇我們真正熱愛的事業。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熱愛了便能選擇到它。但如若不能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卻能去熱愛我們的工作。

成功最大的秘訣是抓住重要的目標不放,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目標的化身。做一千件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倒不如去做一件“值得”的事。

選擇之前,我們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有了理性的判斷和做事的原則,有了我們豐富的閱歷和不斷增強的辨識能力,有了同理心,有了聆聽他人見解的能力。那麼這樣的選擇,我們不要輕易去質疑,好好珍惜這份行之不易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