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奇葩說》這檔節目實在太不適合下飯了!!!


今天中午,我吃著一碗香菇湯麵

拿著遙控器換來換去不知道該看什麼

偶然點開了我已經看了很多次的《奇葩說》

不得不說,終究還是錯付了啊

這個節目真的不適合下飯!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呢?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地聊一聊。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奇葩說》


主演: 馬東 / 蔡康永 / 李誕 / 薛兆豐 / 羅振宇


類型: 脫口秀


英文名:I CAN I BB


可能很多人看他的名字就覺得這大概就是個閒聊節目吧,但是並非如此,可能節目的開頭會讓你覺得歡樂無厘頭,加上每一期都會有個明星坐陣,懟天懟地的熱依扎,京味兒歌手大張偉,九億少女的夢林更新等等,但是這些明星在這個節目裡也都扮演的是一個觀眾的角色,在這個節目中,明星和我們這些觀眾的差別可能就是他們能在節目中發言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而我們不能而已。


如果要我給這個節目一個定位的話,那我覺得這個節目大概就是“披著娛樂綜藝外套的辯論賽”,僅此而已。那可能接下來大家又會覺得奇怪,辯論賽那不是很好玩嗎,不就是一堆人坐一起聊一聊,說說閒話,剛好這些閒話我們都還挺感興趣,這不是很好嘛,很適合一邊吃飯一邊看啊,為什麼我今天非要說它不適合下飯呢?

我覺得原因有三:


01 這些人太優秀,我會慚愧得吃不下去飯


這個舞臺上的選手導師真的都是人中龍鳳

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

他們是那麼的優秀,但同時也是那麼的真實

臺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但是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那個閃光點都足以讓他們在平凡的世界中閃閃發光。


想逃過誰,都逃不過詹青雲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我本不想說太多的老奇葩,因為我覺得他們都被捧得很高了,但是我卻還是避免不了詹青雲。阿詹出生於貴州的一個平凡的家庭,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普通,用我們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小時候的她甚至還不如我們,至少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小學班級裡的最後一名。家境平平,學習不好,還不停轉學,但是她的母親總會告訴她:你下一年一定能夠考第一名。就在這樣的鼓勵之下,她努力實現著母親所說的“下一年就會出現的奇蹟”,最後她真的實現了,她高考考去了港中文,後來又去了哈佛大學,揹著百萬的債務在外鄉讀書。沒有多麼驚人的美貌,可是她看上去卻是那麼的美,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美,她瘦弱的身板卻讓人覺得那麼有力量,她和她讀過的書一起溫柔了時光,驚豔了歲月,她讓我們看到讀書的力量,讓我們知道美麗不是要花多少錢整容,而是要花很多時間去讀書。

這一類的人在奇葩說上還是很多的,包括我非常喜歡的薛兆豐教授、同樣是名校畢業的龐穎等等,但是我為什麼思來想去還是講了已經被大家講爛了的詹青雲,正是因為詹青雲有著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的背景,他的學業也是借債完成,所以平凡的我每次想到她,心中都會充滿希望。她曾經用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夢想這樣的一句話來打一個辯題,可是在我看來,她的人生就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啊!


冉高鳴:保生回來了~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冉高鳴,原名冉保生,這個十分具有年代感的名字讓人一下子回到了60年代。作為最新一季節目裡的新人,名叫保生卻要和廣大女同胞們做姐妹的他讓我印象深刻。但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是他的性格而是他的經歷,他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後來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北漂。他在某一次的辯論中說到了他沒錢的日子,他沒有別人殷實的家境,所以即便他再想他也不能做沒有多少工資的實習記者,因為他活不下去。


