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2019年4月17日,一个17岁少年在和母亲发生争执后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

2019年3月12日,华阳实验小学一名9 岁男孩打破学校玻璃后不敢告诉家长,选择跳楼致身亡;

2018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疑因班主任强制其理光头在家中跳楼身亡;

……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类似悲剧的发生,总会引发一场全网论战:到底是孩子太脆弱,还是家长不会教?

同情孩子的网友们表示,非常能理解孩子的痛苦,对那种想去死的绝望感同身受:“在痛苦的时候首先选择伤害自己的人,没有一个是“惯坏了”,全都是缺少爱。”站在家长老师角度的人,则认为现在的孩子太极端,太自我:“受不了一点委屈,抗压能力极低。”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是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也是业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他们在多年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有自杀倾向,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孩子身上。

两位专家认为更有意义的做法是,将家庭看做一个整体——一个由父母、孩子甚至(外)祖父母等家人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整个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员之间彼此影响,互相牵连,在长期的共存过程中发展出一套特有运行模式。

当孩子做出叛逆、甚至自杀的极端行动,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系统濒临崩溃。当雪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纳皮尔教授和惠特克教授在《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中分析过一个类似案例:16岁的高中女生克劳迪亚想要自杀——她和父母吵架,经常离家出走,感情生活混乱,夜不归宿更是家常便饭……

克劳迪亚的父母布莱斯夫妇送她去接受心理治疗,事情却毫无转机。一家人在绝望之中,找到了惠特克教授的工作室。

出乎意料的是,惠特克教授并没有过多关注想要自杀的女孩儿,而是提出要布莱斯一家一起接受家庭治疗——在家庭治疗理论看来,传统的个人咨询并不能彻底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01 为什么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前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控制型母亲宋倩和被压迫的快喘不过气的女儿乔英子,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乔英子在南大冬令营梦碎之后,抑郁症发作,差点跳海自杀。是谁把这个学习优异活泼开朗的18岁少女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在很多人看来,把英子逼上绝路的是母亲宋倩:剥夺孩子的一切娱乐,将自己的清北梦强加给孩子,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节奏,监控式刷题学习……

但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为英子做心理诊疗的医生在看完英子之后,对宋倩乔卫东这对离异怨偶说:建议你们去做个婚姻咨询。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在心理学家看来,这还真不是宋倩一个人的锅——英子的抑郁症本质上是这个家庭系统的运行模式出现问题导致的。

《热锅上的家庭》中说:“系统的概念使科学家对个人的困扰重新予以定位,发现很多困扰往往是一家人共同酝酿出来的。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家人之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每个人都有份。”

乔英子父母离异,夹在强势母亲和溺爱爹地之间,这个系统依赖乔英子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宋倩负责施压,当英子喘不过气时,乔卫东就负责解压。

这种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机制叫做“负反馈”。

在考南大的问题上,当乔卫东也站到了宋倩一方时,英子会觉得自己被父亲“背叛”,从“一松一紧”变为腹背受敌。

此时,英子这个脆弱的枢纽再也无力支撑,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负反馈面临失效。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家庭理论学家林恩·霍夫曼说:“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成的实体。”“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和同在这个系统的父母脱不了干系。

《热锅上的家庭》布莱斯一家也是类似的状况。在接受家庭咨询之前,父母甚至包括其他弟弟妹妹,都心照不宣的认为问题出在叛逆的克劳迪亚身上——好像只要她不闹事,这个家就能回复宁静。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然而在纳皮尔和惠特克教授看来,这根本就不是克劳迪亚一个人的问题,她一个人也根本无力解决。相反,她用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其实是在为一家人发出求救信号。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看,叛逆的克劳迪亚、乔英子们,她们其实是受害者——家庭系统出问题之后的“替罪羊”。

02 “三角关系”中的“替罪羊”

一个家庭系统有若干个反馈回路,三角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 家庭中三角关系的紧张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男女感情中的三角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在拉锯战中被消耗的精疲力尽。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惠特克教授和纳皮尔教授发现,在布莱斯家,

大卫(丈夫)、卡罗琳(妻子)和克劳迪亚(女儿)就是这样的三角关系:

卡罗琳身为家庭主妇,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和家庭上,她为管教叛逆的女儿精疲力尽;

克劳迪亚被卡罗琳管的喘不过气,向父亲大卫哭诉,在父亲默许的支持下,更加肆无忌惮的和母亲叫板;

当卡罗琳无法抵挡女儿的攻势,转向大卫求助,大卫这时又会反过来帮助妻子一起教训女儿;

卡罗琳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但所有人都不领情,女儿尤其伤她的心;

克劳迪亚觉得母亲蛮不讲理,觉得父亲是叛徒;

大卫则觉得自己夹在中间,是无辜的受害者。

……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三角关系并不稳定,在男女间的三角关系中,受非议最多的是小三,受伤害最大的是原配——他们并非势均力敌,通常受伤的都是力量最弱的那个。

