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今天下午同族兄弟發來一個照片,問我認不認識這個人,據說他自稱比族長還要大,我微微一笑,說不認識。說來也奇怪,在靈山,很多宗族都會有族長,在某種程度他們或別人都以為族長的權力很大。其實宗親會只不過是民間組織,很多宗親會都沒通過法律的規定,即使是某部門領導,權力都來自於人民,一般不會自稱“權力有多大”,只能說在那一個位置,意味著責任更大。但這句話確實給了我一些想法,我們廣西各地各民族中宗族的關係到底有什麼的情況?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廣西各民族的家族結構,一般是以父系血親構成,五代左右為房族,多半聚居於一個村寨或其毗鄰地段。房族內嚴禁通婚。十代左右和十代以上的為宗族,不論隔多少代人,只要能追到一個共同的祖先,就承認他們是同一個宗族的人。

壯族一般以五代以內血親為房族,如河池市六圩等地。也有以三代為房族的,如龍勝各族自治縣的龍脊等地便是。壯家人禁止在房族內通婚。壯族大姓有黃、韋、莫、農、覃等, 多是聚族而居,周圍幾十個、其至上百個村寨都以一姓為主,宗族內的支系——房族就很多, 有的一個村寨就是同一個房族。這種大房族,下一輩對父輩的稱呼,常常以父大、父二、父 三等來呢稱,其親密程度由此可見。一個房族,在建國前,通常產生自己的族長或族老來治理族內的事。五代以內的房族,不但在感情上有較親密的聯繫,就是經濟上也是如此。三代以內的房族,關係更為密切。環江縣龍水鄉,以往五代以內的房族,無論哪家有婚喪慶弔等 事,都要互相邀請參加;三代以內的房族,必要時,還得以錢米酒肉相助。已分居的兄弟或堂兄弟,遇房族娶親時。還得在自己家裡備辦酒席,分擔招待一部分賓客。五代以內房族, 要在每年三月清明節共同祭掃始祖墳墓。大房族一般有蒸嘗田。小房族則無。蒸嘗田由房族內各家輪流耕種或出租,以其收入購買祭品祭祖。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桂東南漢族聚族而居也很普遍。建國前,其宗法勢力比少數民族地區更濃厚。桂北山區的漢人,有的儘管住得很分散,但他們的房族觀念十分牢固,兄弟姐妹間都以房族為單位來 排行順序,故有三哥、五姐、七弟、九妹等稱呼,堂兄弟姐妹、從兄弟姐妹之間親密無比, 下一輩則稱之為三伯、五姑、七叔、九孃等等。
   瑤族多以三代之內為房族。有“三代親、四代疏、五代了”之說,這是由於他們居住相當分散的緣故。但是如果是單傳,五代之內,仍然聯繫緊密。在十萬大山瑤族(大板瑤)中, 由三五戶至八九戶人家構成一房。每房有一個共同的香火,設一香火頭,並由他任房長。房 長是房中度過身的長兄,其任務是每月初一、十五給祖宗神位敬香火;每年七月十四和過年 時召集全房所有成員殺牲祭祖敬盤王,然後在他家會餐;房內發生糾紛,由他出面調解;房 內有些家庭在生產、生活上發生困難。或有紅白喜事,大家有互助的責任;房內絕嗣戶的財 產由各戶均分。桂北盤瑤支中的房族組織和活動同上述相類似。苗族中三四代之內比較親密,五代以後就鬆散了。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侗族的房族一般不選舉房長,但房裡有事,大家都向一位年事較高、為人正直、辦事熱 心公道的自然領袖請教。房族內絕對禁止通婚,嚴禁平輩兄妹之間調情戲謔。侗族一般是聚 族姓而居,有的大寨達數百戶,如有數姓,也都各聚居一片,以本姓鼓樓為中心。一般一姓 分為兩個房族。遇到紅白喜事,大型的,是整個宗族參加;小型的,只有房族參加。侗族的 房族允許外民族的異姓人參加。有些從外地來侗寨定居的人,感到勢單力薄,紅白喜事無人相幫,他可以就近要求入族。房族人經過考查,瞭解其人光明正直,即同意入族。入族後不 須改姓換名(自願的聽便),只要遵守族規,熱心族內事務,也可以得到族人的幫助,族內收 益也有一份,但不進宗祠不共墳山。


