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化素養

  • 被問“在嗎?”的回答真相
  • 在微信裡,偶爾會有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人,突然蹦出一句“你好”!然後你一頭霧水,也不知道對方想幹嘛,想著靜觀其變,看看他說什麼具體事吧,他又蹦出一句“在嗎”?

    對於大部分人,回答其實是“薛定諤的貓”,既可以“在”,也可以“不在”,就好像被問到:“你有男朋友嗎?”那關鍵要看誰問了,陌生人問就回:“關你屁事”,閨蜜問就回:“親愛的,你是要給我介紹一個嗎”。與對方的親密程度,決定你的回答塌縮到哪種狀態。

    職業化素養

    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方只是想表示禮貌,表示善意,難道這都有錯嗎?

    那我們先看看作為接收方,他看到這條微信時,可能處於什麼狀態:

    》他可能正走在路上……

    》他可能也在跟其他人聊著微信,或兼顧著工作……

    》他可能現在有空,但1分鐘後就要開會,或者外出了…….

    如果他回答“在”,萬一過了幾秒鐘就有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或者馬上要動身離開,無法對你的需求進行回覆,那麼會不會對你造成冒犯,顯得不禮貌呢?

    如果回覆“不在”,那你是幾個意思?明明回覆了,又說不在,還沒聽,就要拒絕嗎?

    所以,“你好,在嗎?”這種微信的開場白,表面上是表示禮貌,實質上是想啟動一段鎖死獨享時間的溝通,對方如果答應了,就等同於承諾要馬上切一塊時間給你,多少會感覺有點不舒服。

    如果說電話是一種“同步”的溝通方式,雙方都必須及時反饋;郵件是一種“異步”的溝通方式,雙方都可以選擇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回覆。那麼微信就是處在電話和郵件之間,微信既可以馬上回復,也可以在自己準備好的狀態下再回復,但必須要抓住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對方感覺舒服。

    職業化素養

    如果要發起一段微信談話,正確的做法是,說一句“你好”,然後就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你想說的事情。這樣,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復你,或者如何回覆你。讓對方感覺舒服。

    • 微信表情的潛在含義

    我們常用的微信、QQ表情,其實官方本不是那個意思,但到了網友手裡,慢慢就演化成另一個含義,並且成為了一種社會性共識,而這些表情背後的真正含義,你瞭解嗎?我們舉兩個例子:

    1. 微笑表情

    職業化素養

    官方定義:“微笑”。

    實際含義:“我就靜靜地看著你裝,不說話”或“呵呵”

    錯誤示範:一位老保險經紀,和客戶聊完之後,發了一個“微笑”表情給客戶,本意是以示友好,結果被客戶投訴了。


    2. 再見表情

    職業化素養

    官方定義:“再見”。

    實際含義:“含著淚說:滾!”或“友盡”

    錯誤示範:銷售人員在聊天結束時,給對方發了一個“再見”表情,本意是禮貌說再見,結果下次再給對方發信息,顯示“你還不是他(她)好友,請先發送好友驗證…”,發現自己已經被對方拉黑了。


    • 何謂職業化素養

    職業化素養

    商業世界是有一套禮儀守則的,如果不瞭解和尊重這些規則,就會被視為沒有職業素養,會給自己的職業發展或事業發展製造障礙。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素養?素養的本質,就是對外的分寸感,和對內的剋制力。排隊買票,不大聲喧譁,不亂丟垃圾,自動扶梯靠右站等等,都是源自於這種分寸感和剋制力。因為你尊重別人,所以別人也會尊重你、信任你,長遠來看,你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最終獲得更大的個人成功。

    而商業世界的素養,就是要讓對方感到被尊重,要對方感覺跟你相處很舒服。我們每天要與很多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競爭對手打交道。如果你能足夠尊重別人,在商業世界中表現出高超職業化素養,你的合作伙伴會尊重你,信任你,你的競爭對手也會覺得,你是一個值得敬重的對手,從而不斷降低信任成本,積累越來越多的影響力和勢能,最終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功。


    • 警惕三個有損“職業素養”的行為

    1. 遲到

    職業化素養


    有些人對遲到不以為然,特別是當自己作為甲方時,覺得對方有求於自己,甚至用遲到去“測試”對方的誠意,其實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生意只是一時,人品是一世的,讓自己在江湖上留下一個壞口碑,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有些人則認為遲到只要不超過某個區間,是可以被原諒的,比如十五分鐘以內。

    “我不就是遲到了15分鐘嗎,我保證,不耽誤你後面的事,還是按照原定時間,準時結束。”

    這也是一種很危險的想法。你把和別人約的1小時,當成了自己的財富,然後大手一揮,這15分鐘我不在乎,沒了就沒了。你要記住,這15分鐘不是你的,如果見面45分鐘真的可以聊完,那省下來的15分鐘,對方一定有比等你更重要的事情可做。

    除了碰上一些特殊的小概率事件,一般只要計劃得當,是不會遲到的。很多時候遲到的根本原因,是沒拿這次見面當回事,或沒拿對方當回事。但凡是有點本事的人,都會非常珍惜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所以,千萬不能遲到。如果真的遲到了,一定要非常誠懇地道歉,並且補償對方。

    2. 盲目承諾


    職業化素養

    在商業社交場合,很多人為了與他人“拉近乎”,經常盲目承諾,亂開空頭支票,比如在一些行業群或工作群,當有人提出需求,就第一時間跳出來說:“這事包在我身上”。

    可是當別人追問進度時,卻裝作沒聽說過。亂給別人虛妄的希望,在職場上是極不道德的行為,超出自己能力的過分承諾,都是職業化的大忌。

    沒有人願意跟這種“狼來了”的人合作,誠信和尊重是商業的基石。

    3. 勸酒


    職業化素養

    有些人在會議室不談正事,喜歡把公事拿到飯桌上聊,而且還喜歡在飯局上不斷挑事。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我們的合作還怎麼談!”

    勸酒,究其根源,是一種“服從性測試”。勸酒、服毒、投名狀,都是在商業文明還不健全的時候,建立信任的手段。把這一瓶喝下去,我就把訂單給你;把這顆毒藥吃下去,完成任務後,再給你解藥;去殺個人,帶著人頭上梁山,我們就是兄弟 …… 這些都是同一套強盜邏輯。

    喝酒是一種愛好,你喜歡喝,你就喝;我不喜歡喝,我就不喝。一定要把喝酒跟合作捆綁,就是暴露其在職業道德上的嚴重缺失。

    總結:

    今天,從微信禮儀開始,講了一些微信溝通中,容易發生摩擦的誤區,以及容易發生誤解的雷區,最後談到了職業化素養和警惕幾個有損職業道德的行為。

    歸根到底,職業化素養的本質,就是通過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尊重,獲取信任,進而搭建個人品牌,形成良好口碑,降低與對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概率,贏得職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