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濤:平衡積分卡,你今天用了沒有-上

多年以來,平衡積分卡都是被認為是企業績效管理的神器。大凡HR,沒有不知道bsc(平衡積分卡)的,但事實上是,真正用對姿勢的卻並不多。

要想真正理解、用對這個工具,我們要先回顧一下,bsc工具被髮明出來,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美國很多公司的ceo,他們的薪酬很高,並且都是嚴格與業績掛鉤的,因此,只要利潤做得好、收入做的好,自然在當年就可以獲得非常高的薪水,並且,經理人的市場也比較透明,大家都在這個圈子裡,你在上一家公司搞得風生水起,那麼自然跳槽之後會獲得更高、更豐厚的收入。

但,慢慢的,股東覺得不對勁了。

為什麼?

這就要提及一個經濟學中的概念:信息不對稱。

因為,股東與經理人的利益永遠是不一致的!

換句話說,股東的利益回報更大、但對企業的實際業務的掌控權比較小——因為像大公司,有著健全的董事會機制,對ceo的授權一般都會規定下來,對於其具體的經營活動完全是授權的。

也就意味著,在這一畝三分地之中,ceo說了算!

所以,這就面臨著一個問題:ceo為了讓股東開心,往往會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而獲得短期利益。換句話說,公司幾年之後的長期發展,ceo並不關心,只要在他就任的這幾年能夠賺大錢,股東們就很開心了,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要想維持持續的競爭力,就需要研發投入,積累技術,並且對人才要投入培養,對外品牌要持續的維護,而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而一名ceo如果為了讓當期的財務數據好看,就完全可以把這筆錢砍掉——反正公司的技術、人才、品牌還能夠維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把這筆費用節省下來,公司的利潤當然就會變高。(利潤=收入-成本)

但是,幾年之後,惡果產生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慢慢的失去,人才後繼無人,慢慢的就被競爭對手落在了身後——但此時,已經無力迴天。

ceo呢,他心裡面當然是心知肚明,所以,他會選擇在船沉之前及時跳上另外一艘船,順利逃亡,並且還可以對別人說:看,我走了之後,公司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針對這種情況,哈佛大學的兩位教授經過研究和總結,寫了一篇經典文章,顛覆了績效管理的理念,這就是《平衡計分卡:驅動績效的量度》。

由此,開啟了風靡全球至今的平衡積分卡浪潮。

兩位作者在這個基本框架之上,再接再厲,陸續出版了《平衡積分卡——化戰略為行動》、《平衡積分卡——化無形資產為有形資產》、《戰略中心型組織——平衡積分卡的制勝方略》。

縱觀“三部曲”,兩位作者所做的事情,其實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解決如何有效的在衡量指標,而是更為深入的解析如何能夠在制定科學的戰略目標的基礎上,有效的進行戰略分解、戰略落地。

這,往往是被人們忽略的。

很多公司在使用平衡積分卡的時候,只是作為一個績效指標的制定工具,而並沒有上升到一個戰略的高度。

李振濤:平衡積分卡,你今天用了沒有-上

正如這張人力資源全景圖中所示意的,績效管理雖然通常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模塊,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要上升到戰略層面——粗黑線的箭頭所指。

所以,與其說平衡積分卡是績效指標的制定工具,倒不如說是一個戰略分解、落地的工具。

而這,也正是績效管理的精髓。

李振濤

北師大MBA | 大溝通方法論開創者 | 組織與人力資源專家

李振濤:平衡積分卡,你今天用了沒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