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數民族應對蝗災:全部吃掉!仫佬族“吃蟲節”瞭解一下

由東非爆發的這場沙漠蝗蟲災害已經持續了有好幾個月了,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佈了#沙漠蝗災害預警#。

國內的吃貨們早在蝗災爆發之初就摩拳擦掌,表示如果蝗災發生在中國,蝗蟲早就被吃光了。

我國確實有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吃蟲的習慣,蝗蟲就是其中一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螞蚱”,兒時我就吃過。每到收稻子的季節,我們的餐桌上就會多出一道美食:油炸螞蚱。有時甚至直接把綠色的螞蚱扔到火裡,燒得焦黃焦黃的,無需放任何作料,吃起來又香又脆比肉都好吃。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接受不了,但有些食物你沒有親自嘗試過,是永遠不懂它的妙處的。

在我的家鄉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那裡的仫佬族就有一個節日叫做“驅蟲保苗節”,又叫“吃蟲節”,這個節日主要吃的蟲子就是螞蚱。


古代少數民族應對蝗災:全部吃掉!仫佬族“吃蟲節”瞭解一下

仫佬族“吃蟲節”的來歷


傳說在很久以前,仫佬山寨發生了蟲災,一連幾年五穀欠收,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寨老們集聚商議,懸下重賞:能除掉蟲害者,賞三頭肥豬。

紅榜貼出後,一隻公雞自信滿滿地前來揭榜,公雞說:“我起得最早,又是害蟲的天敵,定能除盡害蟲。”第二天,公雞早早地來到了田裡開始捉蟲,誰知還沒吃幾個蟲子,就被露水打溼了羽毛飛不起來了,反被蟲子圍攻,狼狽地打著哆嗦敗下陣來。

公雞失敗後又來了一隻鴨子,它說:“我的羽毛不怕水,嘴也大,一口能吃好幾個,一定可以消除蟲害。”可是,鴨子在水裡遊,害蟲在禾苗上飛,它拼命伸長了脖子也吃不到幾隻,也失敗了。

最後來了一個道士,他說:“我會法術,可以施法治蟲害。”他來到田間賣力施法念咒,但是蟲子又聽不懂法咒,最後也只能悻悻離開。

就在人們都以為除蟲無望將會顆粒無收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六月初二這一天,有位叫甲孃的婦人從外鄉回孃家,因為家裡很窮沒有錢買禮物,她心裡十分難過。走到自家的田垌時,她覺得兩手空空回孃家實在丟人,愁得坐在田坎上唉聲嘆氣。

幾個孩子見母親坐下休息,就跑到田裡去捉蟲子玩,一會就捉了好多兜在衣服裡。甲娘見了,突發奇想:既然沒什麼可送的,就拿這些蟲子作為禮物吧。

她回到孃家,看到孃家也是窮得揭不開鍋了,於是就把帶回來的蟲子炒了給家裡人吃,沒想到大家吃過後都覺得清香可口,而且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適。蟲子可以吃的消息一下子就傳開了,正愁沒糧吃的人們開始爭著捉蟲子吃,害蟲很快就數量大減,最終戰勝了蟲害還獲得了豐收。

由於甲孃的發現讓人們消滅了害蟲,所以寨老們決定將三頭肥豬賞給甲娘,但是甲娘卻把豬全都殺了把肉分給百姓。

甲娘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她,便在田垌間立起“吃蟲廟”,廟裡供奉甲娘為“吃蟲娘娘”,每年六月初二進行祭祀舉辦“吃蟲節”,後延續至今成為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


古代少數民族應對蝗災:全部吃掉!仫佬族“吃蟲節”瞭解一下

仫佬族“吃蟲節”習俗


每年六月初二,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孃家去,並且一路走一路捉蟲子,將所捉蟲子帶回孃家。仫佬族各村各寨都要殺一頭豬,全村人來到田間的吃蟲廟,祭祀“吃蟲娘娘”,熱鬧過節。

晚上每家會把女兒帶回來的蟲子煎炒之後端上飯桌, 全家人團團圍坐一處,待長者家長大喊一句:“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後,一家人隨即一齊舉筷,痛痛快快地吃起來。

吃過晚飯後,村寨裡的人們都齊聚吃蟲廟,在田間燃起篝火,唱起山歌跳起舞來。還會排成長隊走到田垌間遊行,邊走邊捉蟲,手裡拿著撒有雞血的小白旗,所到之處隨意插上一根,對其它害蟲以示震懾,也以此表示對甲娘紀念。

在這個節日裡,整個田垌間充滿了歡樂的氛圍。

古代少數民族應對蝗災:全部吃掉!仫佬族“吃蟲節”瞭解一下

少數民族的吃蟲習俗


在古代,人們敬畏自然,不少少數民族都有相似的驅蟲節日,從中國西南到泰國、柬埔寨甚至墨西哥,各地民眾都有著自己的吃蟲傳統,中國的很多少數民族也都有吃蟲的習俗。

仡佬族


仡佬族的“吃蟲節”也是六月初二,與仫佬族大致相同,都供奉甲娘為“吃蟲娘娘”。在這一天,家家買肉置酒,到田裡去捉蟲,然後帶回家裡做成各種應時小吃,與酒肉一起同食。

哈尼族

哈尼族的“吃蟲節”又稱“捉螞蚱節”,哈尼語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陰曆六月二十四日)後的一第個屬雞或屬猴日舉行。

這天,全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拿著一個竹筒到田裡捉螞蚱,裝滿竹筒後,就把捉到的螞蚱一隻只撕開,將頭、腿、身、翅膀各分成一堆。然後依次用劃開的竹片夾起來插在田埂和排水溝旁,對其它未捉到的害蟲進行恫嚇。

半小時後,人們會把這些螞蚱再次收進竹筒,帶回家做成各式餚菜吃掉。離開田野時,人們還會不停地大聲叫:“嘔,螞蚱,三天內不捉你了,三個月內你不要吃稻穀!”

布朗族

布朗族也有吃蟲子的習俗,他們食用的是成蟬。入夏之後的黃昏後,寨子裡的姑娘們常會成群結夥去踏山,在踏實山的途中可以撿到很多被露水打溼了翅膀的蟬。

回家後先將蟬用沸水燙死,再扯去翅膀,把蟬放入小籠屜內蒸熟,再搗碎做成蟬醬食用。據說蟬醬還有清熱解毒、去痛化腫的效用。

傣族

傣族吃的蟲子最豐富,有竹蟲、水蜈蚣、螞蟻、螞蚱等。最富特色的是用酸螞蟻拌成的涼菜,據說既消暑,又開胃。

捕捉時將樹上的螞蟻巢順著根一刀割下,然後用膠泥封住出口,食用時將螞蟻窩不停地搖動,使巢中的螞蟻的儲酸球碰破,互相沾一起,然後破巢入盤,加鹽和辣椒拌合,即可食用。據說酸辣可口,經常食用,有治瘴毒、殺蟲的功效。

古代少數民族應對蝗災:全部吃掉!仫佬族“吃蟲節”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