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金融運行,穩中有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副研究員 朱鴻鳴

值得指出的是,儘管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貨幣信貸增速仍維持了平穩並略有回落。9月末,M2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分別較6月末下降0.1個和0.2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這一背景下,金融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格局,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順利推進。

一是貨幣信貸增速保持平穩。前三季度,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宏觀政策加大了逆週期調節力度,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注重把握宏觀調控的時度效,避免“大水漫灌”。貨幣信貸增速雖然較2018年有回升,但回升幅度相對有限,與名義GDP增速保持基本匹配。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分別增長8.4%和10.8%,較去年末增速回升0.3個和0.9個百分點,回升幅度相對溫和。值得指出的是,儘管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貨幣信貸增速仍維持了平穩並略有回落。9月末,M2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分別較6月末下降0.1個和0.2個百分點。

二是結構性去槓桿有序推進。從總量看,主要受價格因素影響,即價格水平下降帶動名義GDP增速下降更快,三季度宏觀槓桿率有所反彈但幅度有限。從部門結構看,政府部門與企業部門之間繼續進行著槓桿轉換,地方政府隱性債治理,“開正門”“堵邪門”取得積極成效。初步測算,三季度廣義企業部門槓桿率下降0.9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槓桿率上升0.8個百分點。政府部門加槓桿的主要工具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三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餘額共增加0.98萬億元。從債務類別看,影子銀行類債務比重繼續下降,去通道、去嵌套繼續推進。9月末,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餘額分別萎縮4.1%和8.5%,較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低14.9個和19.3個百分點,兩者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比重合計為8.9%,較2018年末下降1.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居民部門槓桿率仍保持較快增速。這主要是由於居民貸款和以居民債務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快速增長所導致的。9月末,居民貸款餘額達5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9%;以居民債務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餘額達1.33萬億元,同比增長35.0%,其中以個人住房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資產支持證券餘額達9014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4.6%。

三是突出風險點化解取得進展。P2P網貸風險化解大力度推進,P2P網貸機構數、投資人數和金額均逐季下降。據相關行業機構統計,9月末P2P待還餘額已降至6400億元左右。股權質押融資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緩解,高質押比例上市公司數逐步下降。不良貸款處置繼續保持強力度。前三季度,貸款核銷規模達到0.65萬億元,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得益於此,在企業效益下滑、虧損面加大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了基本穩定。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1%,較2018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也得到妥善處置。受包商行事件等因素影響,結構性流動性風險一度顯現並引發金融市場波動,但目前結構性流動性風險已基本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