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在舉國上下共抗疫情之際,一些人卻隱瞞接觸史。隱瞞不報,不僅可能使自己失去救治良機,更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朋友,既危害了自己,也坑了別人。



一個人的隱瞞,可能讓所有人的努力前功盡棄;

一個人的隱瞞,可能讓無數人陷入險境;

一個人的隱瞞,不僅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別人;

一個人的隱瞞,會讓大家承擔惡果。

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這些絕不是危言聳聽。

山東濰坊一患者隱瞞情況,致68名醫護人員被隔離;長春一確證病例瞞報,致5人被感染;太原夫妻隱瞞父親接觸史,致17名醫護,102戶居民被緊急隔離;河北一隱瞞病情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去世,77名密切接觸者已被隔離......

類似的例子太多太多,隱瞞病情,最終都將付出慘痛的代價。而近期,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規定:

個人有隱瞞病史、重點地區旅行史、與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史、逃避隔離醫學觀察等行為,除依法嚴格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外,有關部門還可以將其失信信息依法歸集到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臺,並依法採取懲戒措施。

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也就是說,隱瞞病情,將會被列入徵信黑名單。不過,歐耶君注意到,這裡的“徵信黑名單”與我們常說的“個人徵信報告”其實有所不同。

2006年3月,經中編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作為直屬事業單位專門負責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又稱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運行和維護。

中國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主要任務是依據國務院《徵信業管理條例》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規定,統一負責全國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的建設、運行及管理。

負責向社會提供公眾信用信息查詢服務、政府監管部門信息發佈服務、徵信服務機構信息審批發布服務、中央公共信息數據交換服務。

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個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個人基本信息、銀行信貸交易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本人聲明及異議標註和查詢歷史信息。

而各地新規中提到,失信信息依法歸集到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則屬於“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一部分。

中國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主要任務是依據國務院《徵信業管理條例》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規定,統一負責全國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的建設、運行及管理。

負責向社會提供公眾信用信息查詢服務、政府監管部門信息發佈服務、徵信服務機構信息審批發布服務、中央公共信息數據交換服務。

公示系統由個人徵信系統、企業徵信系統、金融徵信系統、社會徵信系統、公共徵信系統五部分組成。

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對於企業來說,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臺有兩個用途。首先,在選擇合作伙伴之前企業可以先來公示系統查看一下這個企業信用怎麼樣,有沒有欠款記錄,有沒有投訴記錄,還款能力如何,可信度咋樣等等,這樣做可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

其次,在招聘高管等重要人才的時候也可以到公示系統來查詢應聘者的個人信用記錄,以防應聘者提供虛假信息、隱瞞不良記錄。

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平臺除了面向企業、商家和網店,還能惠及個人用戶。當你去一家企業或商家或網店購物、或應聘時,老闆往往會把他的企業說的天花亂墜,但是應聘者並不知道這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此時也可以來公示系統查看企業、商家和網店信息,保障自身利益。

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要知道,個人信用報告只是個人徵信系統提供的最基礎產品,而個人徵信系統只是社會公共信息信息系統組成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別心存僥倖,不管是在哪個系統中有了失信記錄,最終都能在個人徵信報告中體現出來。

個人信用出現了不良記錄,都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用記錄是大眾消費、就業、信貸、交易等行為的重要依據,是企業銷售、合作、融資、招聘、投標等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政府採購、工程招標、政策扶持等決策的重要依據。

如果你以為隱瞞病情只是被納入徵信黑名單,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故意隱瞞病情,就是犯罪,不但會被納入徵信黑名單,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目前全國已有多名隱瞞病歷情況的患者,被公安機關以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偵查。

隱瞞病情,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

根據相關規定,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觸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總之,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一人隱瞞,大家遭殃。瞞報不僅使自己成為行走的傳染源,也把他人至於病毒的包圍之中,這不光光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了,更是涉及了法律層面,切不可心存僥倖。

疫情防控重在一個“早”字,對於每個人來說,不給疫情防控添堵,即是底線,也是不可碰觸的紅線。戰勝疫情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隔離病毒,不會隔離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科學防控,堅定信心,就是最好的疫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