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自2017年新式茶飲元年開始,喜茶一夜爆紅後一路高歌猛進,奈雪の茶憑藉其高顏值以及“茶+軟歐包”的“心機”模式一舉成為新晉網紅並迅速跑馬圈地,茶顏悅色更是將東方美學用到極致最終成為一張城市名片……進入2019年,新式茶飲市場更是百家爭鳴,競爭愈加激烈。

與此同時,傳統飲料企業的處境卻變得愈加艱難。因產品老化等問題無法滿足新生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張的產能與消費需求的疲軟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有專家指出,飲料行業已經面臨全面的產能過剩的嚴峻問題。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具體而言,包括碳酸飲料、低濃度果汁飲料、傳統茶飲料等細分品類在內的傳統飲料市場產能過剩尤為明顯。這就使得一些老牌飲料“巨頭”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從近兩年的數據看,可口可樂、統一、康師傅、哇哈哈等大型企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

儘管如此,一些業內人士對於飲料業的長期發展仍抱樂觀態度。需求下降、產能過剩,也正是促進傳統飲料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契機。如何從供給與需求多方面應對目前的嚴峻形勢,各企業也在積極的進行探索。

併購重組,行業寡頭格局初顯

面對整體增長下滑的行業形勢,“巨頭”們的擴張也愈加謹慎。近年來,飲料企業間的併購與合作越來越多。各企業間在產業鏈整合、技術與安全管控、渠道資源的充分利用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的合作。強強聯合、抱團取暖,成為大企業共抗風險的一種有效方式。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2012年,康師傅與百事可樂達成協議,百事將在中國的非酒精飲料的裝瓶業務出售給康師傅,以換取康師傅飲品9.5%的直接權益。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前,百事在中國的二十餘家罐裝廠普遍處於虧損狀態,除碳酸飲料外的其他品類的銷售狀況也並不如人意。

“康百聯盟”的效果很快就體現在業績上。2014年上半年,百事飲料業務扭虧為盈。康師傅方面表示,雙方結盟後,在採購、生產、銷售渠道能夠共享,發揮協同效應;另外,康師傅更瞭解中國市場,也加速了百事飲料業務“更接地氣”。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而另一個“可樂”也沒閒著。作為跨國飲料公司,在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可口可樂把中國市場作為帶動其業績增長的重要陣地,並以併購的方式加速多元化佈局。2015年4月,可口可樂斥資約4億美元,全資收購廈門粗糧王,進軍植物蛋白飲料領域。業內人士表示,可口可樂此舉可以撇去“不健康飲料”標籤,走健康飲品之路,是明智的選擇。

飲料企業間的併購合作,可以緩解整體產能過剩的現狀。並且,通過併購重組,加速了飲料業的寡頭格局,行業競爭門檻也將大幅提高。

創新健康飲品或成突圍利器

針於產能過剩的現狀,企業如何進行轉型升級?許多業內人士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創新”。一方面要調整產品結構,加速產品創新,促進產品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健康化方向發展,更好地順應市場新趨勢;另一方面要在經營思路上創新,優化銷售渠道,轉變營銷手段,樹立互聯網運營思維,用現代化營銷手段提升產品銷售效率。

據報道,2014年到2017年,娃哈哈營收分別為728億元、677億元、529億元、464.5億元,5年縮水超300億元。直到2018年,才結束下滑態勢。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品牌年輕化正是娃哈哈給自己開出的藥方。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品牌想要留住消費者,產品是核心因素。娃哈哈更是在2019年發佈了大量特色健康飲品,產品定位於蘇打水、高蛋白牛奶、常溫酸奶等,同時在顏值和口感上更貼近當下消費者對健康追求,煥發出一股新鮮活力。

經過幾年的品類創新發展,目前主流的飲料品類已經從原本的碳酸飲料、茶飲料等向植物蛋白飲料、功能性飲料以及清淡型飲料等更加“健康”的方向轉變。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曾表示,目前飲料行業的創新發展並沒有跟上和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許多企業並不重視在生產技術上的加大投入和自主創新,因此往往推出的新品難以存活。

傳統飲品中小企業該如何破局?

在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競爭壓力下,升級轉型成為中小企業的唯一出路。不選擇積極做出變化,企業就會變得毫無優勢可言,甚至會被迫轉行或消亡。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以城市及食品產業發展趨勢為導向,緊追國家政策步伐,中國泰山宇希食品生態產業園應運而生,通過入駐產業園區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匯聚龍頭企業,鏈接上下游企業,打通整個食品行業產業鏈,推動入園的食品企業高質量快速發展;運營方面,中國泰山宇希食品生態產業園由產業運營專家誠城聯合參與運營,六大服務平臺全面助力食品企業快速實現轉型升級。

新茶飲激戰正酣,傳統飲料企業該如何突圍?

目前園區二期現已正式在線簽約成功,並再次入圍泰安市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獲得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為入園企業營造園區“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務環境,為區域食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