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的育兒路:雖然困惑不斷,卻依然奮力向前

“我最近真的崩潰了,我已經這麼努力了,都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這是我一位醫生朋友的吐槽。

“你今天不給孩子簽字,就從這個家出去”這是她婆婆當著孩子面對朋友說的。

整件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她想懲罰孩子不主動記作業而引發的家庭矛盾。

她工作在從小長大的小縣城裡,是一名醫生。老公的工作也在當地。家裡有一個兒子,今年上一年級。二胎孕期三個月。

從結婚開始跟公婆同住,因為醫生要值夜班的緣故,所以大寶一直都是婆婆公公幫帶,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直到孩子上了學。

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執意將孩子轉到市區上學,在市區也買了房子,從此她開始了兩邊跑的生活,周內婆婆在市區負責接送孩子上學,週末回縣城照顧公公順帶休息,老公工作正在上升期,加班沒得說,所以負責孩子學習的重任就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早起開車去縣城上班,下班開車回市區輔導孩子作業,幾乎每天都是連軸轉,並且還正在孕期。不難想象她是如何克服自己愛睡懶覺的習慣。

就這樣她哭訴了一會兒後,繼續她這樣連軸轉的生活,因為她是一位母親。

大家有沒有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隨著生存壓力的增大,很多女性朋友在生產完後選擇迴歸職場。但是這看似瀟灑的背後隱藏了多少無奈與淚水。年輕氣盛的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結果是兩者根本無法很好的兼顧。第一個打敗我們的就是如何安頓好自己年幼的孩子!

職場媽媽的育兒路:雖然困惑不斷,卻依然奮力向前

如何最恰當的安頓好年幼的孩子

一、父母幫帶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在幫忙帶孩子,有的是把父母接過來同住,有的是把孩子送回父母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讓父母幫忙帶孩子最起碼可以保證孩子不會受到惡意傷害。但是也有它必然的弊端,因為兩代人的生活理念和育兒理念完全不同導致的生活矛盾也不少,作為兒女的我們就要考慮如何去平衡親情和育兒的衝突。因為甜蜜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早期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二、託管機構(包括保姆)

雖然說現在的託管機構遍地都是,但是他們的資質和能力卻是參差不齊的。我們找到靠譜的託管機構是可以免去家人的勞苦,免去矛盾的產生,讓孩子放學後有個可落腳的地方。對於年齡更小的孩子來說,託管機構可能會讓孩子更早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但是,市面上關於託管機構的負面評價還是很多,這樣惡性的事件只要發生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其實我們再好好想想,如果能有父母全心全意幫我們帶孩子也是一種福氣,隔輩的爺爺奶奶對孩子那也是無私的愛。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的愛,更需要每個家庭人員的愛。

職場媽媽的育兒路:雖然困惑不斷,卻依然奮力向前


馬利伊在女兒8個月的時候復工拍戲,因為還在哺乳期,所以體現出來的角色身形浮腫,胸部下垂。可是很多沒經歷過的人不知道哺乳期媽媽不能穿太緊的塑身衣,為了寶寶吃的有營養,她首先必須自己吃的有營養。即便很多人都勸她直接斷奶,她依然每天堅持泵奶。比平時早期兩個小時,因為頻繁擠奶也得了腱鞘炎,就是所謂的“媽媽手”。有時候會嚴重到關節紅腫伸不直,她依然選擇一邊工作一邊泵奶。

這就是母親的天性,曾經也是柔弱的小女子,真應了那句“為母則剛”。

記得我那會也是背奶媽媽,因為孩子只有三個月,所以我堅持不能斷奶,更不願意混合餵養。那時候彷彿一根筋,拒絕任何以“斷奶”為目的的說教。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每天為了泵奶真的是能節省的時間都節省了,最短的時候每天綜合睡眠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記得很清楚有一次,跟一個女性同事在一起,我在泵奶,她突然說了一句“我以後真的不想生孩子,因為我現在看著你感受不到一點美感”。這大概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


職場媽媽的育兒路:雖然困惑不斷,卻依然奮力向前

如今孩子三歲,我想想自己那時的固執,也覺得有一絲絲的好笑,能否母乳餵養並不是考驗一個母親是否合格的標準,我們也沒有必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完美媽媽”的目標。母乳餵養應該是一件惠及母子的事情,而不是為了母乳而母乳。妖魔化母乳只會徒增自己的精神壓力。

什麼時候該改變餵養方式?

一、工作性質導致沒有條件泵奶;

二、身體原因無法母乳;

三、由母乳引起精神高壓不能很好緩解時。


總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成為母親必然會有得有失。在育兒這條路上我們一邊累著一邊幸福著,一邊笑著一邊哭著。我們幫助孩子成長,孩子也在幫助我們重新感受生活。不要被侷限性的育兒方式限制了我們無線的可能性。不做完美媽媽,只做會生活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