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神到貴婦到勞動者 女性在西方藝術中地位崇高


從女神到貴婦到勞動者 女性在西方藝術中地位崇高

  ■夏爾丹 市場歸來

從女神到貴婦到勞動者 女性在西方藝術中地位崇高

  ■魯本斯 羽帽

從女神到貴婦到勞動者 女性在西方藝術中地位崇高

  ■達芬奇 蒙娜麗莎

從女神到貴婦到勞動者 女性在西方藝術中地位崇高

  ■維米爾 讀信的少女

  

  在西方藝術中,女性角色作為被描繪的題材,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不管是被譽為“藝術女神”的繆斯,還是“斷臂女神”《米洛的維納斯》,早在古希臘時期,女性地位就得以彰顯。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更完滿而充分地表達了畫家的人文主義思想,而以維米爾為代表的荷蘭畫家群體,更把目光投射到了下層人民的女性身上,柯羅的《戴珍珠的姑娘》把樸素的女性形象刻畫得足以媲美貴婦。

  古希臘:無所拘束自由自在

  希臘神話原型中的繆斯,是宙斯和記憶女神的九個女兒,她們分別掌管著音樂、繪畫等九種藝術門類,被稱為藝術女神。

  在古希臘,婦女的地位似乎頗高,執行宗教儀式的祭司是婦女,而供奉的神像則是一個雙手握著小蛇的女神。這個立體的雕塑藝術女神,並不像埃及或西亞神像那樣,令人感到森嚴可畏,而完全是一個身材窈窕的世俗少婦。她胸前袒露,短袖束腰,層疊的長裙像傘一樣張開,幾乎和18世紀法國宮廷裡,那些終日在宴飲和舞會上歡笑嬉戲的貴婦人沒有多少區別。而在克諾薩斯宮壁畫上的一個穿著敞領花襯衣的捲髮青年女像,則被美術史家命名為《巴黎少女》,因為看起來她是那麼“摩登”與時尚。已故著名美術史家遲軻在《西方美術史話》中寫道,“在這些形象上,引人注目的是三千多年以前克里特婦女生活的豪華優裕,尤其是她們那種無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精神。”

  此外,巴特農神殿東門還有一件雕塑——《命運三女神》,表現的是雅典娜誕生時,“三女神”正為她的命運祝賀。儘管按照傳統,“命運三女神”應是三個灰髮缺牙的老太婆,手拿紡錘,紡出每個出生者的命運,可是這一組雕刻中的“三女神”卻是三個年輕姑娘,由絲質長袍裹著的豐盈的肉體,洋溢著青春的光彩,相互倚靠的姿態令人想到少女們特有的親暱神態和她們閒適舒暢的心情。三個人物的構圖安排,人體造型和衣褶的線條,充分顯示了藝術家在解決“形式美”和生命力、“理想化”和“生活真”等方面所達到的傑出的成就。

  《蒙娜麗莎》揭起人性覺醒旗幟

  文藝復興前期,波提切利在其代表作《春》裡,藉助了美麗的少女形象以歌頌人世的歡樂。這一時期,不得不提的另一件作品,則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達芬奇認為,人是最神聖之物,人體是自然中最美的對象。他經過精密的測量得出結論說,人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都是整數的比例,因而呈現為和諧之美。他把這個比例叫做“神聖的比例”。《蒙娜麗莎》以一個年輕女性的溫雅的微笑,揭起了人性覺醒的旗幟,讚頌了生命的可愛,這正是達芬奇的人生哲學的形象的體現。

  《蒙娜麗莎》的模特兒,是佛羅倫薩一位官員的第三位妻子。據說,畫家為了喚起她發自內心的微笑,避免強裝出來的笑容,曾要人在一旁為她奏樂。這幅肖像前後畫了四年之久,其間不僅有許多間歇,而且會有心情上的變化。要模特兒總是保持同樣欣悅而自然的表情,是根本辦不到的。這裡首先表現了達芬奇敏銳的觀察和鮮明的視覺記憶力。他說過:“醒後與睡前,在暗中將研究過的物體的輪廓,或其他經深思而理解了的事物,運用想象回憶一遍,獲益匪淺。”這裡也有他多年勤奮訓練的功夫。《蒙娜麗莎》的右手,被譽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攝影是無法比擬的,這隻手的體積感,甚至連重量感都有所體現,尤其是更富於生命力,更多地顯示出藝術家勞動的印記。

  已故著名美術史家遲軻認為,“這幅作品更為完滿而充分地表達了他(達芬奇)的人文主義思想。”

  同一時代的女性題材經典作品,還有喬爾喬內的《睡著的維納斯》、提香的《懺悔的瑪格達林》等。

  巴洛克時期,魯本斯對女性題材的貢獻的確給美術史增添了光輝的一筆,除了有經典女性肖像作品《伊莎貝拉》《羽帽》之外,還有尤其著名的《美惠三女神》。

  荷蘭畫派關注下層勞動人民

  哈爾斯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是一位天才的肖像畫家,筆下也有不少女性題材作品。荷蘭畫派把現實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勇敢地掙脫了千餘年來宗教和神話題材的枷鎖。畫派大多數以現實生活為題材,下層勞動人民開始擔任繪畫中主要角色。

  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維米爾也是具有傳奇性的畫家。他存世的作品非常少,存世作品只有三十多件,絕大部分繪畫內容是他的日常生活,甚至主要是圍繞妻兒所畫,他喜歡將日常的家務勞動詩意化,作品一般不注重情節。經常喜歡畫忙碌的女僕,像《倒牛奶的女僕》《拿酒杯的少女》《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

  《讀信的少女》中,鮮明的側影表現出人物專注而又複雜的心情;方形的玻璃窗上映出少女的面形,簾布、瓷盤、水果等以不同的形體構成變化和對比。他捨棄了許多細節,而只保留對象最基本最重要的外輪廓,並且有意地把它簡化為明確的幾何形——直線、曲線、矩形、圓形等。所以有人認為,後來塞尚或立體派的畫家們可能是受了維米爾的啟發。不過維米爾的畫卻能以感性的真實打動人的視覺,比起那些精雕細刻的作品來,他那單純的形象顯得更堅實,空間和立體感也更強。

  《花邊女工》也是維米爾的優秀代表作之一。畫作以詩意化的方式描述一個在編織蕾絲的女工那種專注淡定的神情,以一種抒情情調給人美的視覺享受。

  此外,還有十七世紀“學院派”布歇的《蓬巴杜夫人》、拉圖爾的《油燈前的抹大拉》、夏爾丹的《市場歸來》、荷爾拜因的《亨利八世王后》、荷加斯的《賣蝦姑娘》都分別從不同角度描繪了不同階級的女性形象。

  《拾穗者》表現了女性的勤勞忠誠

  《拾穗者》和《牧羊女》是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這幅畫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沒有任何戲劇想象的場面,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她們身後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彎腰拾麥穗,她們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談不上優雅。儘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賦予表情——勤勞、謙卑、忠誠。三個農婦的動作雖然略有角度的不同,卻又有動作連環的美,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分解圖。

  卡薩特的作品中對女性的繪畫所承擔的不再是宗教的精神性功能,更多的是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此後,柯羅的《戴珍珠的姑娘》把樸素的女性形象刻畫得足以媲美貴婦,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簡樸之美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來自收藏週刊記者 梁志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