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沸騰起來

在不斷定完成自己的短期目標並向遠期目標邁進時,我們會面對很多壓力。這時,我們應該學會讓自己沸騰起來。

臺灣著名的歌星,被譽為“情歌王子”張信哲,遭遇到挫折,承受了自認為難以忍受的壓力。

張信哲加盟一家音樂公司,實際上乾的卻是七零八落的事情。他越來越感到自己的夢想難以成真,情緒一落千丈。終於有一天,他逃回家,面對父親失聲痛哭。

“孩子啊,人要學會讓自己沸騰。”父親給他講起一位鄰居的故事:鐵匠的女兒生活不如意想自殺,她父親知道後,只是把一塊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鐵砧上狠狠地錘了幾下,隨手丟入身邊的冷水中。“刺”的一聲,水沸騰了,一縷縷白霧向空中飄散.........鐵匠說:“你看,水是冷的,鐵卻是熱的。熱鐵遇到冷水,兩邊就展開了較量--水想使鐵冷卻,鐵卻想使水沸騰。現實也是如此而已。生活好比冷水,你就是熱鐵,如果你不想冷卻,就要讓水沸騰。”
父親的話,讓張信哲感動不已,他要讓自己沸騰,失落的心一下子振奮起來。幾年後他迎來了事業的曙光,經受了生活磨練和打擊,讓自己成為一塊“熱鐵”,經過艱辛打拼,終於在歌壇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哈佛大學的教授對學生說:堅強能夠把挫折當作挑戰,把挫折化為自己銳意進取、執著向前的動力。張信哲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詮釋,這給我們正確面對壓力以深刻的啟示。

我們如何戰勝壓力呢?

第一內心支配自我,走出沼澤。

人的成功100%決定於態度,積極心態對戰勝壓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的精神狀態,對我們的身體和力量,也有令人難以相信的影響。

著名的英國心理學家哈德飛,做了一個心理對生理影響的實驗。以握力計來度量。他請來了三個人,要他們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盡全力抓緊握力計。

在一般清醒的狀態下,他們的平均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實驗則將他們催眠,並告訴他們,他們非常的虛弱。實驗的結果,他們的握力只有29磅--還不到他們正常量的三分之一。

然後哈德飛再讓這些人做第三次實驗:在催眠之後,告訴他們說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142磅。當他們在思想裡很肯定地認定自己有力量之後,他們的幾乎增加了50%。

這就是我們難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第二我要,我就能

一位哲人說,勿自卑自憐,你的遭遇並不重要,你對遭遇的反應,才是頂重要的。無疑,戰勝壓力,自信相當重要。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普京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好,但他從小就非常喜歡“克格勃”,是,他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寫道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儘管全世界的人們對這個名字都不會有任何好感,但是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我覺得間諜所做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1975年,普京大學一畢業就從事起對外情報和國外反間諜工作,實現了自己“做一名間諜”的理想。

少年普京給我們的啟示是:我要,我就能!因為“你一定要成功”決定了你一定會去準備相應的能力,並“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事實上,說白了就是:決心戰勝壓力、決定成功。

第三面對壓力,不服輸

人生旅途中,如果我們真的遇到挫折、失意、失敗時,絕不要抱怨,相反,這時更需要的是積極樂觀。凡事發生必有因果,必有助於我。

聽,失聰少女挑戰命運。

楊綠野就讀深圳桂圓中學一年級,她是一名先天深度神經耳聾的孩子,耳朵要九十多分貝的聲音才能聽到。

她每天都要佩戴大功率助聽器,才能和大家一起聽課、生活。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她憑藉堅強毅力,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不僅學習成績趕上了普通同學,而且能在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其間,她獲得了第八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

第四心燈不滅,叩擊成功的門扉

有一個孩子,13歲時到貴婦人家裡做小雜工。一天深夜,他為貴婦人燙一件高貴的禮服,由於實在太困,不小心將油燈打翻,燈裡的煤油灑到禮服上。貴婦人硬要賠償,孩子哪有那麼多錢?只好答應幫貴婦人白打一年工。為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孩子把那件被煤油弄髒的禮服掛在自己床頭作為警示。

