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3月份,有部以色列导演拍的纪录片冲上了豆瓣一周口碑榜——《中国剩女》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片子是2019年4月份就上映的了,只是这段时间才在国内流出资源,目前豆瓣评分7.9: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两位以色列导演,怎么会拍一部中国语境的纪录片。

但其实这已经不是她们拍的第一部讲中国故事的纪录片了,2014年曾提名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的《网瘾》,就是希拉和肖什拍的。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其中希拉除了拍过《网瘾》之外,还拍过讲华裔邦女郎周采芹的《上海的女儿》。她曾三度获得艾美奖提名,拍的纪录片在世界各地的影院都上映过。

《中国剩女》,顾名思义就是讲中国大龄未婚女青年的。

只是如今我们已经不太用“剩女”这个充满歧视意味的词来形容她们了,转而改称独立女性、事业女性等等。

甚至有许多偶像剧,还给她们取了资深少女、纯情御姐之类看似好听的名字。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但《中国剩女》,却用冷峻的镜头画面和残酷的现实故事告诉了我们,国内30岁未婚女青年的困境从未被打破过,歧视依然无处不在。

片中主要有3位女性,她们分别是:

农村出身但学业有成的女律师: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北京出身、有车有房、毕业于传媒大学,却始终无法逃脱父母掌控的上班族: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以及选择了与现实妥协,和年下男成家过日子的大学女教师: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其中女律师华梅的故事是最有代表性的,她出生农村,看似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冲破了原生阶层,但实际上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压力与束缚从未消失过。

华梅和家人讨论婚姻问题的这段是最有冲击力的:

起初家人只是好言相劝:女孩大了都要结婚的,你现在不结婚老了谁去陪伴你照顾你?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趁我们都还有力气帮你带孩子,以后我们都老了,你一个人怎么带?

父母催婚,一开始说的都是“为你好”的好听话,但说着说着,性质就变了。

眼看拗不过你,他们便开始抛出一些亲情绑架式的质问:大家都结婚,就你不结婚,街坊邻居问起来,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生你养你,省吃俭用供你读书、培养你,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吗?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这种话之后,一般还会加上那句:就是读书读傻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读。

好言相劝变成争吵,争吵最终变成批斗大会。

华梅势单力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强势有理,变成了后来的默默哭泣,甚至自我怀疑: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中国剩女》最好的一点,就是它的镜头够直白和犀利,不加任何滤镜和修饰,画面粗粝得让人难受,甚至有窒息感。

比如华梅去婚介所的这段,没想到“世纪佳缘”的大字就这样映在画面中央了,如同一则社会新闻: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从这段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华梅并不是真的不想结婚,她也在为之努力,只是社会对她的偏见太深,无法满足她不想将就的心而已。

婚介所的这段对话让许多女性观众都想拍案而起:

华梅说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就是: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尊重女性,比如生不生小孩这种事,可以接受女方的意见。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结果婚介顾问马上反驳: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34岁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想过把标准放低一点?

与此同时还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华梅说她觉得34岁正是最好的年纪啊。

结果却遭到了顾问的多次反问:你这样觉得的吗?你真的这样想?你觉得你在婚姻市场上还处在一个很好的年纪?而且你还不想要孩子。

一连串的质问,每句都带着偏见与歧视,每一句都在标签化和物化女性。

这个片段真是真实演绎了女人是如何为难女人的,太气人了。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其实仔细想来华梅的要求并不高,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尊重女性,这种当代人做人的基本指标,对于一个34岁的未婚女律师来说,竟然都是奢侈的了。

这种把人物化和量化之后包装成交易商品的婚介所,正是社会现存的“剩女歧视”的缩影。

如华梅所说,她是个有精力去战斗的人,但不管再怎么做,偶尔也会感觉那是孤零零的胜利,即便武功高强,打得过一个,却也打不过一群。

所以她必须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华梅的战斗方式就是不妥协、不将就;而她的撤退方式是考研、出国留学,用另外一种结果,给父母带来骄傲感和自豪感。

所以《中国剩女》的最后,是华梅成功出国,过上了无人指摘的逃离又自由的生活。

但华梅只是个例,她的行动力是一般人不能比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都还没有优秀到足以用实际行动堵住父母的嘴巴。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中国剩女》的缺点,是缺乏深度,如同网友所说:胜在真实,败在表面。

除了华梅之外,片子对其他两位女性的刻画都相对潦草。

北京户口的这位传媒大学毕业生,很明显她的婚姻问题跟父母的控制欲有着极大关系。

她曾谈过好几次恋爱,最终都以父母不同意而分手,按她的话说,在找对象这件事上,父母的意见占了8、90%的比重,男方的户口、有房与否、职业等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这其实已经不单单是剩女问题了,还有中国社会的择偶标准,房车问题也会伴随一定的剩男问题。

还有和年下男结婚的女教师,片子只平铺直述地讲了她从单身到结婚的过程,人物的挣扎、妥协,极其诱因却没有深入挖掘。

中间有一段是女教师上女-权主义的分享课,显得有些刻意。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其实说到底,大龄单身女青年的痛苦主要是来自家庭,社会投来的鄙夷眼光我们可以战斗,但家庭的绑架与压迫,是无法单纯用战斗的姿态去面对的。

片中有一段是华梅的朋友问她:“你真的觉得父母让你结婚是为你好,想要你幸福吗?”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言下之意就是:父母只是为了他们的面子而已。

但华梅马上打住了朋友的话:“我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但我想解决他们的困境。”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是,指责父母这种话,轮不到外人来做。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困境,一边受亲情绑架,一边却又不得不维护这份亲情。

社会对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歧视和影响,主要体现在找对象这件事情上;而家庭对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歧视和影响,才是促使我们痛苦的主要原因。

真正不婚主义的人其实很少,大部分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社会不允许他们结婚。

而他们跟家人争吵,也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铁了心一辈子不结婚了,而只是希望在自己已经过得够苦够累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家人的一份理解与支持。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中国剩女的痛苦,不完全是不婚主义与传统观念的碰撞带来的,更多的是孩子夹在社会与家庭之间所产生的被裹挟与撕裂感。

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剩女》的故事完整度还不够高,思考和挖掘的深度也还差一些。

不过华梅是真的有人格魅力,她可爱、坚韧,执行力还超强。

感谢华梅为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但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女性,不必像华梅那么优秀,也可以获得自由与幸福。

中国剩女: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