同样的,在家庭系统的三角关系中,受伤害最大的是本身力量最弱小的孩子,而承受压力最大的是两面不讨好的母亲,父亲忧心忡忡的看着两个最爱的人互相伤害,却束手无策。

这样的反馈机制使家庭系统不断增压,克劳迪亚作为三角关系中最脆弱的一环,成为了高压能量突围的爆破点——整个家庭系统崩溃的“替罪羊”。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03 男主外女主内?警惕情感转移

随着治疗的深入,惠特克教授和纳皮尔教授发现,整个家庭系统中最致命的问题其实是布莱斯夫妇的婚姻关系。无辜的克劳迪亚只是被动的卷入了这场三角战争。

更要命的是,他们都不愿意承认婚姻问题,夫妻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回避冲突,营造表面和谐,但是,他们会有意无意的通过教育克劳迪亚互相较量——克劳迪亚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夫妻关系的炮灰。

表面上的相敬如宾,都是为了小心翼翼的掩盖一个真相——这段婚姻已经无法满足彼此的情感需求,大卫和卡罗琳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外遇”。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纳皮尔教授在《热锅上的家庭》中说:“情感转移是夫妻关系的隐形杀手。一般常见的模式是 ,丈夫的外遇是他的工作,太太的外遇则是孩子。而彼此都觉得是对方不忠。”

《老友记》中瑞秋的父母——格林夫妇的婚姻模式也是如此,瑞秋的妈妈说:“我刚大学毕业,就直接从女生宿舍搬到了你父亲家里。”格林医生负责赚钱养家,格林太太负责貌美如花——这不是很多女性想往的生活方式吗?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赚钱养家的他觉得她只会买买买,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压力和辛苦;而貌美如花的她则觉得他冷漠至极,对家人毫不关心。

当子女都成年之后,瑞秋的妈妈果断的选择结束这段已经毫无温度的婚姻,他们都已经在漫长的隐忍中耗光了所有的感情。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表面上男主外女主内分工均等各司其职,残酷的现实则是,这种模式最容易将女性禁锢在家庭中,将阻隔男性阻隔在家庭外。

最终,双方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婚姻之外的事物上:女的晒孩子、买买买、偶像剧,男的加班应酬打游戏,以维持表面上的和谐。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在惠特克医生一针见血的指出克劳迪亚只是布莱斯夫妇婚姻危机的替罪羊之后,大卫和卡罗琳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平静,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已经很累了,你却只会叨叨家长里短的琐事,你为什么就是不理解我呢,我真的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以为照顾一家老小很轻松吗?我希望你能对我对这个家多一点关心有错吗?”

传统观念里,我们总是认为幸福的婚姻一定是和和气气的。更何况没有经济纠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婚外情,这种“撕破脸”的吵架难道不会直接终结这段本来就脆弱的婚姻吗?家庭治疗专家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04 独立的灵魂是幸福的关键

惠特克教授和纳皮尔教授的反应让人意外,他们认为这段争吵是布莱斯一家被治愈的开始。

因为,夫妻双方终于开始尝试面对真实的自己,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大卫不必一直扮演顶梁柱的角色,卡罗琳也可以暂时卸下为家人奉献一切的负担。

大卫的原生家庭造就了他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感,他顶梁柱的外表下的内心,一边渴望亲密关系,一边又害怕自己深陷其中就会被抛弃和伤害;

卡罗琳的原生家庭则导致她缺乏自信,非常依赖强者,需要外界的认同保持自信。

刚结婚时,他们一个喜欢掌控关系,一个享受依赖对方,看似各取所需亲密和谐。只是,越是没有安全感的两个人,越容易在彼此的过度索取中,从互相依赖变为互相伤害。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热锅上的家庭》中说: 他们以为通往快乐自由的门在对方身上,而不在“自我”身上。两个人都不敢跨越那道有着“自我探索”入口标志的门槛。

很多女生在吵架时会说:“为什么你不能给我安全感?”

很多男生则会愤怒地说:“为什么你不能给我一点私人空间?”

弗洛姆说:“我们是单个的个人,对自己的行动要负责,要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

安全感也好,自己的空间也好,都不是从别人那里要来的,而是自己给的。也只有自己才能给。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大导演李安有一次和太太林惠嘉一起去买菜,群众由衷感叹:“大导演还有空亲自陪太太买菜!”不料林惠嘉却说:“你有没有搞错,今天是我有空陪他买菜!”

林惠嘉当然有这样的底气,她是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学博士,纽约医学院教授。在李安事业不顺的6年中,她负责养家;在李安功成名就之时,她拒绝导演夫人李太太的名号,要求别人称呼自己的名字。

她说:“我是独立的生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事业。”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热锅上的家庭》中说:在平衡“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失去自我。

两个独立的灵魂,才能做到真正坦诚以待,才有能力彼此扶持,在婚姻中共同成长。

心理学家:孩子的极端叛逆,是敲给整个家庭的警钟

罗曼罗兰说,

家是一个庇护所,能抵挡住一切可怕的东西。

但要知道,这个庇护所,是由家人之间的了解关怀,彼此接纳,互相坦诚共同构筑;而当家人之间漠不关心、互相拒绝、逃避欺骗,庇护所就会崩塌,就有人会受伤——尤其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