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做個“受苦受累”的“老好人”,不如做個開心灑脫的自己

“你能幫我做下這個ppt嗎?”“麻煩你一次,幫幫我啦”“拜託...”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的求助,有的舉手之勞,有的卻難於登天。

對於求助,我們有時候是樂意幫助的,有時卻不想費神費力,但是我們總是難以拒絕別人,不管我們是不是情願,這樣多了心理必然壓抑,繼而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的人際關係。

與其做個“受苦受累”的“老好人”,不如做個開心灑脫的自己

我們不拒絕別人是一種過度共情,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內心裡認為拒絕就是傷害,這樣的有想法是要改變的,改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拒絕不會讓別人有什麼損失,拒絕別人也還可以是朋友。

我們不想傷害對方,但是要幫助的事情太多影響到我們的精力和情緒的時候,我們要明確的表示不好意思,你可以去找其他人我幫不了你,或者給他出個主意和他一起思考,這樣對方也能心領神會。比如,朋友要換工作了,需要你的幫助恰巧你的事情太多,實在抽不出空,我們首先向朋友表示對不起不能晴子幫助你,然後再另外介紹專業人士,比如自己公司的人事部朋友,這樣既拒絕了自己沒法做的事情,又幫助了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自己缺乏自信心,當我們自信心缺乏的時候,我們缺乏對自己的認可,很需要別人的肯定,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會在別人的看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們怕拒絕別人會失掉自己,但是這樣“討好”有很大的風險。

與其做個“受苦受累”的“老好人”,不如做個開心灑脫的自己

如果有一天,別人的要求超過了你的能力範圍,做不好你反而會焦躁不安。又或者是你的每一次慷概付出,對方未必珍惜,也許得不到同等的回報。

我們只有從內心提高對自己的認知,才能勇敢的拒絕別人,我們可以從我們的親人摯友處得到自信,通過詢問他們眼中的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認知,這是很重要的。

拒絕別人要果斷,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不要給對方爭取的機會,因為你架不住他們的懇求。簡簡單單“對不起,幫不了”,幹練果斷往往效果更好。當然最好再跟對方表達一下自己的難處,這樣對方也不會誤會你。但是注意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口齒清晰,主題明確。

與其做個“受苦受累”的“老好人”,不如做個開心灑脫的自己

為了保護對方的自尊,讓對方接受你的拒絕,用積極的態度和他對話,陽光一點讓對方卸下防備,讓他明白問題出在哪兒,增加他的接受度。

做了這麼長時間的“老好人”,一時半會兒是改不過來的,慢慢改變,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做個老好人那麼辛苦,還是先做個開心快樂的自己吧!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