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二节

第二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内涵

(一)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经验和反复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校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校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校的分类

(一)按照学校主体分类

1.动物学习

2.人类学习

3.机器学习

(二)按照学校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

5.动作技能

(三)按照学习意识水平分类

1.外显学习

2.内隐学习

(四)按照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1)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

(五)按照学习内容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道德品质的学习

4.行为习惯的学习

三,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类型

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1)感性知识

(2)理性知识

2.根据知识的功能

(1)陈述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

3.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

(1)显性知识

(2)隐形知识

(二)知识的表征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1)概念

(2)命题

(3)命题网络

(4)表象

(5)图式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1)产生式

(2)产生式系统

(三)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复杂程度分类

(1)符号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3)组合学习

四,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分类

1操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

(1)活动对象客观性

(2)运动外显性

(3)结构展开性

2.心智技能(有称为智力技能)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动作的形成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

(2)物质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五)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多阶段的顺序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二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