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倒闭,必然经历的十个要点,对号入座

1、“病死”。内部机制不健全;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总而病死。

2、“拖死”。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职业经理人玩过程,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最后是老板被“拖死”。

3、“找死”。对项目判断不了,对自己也判断不了,盲目接单;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于是最终“找死”。

4、“压死”。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不注重基础建设,不练内功,内部管理混乱。虽自知效益低下,却敢去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最后,企业就被自己找来的巨额负债活活压死。

5、“憋死”。现金流出现问题,故而导致因为现金流中断,而使企业在对外经营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内部财务却难以为继。到头来宣布破产。

6、“猝死”。企业过分依赖个人能力,“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判断力出现偏差,个人出了意外,使企业遭受重创,结果导致企业突然死亡。

7、“冤死”。一种是受到--调整,导致企业没法干了,行业政策性太强,造成企业的死亡。还有一种,就是政企关系过于密切。

8、“挤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给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企业不堪挤压,市场份额越做越小,人才越走越少,效益越来越差。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迫,不得不退出某个行业,结果被“挤死”了。

9、“老死”。当家人的素质不高,眼光短浅,小富即安,缺乏远大目标和长远的眼光,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便慢慢地消亡了。

10、“捅死”。企业管理不规范,处处违法,毛病诸多,授人以柄。导致东窗事发,被告垮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