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在举国上下共抗疫情之际,一些人却隐瞒接触史。隐瞒不报,不仅可能使自己失去救治良机,更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朋友,既危害了自己,也坑了别人。



一个人的隐瞒,可能让所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

一个人的隐瞒,可能让无数人陷入险境;

一个人的隐瞒,不仅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别人;

一个人的隐瞒,会让大家承担恶果。

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这些绝不是危言耸听。

山东潍坊一患者隐瞒情况,致68名医护人员被隔离;长春一确证病例瞒报,致5人被感染;太原夫妻隐瞒父亲接触史,致17名医护,102户居民被紧急隔离;河北一隐瞒病情者,失去最佳治疗机会去世,77名密切接触者已被隔离......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隐瞒病情,最终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而近期,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规定:

个人有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除依法严格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其失信信息依法归集到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并依法采取惩戒措施。

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也就是说,隐瞒病情,将会被列入征信黑名单。不过,欧耶君注意到,这里的“征信黑名单”与我们常说的“个人征信报告”其实有所不同。

2006年3月,经中编办(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直属事业单位专门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又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中国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规定,统一负责全国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及管理。

负责向社会提供公众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政府监管部门信息发布服务、征信服务机构信息审批发布服务、中央公共信息数据交换服务。

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个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

而各地新规中提到,失信信息依法归集到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则属于“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一部分。

中国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规定,统一负责全国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及管理。

负责向社会提供公众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政府监管部门信息发布服务、征信服务机构信息审批发布服务、中央公共信息数据交换服务。

公示系统由个人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金融征信系统、社会征信系统、公共征信系统五部分组成。

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对于企业来说,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有两个用途。首先,在选择合作伙伴之前企业可以先来公示系统查看一下这个企业信用怎么样,有没有欠款记录,有没有投诉记录,还款能力如何,可信度咋样等等,这样做可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其次,在招聘高管等重要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到公示系统来查询应聘者的个人信用记录,以防应聘者提供虚假信息、隐瞒不良记录。

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除了面向企业、商家和网店,还能惠及个人用户。当你去一家企业或商家或网店购物、或应聘时,老板往往会把他的企业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应聘者并不知道这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此时也可以来公示系统查看企业、商家和网店信息,保障自身利益。

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要知道,个人信用报告只是个人征信系统提供的最基础产品,而个人征信系统只是社会公共信息信息系统组成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别心存侥幸,不管是在哪个系统中有了失信记录,最终都能在个人征信报告中体现出来。

个人信用出现了不良记录,都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记录是大众消费、就业、信贷、交易等行为的重要依据,是企业销售、合作、融资、招聘、投标等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政策扶持等决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你以为隐瞒病情只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故意隐瞒病情,就是犯罪,不但会被纳入征信黑名单,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全国已有多名隐瞒病历情况的患者,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

隐瞒病情,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总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一人隐瞒,大家遭殃。瞒报不仅使自己成为行走的传染源,也把他人至于病毒的包围之中,这不光光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了,更是涉及了法律层面,切不可心存侥幸。

疫情防控重在一个“早”字,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给疫情防控添堵,即是底线,也是不可碰触的红线。战胜疫情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隔离病毒,不会隔离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科学防控,坚定信心,就是最好的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