一天,孩子突然發現那件衣服上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弄髒,而且原有的汙漬也清除了。這個發現令他眼前一亮。通過無數次反覆實驗,又在煤油裡添加了其它一些化工原料,他終於研製出一種乾洗劑。一年後,孩子離開了貴婦人家,自己開了一家乾洗店。後來,生意越做越大,終於成為世界乾洗大王,他就是法國的喬利·貝郎。

小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當一個人打翻了命運的燈盞,眼前一片漆黑時,千萬別捻滅心靈的燈盞,希望之光將照耀你走出泥濘、走出沼澤,帶給你一片屬於你的天空。

第五交流心情,緩解壓力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改變,一些“差生”心理,曾創造了一種“心情交流法”,並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他們邀請一部分差生,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已到了可能被勒令退學的地步。每週一次的會議上讓每個人談自己的學習苦經,談受到的壓力,談家庭、同伴對自己不正確的態度。這樣,使學生當第一次感自己的狀況不是獨一無二的。從而減輕了恐懼感;通過談苦經,減輕了情緒壓力。

心中有事,一定要講出來。傾訴衷腸,一吐為快。傾訴衷腸亦是一種喧洩的方法,可以使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他人的分析,也助你認清事實,並可得到指點和幫助。

第六量力而行,知足常樂

學習中目標過高,脫離自身條件,久經拼搏也無法實現,沒有體驗過成功的喜悅,容易產生挫折感,導致壓力過重。因此,我們要量力而行,“跳一跳摘桃子”。有了成就感,才會增強自信力。一位哲人說,這世界並不完善,家人、友人一樣有缺點。十全十美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應當“知足常樂”。

第七逆向聯想法

世界上不少事究竟是好是壞,問題看你從什麼角度去想。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說:“假如你兩次考試均告失敗,且陷入不可自拔的絕望之中,你會這樣想:(1)自己沒有考大學的實力;(2)再考一次也不會成功;(3)情緒不好,無心複習高考。對此,你可寫出相反的想法:(1)我考不上,誰考得上呢?(2)人生還長著呢?總有一天會考上;(3)鼓足幹勁,前程似錦。這樣做,就會使你重新恢復再次拼搏的勇氣和信心。換個視角,常會使我們看到另一番天地,使自己的情緒變得明朗、愉快、樂觀向上。

第八笑一笑,消除絕望感

美國哲學家霍布斯說:“笑是勝利的表現形式。”如果積極利用這一功能,就能緩和由失敗所帶來的悲觀心理,或直接消除絕望感。你可積極主動地創造笑的環境,如看一些喜劇片,看漫畫,讀幽默小說等等,另外還可以參加文體活動,在活動中開懷大笑,你就會一掃滿腔愁雲。

如果你現在還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自己感到特別焦慮、特別緊張,不仿看看非洲蜂的故事。

在非洲乾旱的大草原上空,經常可以看到一種體形肥胖臃腫的“巨蜂”。它翅膀極小,脖子粗短,飛行的先天條件連雞鴨都不如。

有人甚至以為,即使用力將其扔到天空中去,它的翅膀也無法產生承載肥胖身體的浮力,會立即掉下來摔死。可事實上,這種被科學家命名為“非洲蜂”的昆蟲不但會飛,而且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夠連續飛行250公里,堪稱飛行隊伍中最為強健、最有耐力、飛得最遠的物種之一。

動物學家解釋說:“非洲蜂”深知,非洲大草原氣候惡劣,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於是在殘酷的生存中,執著頑強的“非洲蜂”眼裡沒有什麼叫做“不可能”。

對於神奇的生命來說,一切都有可能。

現在你的情緒好一點了嗎?。建議你面對壓力時,可選擇適合你的方式行動起來,深信你會很快走出沼澤,迎來一片晴朗的天空!一切都有可能,你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