   仫佬族稱房族為“六房”,六房之內凡遇兄弟分家,出賣房屋田地,婦女離婚,男子娶離過婚的婦女為妻,都得請房族中血緣較近的人到場,即“請六房”。如果“六房”不到, 這些事是辦不好的。老人去世,房族中男女老少都到喪家幫辦喪事,喪家要請他們吃飯喝酒, 直到出喪之後。
   毛南族譚姓稱房族為“輕”(又稱金、疆、姜或強),每“輕”居住在幾個鄰近的村屯。 過去很少同異姓雜居,同其他民族雜居的更少。同姓雖可通婚,但“輕”內則禁止。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廣西一些民族的宗族觀念,在建國前是相當濃厚的。在農村,多聚族姓而居,且有共同 的墓地。比較大的族姓,都有祠堂。祠堂是一個族姓的標誌,是全族姓的活動中心,有一定 的不動產,供祭祀或其它用途。各民族的宗族結構和活動,大同小異。
   壯族的宗族,也稱門族。一般是一個村寨一個宗族(或家族),也有幾個村寨同屬一個宗 族,有些地方甚至幾十或幾百個村寨同屬一姓,包含著上百個宗族。同宗彼此間都認為,大 家都是共同一個遠祖,憑著這種觀念。把大家牢固地聯繫在一起。各宗族都有族長,族長權 力相當大,他有監督族內成員守人倫、不偷盜之責,嚴重違反的,可以“革族”;其次負責 管理族產,組織祭祖、掃墓;第三是保護族人不受外族姓的欺負。族長一般是自然產生的, 能說會道,辦事比較公正的。武鳴縣鄧廣一帶以族姓聚居,各姓的族長由選舉輪流充當。各 宗族都有祠堂,如馬香村陸姓祠堂,建祠時不分貧富,以男子人數平均攤派工料和現金。陸 家祠堂有蒸嘗田幾百畝,出租給農民耕種。收取租谷,作為祭宗祖之費用。祠堂每年春秋各 祭一次,殺豬喝酒。但限六十歲以上和具有初中學歷以上的男子才能參加集體聚餐,餐後按 戶分肉。環江龍水鄉壯族,過去同姓七八代以外才能通婚,否則就要受人非難。到民國時期, 隔四五代也有人通婚了。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漢族講究按班排輩。如融安縣五服以內者關係親密,五服以外就較疏鬆了。但如果字派 不相同,只能算“老華”而不算同一家族。桂東南一帶漢族的宗族制度,在清代和民國時期 還相當完整地保存著。如桂平等地的宗族,包含著族長一房長一家長一整套“三長一線”統 治下的一種自發的、多層次的“民治”形式。最高權力屬於族長(俗稱族頭)。族長一般是宗 族內德高望重的年長者。他對他所在的宗族集團負責、宗族成員聚集活動的場所是宗族共建 的祠堂,俗稱宗祠。宗祠有公產,誰也不能霸佔。建國初期桂平等地鄉村還保存不少宗祠, 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大部已被摧毀,但80年代後,又屢有攤捐重建起來的。宗族管理的自 治方式是召開“親屬會議”,處理全族的重大事情,最後由族長飭令施行。


   瑤族在“房”的上面是“族”。上思瑤族,凡是同姓並能上溯源流到某一個老祖父,包 括幾代,十幾代甚至更多代數的人,便認為是同族。由於族的龐大。平時除了比較近的各支 系外,彼此間感情不深,有的因時間長了而互相通婚。龍勝瑤族有族長,稱族老,他們多是 一些為人正直和比較熟悉家族歷史的男性老中年人。他負責掌管全族的祭祀、撰寫族譜、經 管田產、調解糾紛和對外交涉等事宜,不取報酬,只是在調解糾紛時由當事人供飯食。金秀 瑤族(花藍瑤)的族長是自然形成的,也不一定是最年長的,只要他有見識、明白事理,又肯 為族人辦事,大家有事找他,就自然成為一族的代表。舉凡族人要離婚,他負責排解;辦喪 事,他主持排場,招待客人。他也是一族中最有能力的道士。族內小孩的滿月儀式中,他是 重要的角色。若族中有孤兒寡婦,他要負責供養和代辦婚嫁等事,還要代他們管理財產,收領養子。

廣西各地各民族的宗族與族長的結構,房族、宗族的情況怎麼樣?

侗族宗族除建祠堂外,還建造鼓樓,作為全族集會議事和娛樂的場所。宗祠則是清明、 除夕和春秋社祭祀祖先的場所,屆時殺豬宰羊,全族男女老少參加,並會餐,還登記一年來 小孩出生、成年人死亡的姓名、年月日及嫁女招郎情況。族長當眾念族譜,講祖先來歷、分 支、人口等;沒族譜的由族長據其記憶所及,講述本族祖先原籍何處,為何遷徙到此地,先 輩們如何創基立業等等,告誡後人不忘記過去,繼續祖德宗功。
   仫佬族同一祖先的後裔,往往聚族而居,建宗祠,供奉祖先靈位,有田產,作春秋二祭 使用,清明節除祭祀掃墓外,還由新生嬰兒父母向宗祠“報丁”,交銅錢一百文作購買油香 之用。祭祀祖先完畢,備辦酒肉,招待六七十歲以上的男性老人吃一餐,以示敬老之意。宗 祠主辦清明祭典的頭人,則分給報丁者豬肉、豆腐、糯飯、燒酒各四兩,以示賀意。其餘的 豬肉、糯飯,則按族中此次回祠掃墓戶數,平均分配給每戶一份,為“拈份”。遠遷他處的 族人,都要回祠參加祭典,全族老少團聚。仫佬族族長條件是知書識字,善講話,會辦事, 為人公正。其職權為:主持祠內祭典,保管族譜及報丁冊,審核祠內蒸嘗田產收支數目,處 理族眾糾紛和執行族規。


   廣西各民族的家族組織,建國後經過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建立了集體經濟,房 族觀念漸趨淡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