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的房間》:矛盾存在於每個家庭,只有真誠與付出才能化解

這是一部以描寫家庭內容為主的生活片。曾經獲過多項表演提名獎,可惜最後都功敗垂成。不過,作為一部既沒有宏偉場景,也沒有炫目特技的影片,在豆瓣上能給了7.8的分數,也算是不錯的成績。雖然這是一部小成本的製作, 但影片中對家庭成員間關係的剖析,對彼此間親情的解讀,仍然具有很強的嚴肅性與現實性。

這部影片的人物不多,內容也不是很複雜。在俄亥俄州,麗的家裡,大兒子漢克正在翻撿著老照片。最後他找到了一張父母以前的合影,於是把父親那一半撕下收好,並在其餘的照片上點了一把火。然後,他拉著弟弟查理離家出走。

火情很嚴重,不僅燒燬了自家,還燒到了鄰居的房屋。漢克被關進少管所進行管教。而他的母親麗只能和查理借宿到修道院裡。

在佛羅里達,麗的姐姐貝絲二十多年來,一直悉心照料著老年痴呆且癱瘓在床的父親,同時,還有一個智力明顯退化的姑媽需要貝絲來照看。家庭的重擔幾乎全壓在她一個人的肩頭。然而,更為不幸的是,她患上了白血病。

萬般無奈的情勢下,貝絲給麗打了電話。希望能通過血親之間的骨髓移植,保住自己的性命。

於是,麗帶著兩個兒子,駕車來到闊別二十多年的家裡。看到了久病在床的父親以及已經老去的姐姐。不幸的是,麗與兩個兒子都無法與貝絲配型成功,這就意味著貝絲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死去。但幸運的是,一家人終於能夠重逢,彼此內心深處的矛盾,得以化解。一家團聚的時光並不太多,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珍惜這分親情了。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彼此之間卻矛盾複雜,情感糾結。本來天各一方,因為要救治貝絲,一家人才得以團聚,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矛盾的集中爆發。那麼,他們之間有怎樣的矛盾,又是怎樣相互諒解並最終走向和諧的,我會在下面分為三部分進行分析。在第四部分,我會基於這個家庭從離散到團聚的過程,談談對現實生活的一些思考。

《馬文的房間》:矛盾存在於每個家庭,只有真誠與付出才能化解

01、第一階段 普通的家庭,卻暗流湧動。家庭成員之間矛盾突出,彼此關係冷漠,二十年的分離,即使骨肉親情尚有餘溫,也難以調和彼此的隔閡。

整部電影中,家庭成員包括父親馬文,姑媽露絲,大女兒貝絲,二女兒麗,以及麗的兩個兒子漢克和查理。但幾個主要成員之間,卻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先說馬文和麗吧。當馬文重病在床時,麗選擇了遠走他鄉。名義上是要過自己的生活,但面對癱瘓的父親,決然而去,從此眼不見心不煩。雖然影片中沒有交待,但我們仍可以猜測出,這父母倆有著強烈的矛盾。

再說貝絲和麗。本來二人之間未必有太深的矛盾,但妹妹對於重病的父親二十多年來,不聞不問,就算是貝絲溫柔善良,心中也難免產生怨氣。而在麗看來,貝絲貪圖父親的房產,因此她照顧父親是醉翁之意。況且自己在他鄉過得也很窘迫,自然對老家的姐姐沒什麼好感。

接下來說說麗與漢克這對母子。麗憑藉其不著調的性格,自然難以讓人親近。再加上她對漢克的粗暴態度,更讓兒子產生反感。正在青春叛逆期的漢克,一直認為母親拋棄了自己的父親,心中甚至對自己的家庭產生了仇恨,於是就有了故意縱火的行為。

最後說說貝絲和漢克之間的問題。這兩人在此之前從沒有見過面。但第一次回到姥爺家,卻是為了貝絲的骨髓配型而來。貝絲阿姨的和藹可親,在漢克看來,只是她一廂情願希冀自己同意配型。她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有求於己的有意為之,因此在心理上,自然很不待見這個初次見面的姨媽。

