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關懷》:一個人真正愛自己的方式


《自我關懷》:一個人真正愛自己的方式

我一直在我的公眾號裡分享關於自我關懷的能力,這是我們對抗人生大小苦難的一種能力。

《自我關懷》這本書的作者是克里斯汀娜·布萊勒博士,她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擅長用靜觀和關懷的方法幫助有各種心理困惑和疾患的人。

在書中,布萊勒博士對自我關懷有一個觸動人心的解讀:自我關懷就像母親疼愛孩子一樣愛自己,做到慈、悲、喜、舍。

慈:像母親對孩子的那種無條件和毫無保留的愛。

悲:即慈悲,就像無論孩子是怎樣的表現,母親的處理方式與態度始終是帶著愛意,心始終是向著孩子。

喜:母親看到孩子每一點努力和進步時,那種由心而發的喜悅。

舍:即捨得。真正懂愛的母親會捨得放手 。


《自我關懷》:一個人真正愛自己的方式


現在來說應該是在好幾年前了,有那麼一段時期沒有目標和方向,對工作不滿意又沒有能力和方法去做出改變。能做的似乎只有抱怨和對身邊人亂髮脾氣,沒有一點控制情緒的能力。

記得王小波說過一句: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當一個人沒有目標,對生活沒有掌控,想上進都無從下手,那是種絕望的感覺。敏感,沒有安全感,內耗到每天不做事也會很累很疲憊。

討好,較勁,試圖找存在感,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人最大的內耗就是對自己的排斥。差勁讓人痛苦,比起差勁更讓人痛苦的是對自己差勁的排斥。

你內心要強,你想變得優秀:

a.你想要好的成績,你希望自己做人做事都受歡迎,有更多的成就,讓領導認可,同事羨慕……

b.你羨慕別人自律,你想養成好的習慣,想早起,想健身,想減到90斤。

c.你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希望自己勇敢堅強,樂觀向上。

你總是看到自己的不夠好,你想改變。而更多的時候,你都在默默的跟自己較勁:我要變得優秀!

而對此,你對自己的應對方式就是不停的打雞血,鼓勵自己,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罵自己。

布萊勒博士說:懂得照料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照料他人。

植物為了存活需要陽光和水,只有健康的植物才有能力,將對人類有害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生存必須的氧氣。我們也一樣,如果不讓自己汲取積極的正能量,又哪來的愛與關懷去照料別人呢?

真正的堅強是接受自己的情感,打開心門,讓他們進來,包括讓令人壓抑的情緒進來。


《自我關懷》:一個人真正愛自己的方式


你有照料好自己的能力嗎?

01 當自己感到恐懼、不安時,不要自責

問一下自己:自我譴責後真能解決問題嗎?能使問題向好的方面發展嗎?你減肥不成功,你在內心大聲呵斥自己:你這個貪吃鬼,你是個失敗者,你這個意志力薄弱的人?你就能變瘦嗎?

相反,它非但不能減輕你的痛苦,而會使局面惡化、

02 降低期望就不會有失望

沒有期望也就不會有失望,試想一下你會對陌生人失望嗎?

越想變成某個“應該成為的樣子”,越可能失望,打破“別人會怎麼看你”的魔咒,才能活的自在。

03 出現意外和麻煩時,不要問“是誰的錯”,要想“我能做什麼”。

我經常用這句話來跟兒子說,試著做一個有擔當,能解決問題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取決於你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04接納,不對抗痛苦。

共同的人性,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低谷、痛苦和艱難的時刻。喜怒哀樂每一種情緒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人性共有的。

05對自己友好:當你意識到自我指責並不能解決問題,而用友善的方式和自己打交道,照料好自己,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人學會關懷自己,愛自己,照料好自己。你會發現生活會越來越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你會對生活越來越有掌控感。

很多時候,人的焦慮和憤怒是因為對事情失去掌控的恐懼和擔憂。試想一下無論是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對接下來的事情瞭如指掌,你會怎樣?是不是會很鎮定?

自我關懷不是自我憐憫。

自我憐憫是不斷的反芻自己的痛苦經歷,自我可憐。

比如減肥失敗這件事:

自我憐憫:我怎麼又沒忍住?我怎麼這麼沒有毅力,我總是沒有毅力?我沒救了。

自我關懷:哦,看來這次又失敗了。嗯,是哪裡出現問題了呢?接下來怎樣做?怎樣改善會讓自己更容易堅持住呢?比如想吃蛋糕的時候,我去買點最愛吃的車釐子。

先關心自己,然後找出問題,去解決掉。

在生活中,有上進心,想變好,想優秀說明我們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而因為追求優秀,使用了錯的方法,排斥自己,結果就會背道而馳。對自己傷害很大,也不會達到優秀的目的。

只有接納自己,真誠的看到自己優點和缺點。真誠的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瞭解自己。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然後去陪著自己找到方法,一步一步找到想要的自己。

如此,你會對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有掌控感,接下來你想要的生活會離你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