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的發展態勢

《2019年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佈。公報顯示:2019年上海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的發展態勢,顯示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經濟運行韌性增強,發展基礎不斷鞏固

經濟增速逐步回穩

2019年,上海市生產總值達到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0.3個和0.1個百分點,顯示出較強的經濟韌性。其中,第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增加值增速為8.2%,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服務業“穩定器”功能更加突出。

就業物價形勢穩定

2019年,上海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4.3%以內;新增就業崗位58.91萬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的新增崗位佔28.6%,反映經濟新動能有效發力。市場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低於全國0.4個百分點。

內需經濟持續穩固

2019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1%,繼續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速。與此同時,上海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增長的實施方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5萬億元,規模繼續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比上年增長6.5%;新集聚商業零售品牌首店接近千家。

產業升級成效顯著,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引領

2019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5%,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1%,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受益於風電、核電設備訂單增加,新能源產業產值增長17.7%;生物產業在外資原研藥企的拉動下,產值增長7.3%。

工業加快向高端邁進

2019年,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3%,生產形勢明顯好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2.4%,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一些重要新產品的產量實現快速增長。全年,半導體存儲盤產量比上年增長68.2%,3D打印設備產量增長34.9%,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9.6%。

新興服務業行業增勢強勁

2019年,上海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6.8%,已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市信息服務業增加值超過2800億元,比上年增長15.0%。與此同時,全年規模以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4.7%,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7%;網絡購物交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速為27.0%。

城市核心功能不斷增強,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

金融中心開放創新深入推進

2019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超過1900萬億元;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4家,成功推出“滬倫通”、滬深300股指期權、長三角一體化ETF等一批金融創新產品。年內,上海實施國家交辦的“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任務,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開辦運行,共受理205家企業上市申請,70家企業成功上市,籌資額達到824億元,為進一步打造服務全國科創企業重要投融資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創中心建設成果不斷湧現

在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重要指示的第五年裡,全市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到1500億元左右。企業創新活力明顯激發。截至2019年底,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累計約1.3萬家。年內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822項,認定數量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製造與自動化等重點領域項目佔86.0%。

對外開放格局全方位提高

2019年,上海口岸貿易總額繼續位居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0年世界第一。作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上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要節點城市貨物貿易額佔全市比重達到22.4%。按照“越辦越好”的總要求,上海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覽總面積比首屆增加6萬平方米,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額比首屆增長23%。進口博覽會不僅推進了上海“五個中心”加快建設,也標誌著全國將走向以內需為主、以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作為主要驅動力的全球化。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2019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新設企業超過4025家,簽約重點項目168個,總投資達到821.9億元。新片區的建設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比2018年版減少20項,自貿試驗區的貿易服務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政務服務更加高效透明。全年自貿試驗區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比上年增長17.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個百分點。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濟活力不斷增強

營商環境改革成效凸顯

2019年,上海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108項措施,不僅助力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從46位進一步提升到31位,也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了良好氛圍。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上海年內新設外資項目數量增長21.5%,外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10.1%;跨國公司地區和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50家和20家。

政務服務實現新突破

截至2019年底,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接入事項達到2261個,線上辦事651萬件;審批事項提交材料和辦理時限分別比上年平均減少52.9%和59.8%。隨著政務服務效率提高,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年內上海日均新設企業約1500戶,比上年增長12.0%;工業投資增長11.3%,並且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反映出工業企業較強的活躍性。

城建水平不斷提升,“四大品牌”建設加快推進

城市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大都市一體化交通體系不斷改善。至年末,上海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7條,長度超過700公里,居全球大城市首位;地面公交運營車輛達到1.79萬輛,實現200多條公交線路到站信息實時預報。二是信息化建設水平繼續提高。年內完成建設5G宏基站16672個,5G室內小站14614個,實現5G網絡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全覆蓋。與此同時,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加快部署,至年末,智能傳感終端累計超過50萬個。

“四大品牌”建設加快推進

自2018年4月起,上海全力推進“四大品牌”建設,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方向。2019年,上海啟動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將面向製造、醫療、交通、金融等先行領域,建設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試驗場”,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集群和“智能+”產業高地;率先開展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中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為全市“四大品牌”建設繼續添磚加瓦。

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基本民生保障繼續加強

一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9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8.2%,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速為9.3%,高於城鎮常住居民1.1個百分點。二是社會保障繼續完善。全市有1589.57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7.1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三是養老服務覆蓋面擴大。年內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8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3家和社區老年助餐場所217個。四是大力實行舊區改造。全年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6.3萬套,完成中心城區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55.3萬平方米、受益居民2.9萬戶。

市民生活品質持續提高

一是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進地鐵”、“文化進機場”、“建築可閱讀”等活動極大豐富了市民精神生活。二是全民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全年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點345個、市民健身步道112條、市民球場76個。三是市民就醫獲得感增強。“量質並舉”推進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常住居民簽約率超過30%;市級醫院實現44項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衛生資源進一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著力完善社會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2019年,上海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為84.7%。全年新建綠地1321.02公頃,新建城市綠道210.14公里。至年末,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4平方米,城市公園總數達到352座。生活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全市建成兩網融合回收點1.5萬個、回收站201個和回收場10個。

城市安全底線守得更緊

一是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2019年,全市食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8.1%;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2.6%和26.3%。二是智慧公安建設加快推進。上海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框架下建設智慧公安,努力探索一條順應時代潮流、具有上海特點的社會治理新路。經過2年的努力,智慧公安對社會治理的賦能效應逐步顯現,上海公眾安全滿意度連創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