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老好人吧,我更喜歡敢翻臉的你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訂閱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世界奇妙物語》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事業有成的金融精英成宮寬貴,某天忽然發現,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清晰可見。

那些誇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變成了藍色貼紙;那些罵他目中無人、從不合群的,則變成了紅色貼紙。

這些貼紙牢牢地粘在他的西裝外套上,無論他怎麼撕都扯不下來。

成宮寬貴的噩夢就此開始。

他意識到,原來,在別人的眼中,自己是如此的不合群。

為了扭轉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他開始從方方面面改變自己的行為:


捨棄午間的充電時間,跑去和同事吃飯玩樂;


因為想融入大家的圈子,就袒護做假賬的員工;


無論做什麼事之前,都要仔細觀察別人的想法……


可結果呢?

他並沒有如自己預想的一般,成為每個人都喜歡的朋友,


反而淪落為唯唯諾諾的廢柴,


還被同事在背地裡指責為“容易上當的單細胞生物”。

這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


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只是在被平庸同化。而這,遲早有一天會害了你。

心理學中有個松毛蟲實驗,講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如果你讓若干松毛蟲,在花盆邊緣首尾連成一圈,


你就會發現,它們一隻跟著一隻往前爬,


哪怕七天七夜都不停歇,直到精疲力竭盡數死去。

其實,花盆中間就有足以讓它們飽腹的松葉,但一味合群的松毛蟲們,卻沒有任何一隻試圖改變路線。

這是所有合群之人的可悲之處。

人生苦短,歲月無常。何必強求自己合群?

有句話說:老虎永遠都是獨來獨往的,只有野狗才成群結隊。


去你的老好人吧,我更喜歡敢翻臉的你


不合時宜的合群,除了短暫的安全感之外,什麼都換不來。

事實上,你努力讓自己合群的過程,也是在拼命否定自己的過程。


《奇葩說》中,有一期的辯題讓我印象深刻:“我不合群,我要改嗎?”

辯手奶茶以俄羅斯方塊為比喻。他說:

“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如果合群,你就消失了。”

我們都是俄羅斯方塊,那些甘願合群的人,都消失在了芸芸眾生中


去你的老好人吧,我更喜歡敢翻臉的你

詩人曾卓在其代表作《懸崖邊的樹》中,曾這樣寫道:

“它孤獨地站在那裡,顯得寂寞而又倔強;


它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


它似乎即將跌進深谷裡,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比起那些生長在園林庭院中的樹,懸崖邊的樹似乎更有一種動人的力量。

雖身處困境,卻從未向命運低過頭;雖歷經風雨,卻依舊嚮往著自由。

貧瘠的土壤,孤獨的環境,無情的風雨……

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惡劣,始終打不倒它那顆頑強向上的心。

心若向陽,又何懼暗夜。


其實,強者善於獨處,弱者方才扎堆。


要知道,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去你的老好人吧,我更喜歡敢翻臉的你


西班牙有部電影,女主為了努力合群,丟失了自己。


她活成了別人眼裡的“好人”,但她並不開心,還很憋屈。


男友好高騖遠,不願意好好工作,遊手好閒;


鄰居噪音擾民,還經常把她堵在小區裡;


老闆不管不顧,讓其他同事把工作丟給她一個人。


她委屈難過,卻忍受下來,沒有表達任何情緒。


去你的老好人吧,我更喜歡敢翻臉的你


女主的做法,多像試圖讓所有人開心的我們:


微信秒回,過分在意他人看法,不敢表達,忍受指責。


一次次的丟失自我,讓其他人得寸進尺,讓女主自己備受煎熬。


她終於忍無可忍,做了一次對自己的“叛變”。


她回懟領導,怒斥男友。


去你的老好人吧,我更喜歡敢翻臉的你


原本她以為做完這一切,她會難受。


可結果是,領導對她更為尊重,男友也不敢輕視她了。


人性裡最耐人尋味的一點是: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不是所有群都適合你的參與,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你的心思。


只要自己活得痛快,不合群也沒什麼關係

不合群,從不可怕。

相反,它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開始,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真正的強大,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

願我們都可以:往事不回頭,未來不將就,眼中有光芒,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