一個暑假,他在公園裡噴了一個假期的火,一次八十塊,掙了四千塊錢,你知道煤油什麼滋味嗎?可能大多數年輕人都不知道吧,但是他知道。後來他又去做馴獸師,帶著花環被打扮成東南亞人在海洋館和海獅親吻,而此時最心酸的不是他的初吻就這樣給了海獅,而是在他表演的時候,他的同學卻正在以實習記者的身份給他拍著照片。那個場面我想象都覺得難過,他這些心酸的故事不正是每一個北漂者的縮影嗎?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放過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他努力的讀書,參加各種比賽,不停的奮鬥,雖然我還沒有上“社會”這所大學,但是我也覺得這像極了我們這些每天為了未來打拼著的年輕人們,窮而不安的階段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那我希望以後的你我可以坦然的與不安為伴,努力活得更精彩。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程思博:數學博士的“完美”辯論人生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程思博,這個人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是不管你看沒看過《奇葩說》可能都不太熟悉的那種。但是當時節目播出的第二天他就上了熱搜,#詹青雲程思博神仙打架#、#兩個博士的相遇#......


程思博是一個應用數學博士,曾經在法國貝爾實驗室實習,現在和法國電力研發部合作。他被問到為什麼學數學時,他說:“如果說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皇冠,那麼應用數學就是皇冠上的明珠”。這樣一個標準理工男來打辯論,而且總共就在節目裡出現了一期,為什麼會有“完美”的辯論生涯呢?


他從歐洲站海選一路打比賽到北京,直到站在了全國人民的面前,在和詹青雲打了一場不分伯仲的辯論還獲得繼續走下去的門票之後,卻毅然選擇了離開比賽,這恐怕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畢竟獲得了那麼大的肯定,而且能夠在節目走下去,能夠讓自己被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簡直是名利雙收的事情啊,但是,他卻選擇了拒絕。他說:“離開其實不是因為我不留戀這個舞臺,我的辯論人生也就從歐洲站海選才開始,但是今天能在這裡和青雲老師打一場辯論,而且只相差四票,這對於我短暫的辯論生涯來說,已經是非常完美的結局,可能之後的我不會再發揮的這麼好,所以我不願意把它破壞。”非常酷的選擇,可是人們之所以覺得他酷,並不是因為他放棄這個機會,而恰恰是因為他擁有了比很多辯手都完美的辯論生涯。有時候,對於高手來說,可能最幸運最動人的詞大概就是“棋逢對手”,因為遇見你,我也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想,我們從這樣一個優秀的人身上能夠學到的並不是他博士頭銜下的那份學術智慧,而是他在面臨人生不同選擇時懂得去放棄或者說懂得去成就的人生智慧。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這個節目優秀的人太多,面對他們的優秀,我一邊吃飯一邊長胖還一邊自愧不如,心裡實在是堵得慌啊,而且我覺得,這樣的節目用來下飯,我們的飯可能還不如節目香,實在也是有些煞了美食的風景啊。


02 節目太有深度,實在應該以紙筆來相配


這個節目被劃為一檔娛樂綜藝,也確實,節目中的段子新穎又搞笑,常常還十分的接地氣兒,但是它的內涵和深度才是他火爆不過氣的真正原因,既有生活又有詩和遠方的節目並不多,所以我選《奇葩說》!這個節目絕對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標配了,有思想,有態度,有生活,有情感,討論的很多題其實都是一些塵世生活中的“俗事兒”,但是每一次把那些事情一層一層剝開,利落乾淨又能抓住重點給我們以啟迪,把俗事兒講的不落俗套,娛樂節目裡可能也就獨此一家了吧~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包含著金句的經典發言~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一個逝者並不是在逝者的記憶裡活著,逝者是在你的記憶裡活著。有一天他的靈魂會跟著你,在你讀過的書和你走過的路里面,一路山也迢迢水也迢迢,跨越山海,到更遠的遠方去。

