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医护自创康复操,“火”遍武汉重症隔离病房

“大家跟我一起来,吸气,呼气,放松……”在武汉协和西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隔离病房里,一套康复操“火”了起来,住院患者纷纷跟着医疗队员做起康复锻炼,在节拍中加速康复的节奏。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成立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加油站”,通过形式多样的康复运动,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增强体质,还驱散了笼罩在患者心头的阴霾,增强了彻底战胜病魔的信心。

线上指导+线下锻炼,促进患者康复​

据中山一院医疗队黄天雯护长介绍,目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人数不断上升,但在院的重型、危重型患者依然不少,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活动耐量下降、咳嗽、乏力、易疲劳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黄天雯护长带领赵明和彭小琼主管护师设立肺康复线上线下加油站,针对病情不同、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采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

对于重症卧床患者,队员们采取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手肘/手指运动、踝泵运动、屈膝运动、股四头肌运动等方法促进康复;对于可下床的轻症患者,则采取举臂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等康复训练。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均监测氧饱和度,遵循循序渐进、适度锻炼的原则,避免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与此同时,队员们与患者建立起微信群,把康复视频上传到群里,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线上交流和分享,另外,医护人员还贴心地制作和印发康复宣教单张,利用多种形式帮助患者掌握肺康复及肢体锻炼要领。

“看到他们渐渐康复,打心底感到高兴!”

“重症患者在脱离生命危险、不缺氧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黄天雯护长、钟盈和赵明护士的指导和鼓励下,一些重症患者可以慢慢屈膝、单腿抬高、转动手腕……身体状况也日渐有了好转。

高先生起初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入院时有咳嗽、气促等症状,经过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主动配合康复锻炼,目前高先生已康复出院了,“康复操的动作比较简单,我很快就学起来了,在进行了3到4天的训练后,明显感觉呼吸顺畅了很多。”他点赞中山一院自创的康复健康操,并给出了好评。

另一位患者周先生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每天进行两次康复训练,每个动作做10-20次,“刚开始做的时候肺部有种牵扯感,慢慢地进行训练后,肺部感觉被打开了。”目前,周先生的咳嗽、气促症状也已消失,核酸检测显示阴性,被列入计划康复出院名单中。

“当看到他们可以渐渐康复,并为我们竖起大拇指,我们真的打心底为他们感到高兴!”赵明护士欣慰地说。

3月7日,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朱庆棠队长、临时党总支成守珍书记到病房了解重症患者救治情况,充分肯定了护理团队这项创新性工作,鼓励患者加强康复锻炼,并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多学科合作,建立互联网+康复服务体系,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出院后提供延续性居家康复指导。

战“疫”日记:医护自创康复操,“火”遍武汉重症隔离病房

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朱庆棠队长、临时党总支成守珍书记到病房了解患者救治情况

战“疫”日记:医护自创康复操,“火”遍武汉重症隔离病房

战“疫”日记:医护自创康复操,“火”遍武汉重症隔离病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