每個家庭成員,可能他們的身份不同,受教育情況不同,性格更是不盡相同。但大家團聚在一起,仍能和睦相處。如有意外發生,必是盡力援助。這是血緣與親情的表現,更是有與生俱來的信任作為基礎。有時這種信任恰恰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馬文的房間》:矛盾存在於每個家庭,只有真誠與付出才能化解

02、第二階段 相聚總是親密的,相處卻是困難的。一個矛盾交織,親情疏離的家庭,竟是以治療絕症的緣由才得以走到一起。

分離20年的姐妹相見,充滿了驚喜。但兩個兒子躲在車裡不出來,讓麗非常沒面子。麗對漢克又是聲嘶力竭地怒吼,卻無能為力。倒是貝絲的笑容讓兩個外甥下了車。而接下來的父女見面,祖孫見面,更是一地狼籍。

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在一個關於吃薯片的問題上,麗就對漢克大發雷霆。貝絲看在眼裡,卻又感到無可奈何。

麗再次對姐姐炫耀自己的美髮學習,還有三個月就能拿到學位。並且讓姐姐猜一下自己給明星做髮型的收入。貝絲只是隨便說了一聲300塊。從麗的表情上看,這個價格明顯是高於實際收入,但她還是誇獎姐姐猜得太準了。

可以說,在這些不恰當的時候,麗努力表現出來的強勢,是幼稚並且失敗的。對孩子誇張的訓斥,讓姐姐看到了自己的無能。作為一個成年人,把一個還有三個月後才能結業,而收入未知的技能拿出來炫耀,則更顯得無知。這和麗每每都在不恰當的場合泰然自若地吸菸一樣,同為腦殘的表現。

漢克並非一無是處,他很喜歡機械修理,在稍後的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有劣跡的少年,竟然把姥爺家的車庫門修好了。而此時,他對姥爺的工具箱很感興趣,而貝絲乾脆就把工具箱送給了自己的外甥。但漢克明確表示不會為阿姨進行骨髓配型地測試,並且把工具箱扔給了貝絲。

善良的貝絲還是把工具箱送回到漢克的床前,並鄭重告訴漢克,無論他是否同意,自己都喜歡他,就因為漢克是自己的外甥。

姐妹倆想給父親找一個養老院,但終歸因費用太高以失敗告終。當兩個回到家時,矛盾終於爆發了。貝絲把房屋財產全部留給妹妹,希望妹妹能在自己死後,照料父親。但麗還是粗暴地拒絕了,和他二十年前拋棄贍養父親一樣的原因,她要自己的生活。

溫柔善良的貝絲能和性格叛逆的漢克成為朋友,而且還一起去海邊飆車。但她的耐心卻無法換回妹妹的愛心。她對妹妹一家人的友善,在麗的眼裡,只是為了給自己治病。絕望的貝絲確實希望妹妹能夠解救自己,但妹妹對親情的歪曲,才是最讓她痛心的。

《馬文的房間》:矛盾存在於每個家庭,只有真誠與付出才能化解

03、第三階段 不需說教,不需煽情。親人間矛盾的化解,需要的只是真誠的交流。當兩姐妹坐在一起,回憶往事,此時的歡笑和淚水,是打開心扉最好的鑰匙。

在柔和的燈光下,貝絲向麗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男友。那個男友十分喜歡搞笑,可惜他竟然在郊遊時,死於溺水。這讓貝絲很傷心,她本來可以向最親近的妹妹傾訴,卻欲言又止,因為姐妹間的關係並不好。

聽到這裡,麗也覺得很難堪,為了緩解自己的尷尬,她再次提出為姐姐的假髮做個新發型。當姐姐摘下假髮,露出因為化療而稀疏的頭髮時,麗藉故去房間裡拿梳子,而此時,她的眼淚早已忍不住留了下來。