——胡老師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文學有一個底層邏輯,就是我們知道文學裡面經常歌頌離別,我們覺得非常悽美,那是因為我們非常無奈,我們不得不面對離別,我們講《長恨歌》:“但願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我們沒辦法相見,所以我們才只能說,要讓大家接受離別。而科技的目的是什麼,科技讓我們不用活得這麼堅強,他相信有朝一日,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情不知所起,一往才深。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們除了此刻面對的一個現實的世界,我們還擁有一個回憶的世界,在現實裡面我們受到的所有的創傷都能夠在回憶裡面得到治癒和補償,而保留這些回憶,就是所有科技努力的目的。

——席瑞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歷史長河慢慢,天上星星無數,無論如何,每一顆星星都應該擁有同等的機會,去等第一雙眼睛,不是嗎?再平凡的人,你人生中的每一刻,都在做記錄,你記錄你的時代,你記錄你的周遭,你有各自獨有的心得和感悟,這是人活在世界上給世界留下的最美好的禮物。


·即使再暗淡的星星,他們串成一片,就是星座,星座可以指引方向。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最光亮的星星才值得掛在天上。

——黃執中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如果人生總有那麼幾件瘋狂的事,總有那麼幾個讓我奮不顧身的人,他可以是我的朋友,他可以是我喜歡的父母,甚至可以是我喜歡的工作,那為什麼不能是我喜歡的那個人?

——李思恆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告別不是遺忘,甚至有新的生活、愛上新的人也不是遺忘,真正的遺忘是我們分不清真假。


·為什麼我們覺得放下就一定是一種犧牲?放下就一定是一種代價?有好多營銷號文章寫我如何從貴州考到哈佛,完全沒有寫到重點,其實真相就是我不停的在轉學,不停的放下自己已經有的一切,讓環境去重塑你,這是成長的捷徑,放下從來不是成長的代價,放下就是從成長本身。一個人在放下以前,永遠都覺得自己手上拿著的就是最好的,你甚至想象不到,你錯過了什麼。


·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事,一些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這世界上到底有哪些東西是我們放不下的,這世界到底有哪一條路又這麼難走,要讓我們把所有的青春、秋天都錯過呢?我知道,放下一切,這很難,可是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切不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去得到的。除了人,除了那個人,除了你。 ——詹青雲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眼影越濃,罵人越兇,穿的越粉,罵人越狠,敢於穿短褲、化濃妝的女孩,都是很自信的女孩子,而自信和昂揚就是對女孩最好的保護色。勇敢穿,更安全。


·安全感從來不是因為沒有人選擇我,而是我在眾多的選擇當中,依然願意選擇你。


·最好的愛情不是在最開始就找到一個符合我標準的人,而是我們兩個人彼此磨合,尊重彼此每一個不同的選擇。


·你的愛人到底有多麼願意理解你包容你,關鍵在於你對你自己的那個選擇到底有多堅持。因為堅持才會解釋,因為解釋會嘗試理解,因為嘗試理解,才會愛得更深。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更愛我的這份堅持和足下的土地。 ——冉高鳴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熱褲本來就是一種男性視角下面的審美產物,它從來不是女性一個自信的表彰”和彰顯,他從來就是“一個女生長成什麼樣子,才算符合‘主流審美’的社會規訓。一條褲子而已,如果需要我們去適應它的款式,而不是它來適應我們的需求,那它就不配象徵任何解放和自由。


·在親密關係當中,都是為了對方妥協,為對方改變,可是男生和女生收到的社會評價是不一樣的。異地戀的兩個人,如果男生說辭職去找女生,我們會說,哇這個男生好溫暖,他要去為他的愛人遮風擋雨;可是如果是女生辭職去找男生,我們卻會說:喂,你要小心一點,你這樣顯得不夠獨立,你很可能就會淪為男人的附屬品。我們對女生做出的妥協,額外額外的警惕,而這本質上就是一種對弱者的補償和憐憫。那同樣的我們在穿熱褲這件事情上面,如此如此的敏感,我們沒有在捍衛女性的穿衣自由,而是在強調女性的弱勢地位啊。