戴著麗連夜做好的新發型,貝絲和大家高興得來到迪斯尼遊玩。在遊樂場,麗向漢克說起了她和丈夫分手的原因。曾經在漢克印象中英雄一般的父親,其實是一個家暴嚴重的惡棍。漢克幼年時,經常遭受到父親的毆打,只是他太小,並不記得。為了孩子,麗選擇了和丈夫分手。而這件事,卻導致不明真像的漢克一直在記恨母親。

貝絲因為病情惡化而暈倒,躺在病床上的貝絲,就象一個無助的孩子,此時,麗緊緊擁抱著自己的姐姐,安撫著哭泣的貝絲。而禍不單行,檢查結果出來,貝絲三個血親的骨髓測試無一人合格。面對如此冷酷的結果,堅強的貝絲卻來安慰一直在流淚的妹妹。此時此刻,姐妹的心終於交織在一起了。

在馬文的房間中,貝絲陪著父親用小鏡子反射陽光,而病榻上的父親,象小孩子一樣的興奮,不停地用手指追蹤著每一個光點。此時的兩人不象是父女,而更象是一對母子。而此時,麗打開房門,給父親送來了該吃的藥......

父女之間的矛盾,母子之間的記恨,姐妹之意的隔閡,終於在親情面前得到化解。當每一位成員都選擇付出而不是索取的時候,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影片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答案。但父女三人,團聚在了馬文的房間,或許就是答案。

《馬文的房間》:矛盾存在於每個家庭,只有真誠與付出才能化解

04、第四部分 隔閡來源於疏離,矛盾終結於交流。即使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時常會有齟齬發生。無論是逞強自傲,還是任性倔強,亦或是乖張叛逆,每種性格之間,都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家庭是我們心靈的港灣,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內心總是朝著家的方向。而這所謂的“家”,並非指居住的房屋,而是團聚在一起的,家中的親人。親人之間,脾氣秉性不盡不同,行事作風難免有異,這就需要我們有最大的胸懷與耐心。充分體諒對方,給對方以最大的理解,才是維繫家庭和諧的不二選擇。

在這部影片中,從青年到中年,兩姐妹有二十餘年的沒有往來交流。姐姐覺得妹妹過於自私,逃避家庭責任。而妹妹則認為姐姐太過虛偽,所謂的“奉獻”不過是貪圖遺產。如果不是貝絲身患絕症,恐怕兩人今生難得再見。

在我們現實的家庭中,長子或長女一般是相對的老成持重,而弟弟或妹妹則大都偏執倔強。試想,如果在二十年前,姐姐能夠理解妹妹的不甘平庸,支持她去外面闖蕩,妹妹也一定會感激姐姐對整個家庭的付出,也一定會盡自己所能,照顧父親。當然,如果妹妹能夠正確理解姐姐的付出,並且獲得姐姐地支持,讓姐姐覺得自己為家庭付出更有價值。那麼,這二十年的隔閡就不會存在,象姐姐痛失男友,妹妹單身帶大兩個孩子這樣的困難,或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

好在,當麗看到姐姐照顧父親時,滿臉幸福的樣子,她終於理解了姐姐。而當貝絲聯繫到妹妹後,麗為救姐姐,立刻就帶著孩子們出現在了貝絲面前,這本身也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很多的隔閡,有時可能是我們缺乏換位思考造成的。我們喜歡把自己樹立成為一個好的標杆,如果對方做的稍有欠缺,即被視為離經叛道。理解和寬容總是我們喜歡說的詞語,但真正做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實生活中,貝絲可以被看作是甘於奉獻的一類人。而麗則是自私任性的代表。其實,有人追求愛與被愛,有人追求成就自我。這在社會生活中,都是常見的現象。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保持步調一致。雖然代表著不同的人群,但我們欣喜地看到,貝絲與麗有著一個相同的特質,她們是親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