——邱晨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03 節目常常走心,時而煽情,一不小心還會痛哭流涕


這個節目的辯題有很多,有的腦洞大開,有的就在我們身邊,包括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科技、政策、知識、情懷、藝術、愛情、親情、友情等等,說不準哪一個題就會說到你心裡去,也說不定每一個都能說進你心裡去。


奇葩說第六季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場特別觀眾賽,還好那不是我吃飯的時候看的,否則我碗裡的飯就會變成鹹的,因為我從辯論開始一直哭到了辯論結束。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那一場的辯題是“決意離婚的夫妻,要不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倒並不是我有過這樣的經歷才覺得打到了我的心裡,反而讓我覺得厲害的恰恰是我雖然沒有父母離異的經歷,但是我依然從中感受到了很多真真切切的愛與恨、苦與痛、無奈與擔憂,雖然我沒有經歷過父母的離異,但裡面的提到的很多類似的場景也是曾經發生在每一個我的家庭中的,是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家庭場景中的,當高考話題和家庭問題撞在一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一份經歷、一份回憶。


這一場特別觀眾賽特別在於觀眾分為兩半,一百個人,一半是60後70後的父母,另一半是以90後為主的年輕人們。我們與其說這是一場辯論賽,我們不如把它當成一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種交流,一種我們都“多瞭解一點彼此吧”的交流,我們互相瞭解對方的觀念和態度,瞭解對方的愛與痛,然後去試著理解,即便你我仍舊不能改變自己,但是我們至少懂得了對方。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這場關於離婚和高考的大討論中,臺下的觀眾就是我看節目時候的樣子,甚至我比他們哭的還難看,我會感嘆,人性多柔軟啊,每當我們提到父母子女的時候,這種濃濃的斬不斷的情意總是特別簡單的就觸動了我們的心絃,在這個世界,最美麗最動人的從來都不是什麼藝術品什麼詩歌文章,而是人倫親情啊。父母子女一場的關係是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最最普遍的關係,可是同時,這也是最最不普通的關係,世界怎麼來的,不正是由一場場這樣的父母子女關係組成的嗎?這多偉大啊!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關係,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珍惜啊!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你竟然如此的不下飯


The last

《奇葩說》在這個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的時代能夠佔有一席之地,是有它的獨到之處的,它作為一檔網絡綜藝,不僅能夠做到娛樂、思想、內容、態度兼備,而且還能讓“辯論賽”成功出圈,實在是勞苦功高。


在2011年央視決定無限期停辦“國辯”(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時候,整個華語辯論圈如喪考妣,一片哀嘆之聲:辯論死了。央視的停辦,我們不置可否,也不去深究原因,但是當時這個情況確實讓人們感覺辯論死透了,民間的各種辯論賽雖然依然在繼續,甚至在這個刺激之下更加蓬勃,可這時候辯論依然是在自己的“圈子”裡。


直到2014年《奇葩說》出現了,這個節目讓辯論這件事情走到了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面前,因為《奇葩說》的爆紅使得辯論的價值越來越被大眾所發覺,雖然它不是以標準的辯論形式出現(畢竟這是綜藝),但是至少它讓辯論更廣為人知,簡單來說,是《奇葩說》讓辯論“活”了!不是迴光返照,而是一夜之間讓辯論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今日的你我,為臺上那些滔滔不絕的辯手們所折服著,同樣你我也正在見證著辯論的發展和壯大,我們學習辯手的言語之間流露出來的自信和堅定,我們感受那些思想交鋒時散發出的光芒和魅力,我們認真地聆聽,努力的思考,我們相信:真理,越辯越明。我們也相信:辯論會越來越好,而置身於社會中的你我也都會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能夠不偏執、不盲從,獨立的思考,冷靜的判斷,批判而不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矇蔽,開放而不被操縱,成為一株有思想的蘆葦草!



二號放映室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推薦,就點個在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