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周耒,广西崇左市人,中国作协会员,广西戏剧家协会理事。图片来源 老鸟传媒

广西崇左青年作家、导演周耒拍摄的纪录电影《放雁》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目前已经在爱奇艺上线首播。周耒如何从一名作家转为独立电影导演,他又是如何拍出《放雁》,本专访一 一为您揭晓。

老 鸟:请你介绍一下《放雁》这部作品的情况。

周 耒:纪录电影《放雁》讲述了出生于广西龙州县天琴发源地美女村的年轻人李恩平执着学习天琴的励志故事。天津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李恩平,父亲外出务工多年,母亲独自在家抚养年幼的弟弟,照顾年迈的老人。家庭困难的李恩平只能靠天琴表演来赚钱养家和交自己的学费。为了吸引眼球,他表演的天琴妩媚妖娆,常被斥为异类,但他顶住舆论压力,执意走反串的表演道路。

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纪录片《放雁》海报。图片来源 老鸟传媒

老 鸟:《放雁》获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这是一个怎样的奖项?

周 耒: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目前中国大陆较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影展之一,以双年展的形式举办,选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优秀民族志纪录片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共征集影像作品252部,其中入围作品55部,经过专家评选,高屯子导演的《十年寻羌》获得中国民族志纪录片永久收藏金奖,我的《放雁》和另一个导演康世伟的《轮回情》获得银收藏奖。《放雁》的颁奖词是:一个少年,一把天琴,一身才艺,多种社会场域,多层复杂心态。影片清晰、有力地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实际存在状态。导演观察细致、全面,镜头质朴,剪裁适度,是一部充分体现民族志纪录片以小见大精髓的力作。

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放雁》获奖证书。图片来源 老鸟传媒

老 鸟:你是怎么想到要拍摄这样一部作品的?

周 耒:我最先是在网络上看到李恩平的天琴表演的。我们同在一个县,他的老家美女村离我老家不到三十公里。我感觉到从纪录片创作上来说,这是一个可以带出很多话题的题材。从李恩平身上,可以考察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如何接续和传承,可以考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境遇和出路,可以考察特定人群在社会中的复杂遭遇。我当即联系上他,提出拍摄纪录片的想法,得到了他的响应,从而开始了长达9个月,横跨天津、南宁、桂林、崇左等多地的跟踪拍摄,最后制作成了这样一部纪录电影。

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放雁》主角李恩平。图片来源 老鸟传媒

老 鸟:感觉《放雁》是一部民族题材的纪录片,这样的题材会不会担心没有观众?

周 耒:纪录电影一直都很小众,我并不太在意它能给我带来多少回报。在《放雁》中,我有意识地淡化了民族标签。在我看来,不管李恩平是哪个民族,他首先是一个现代人、年轻人,他要到大城市发展,追求更好的人生。因此,他会运用民族文化中的有益元素来改造、提升自己,改变自身命运。 不同于那些出于责任和使命而进行传承的非遗故事,李恩平的人生与天琴紧密交织在一起,让古老的天琴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动人故事。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跟随李恩平的足迹走进田间地头,穿越乡村和城市,感受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复杂多样的时代里,像李恩平这样把传统文化转化为自我生命需要,不放弃梦想,努力前行的年轻人的弥足珍贵。李恩平也许只是一个特例,不能起到更加广泛的示范作用,但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发。

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周耒在拍片。图片来源 老鸟传媒

老 鸟:你原来是一个作家,以写作小说为主,为什么转行拍摄纪录片?

周 耒:无论是拍摄纪录电影还是写小说,都是在向世人讲故事。你注意到没有,我一再强调我的作品是纪录电影。纪录电影有别于常见的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类纪录片,强调的是以电影语言讲述拍摄对象的故事。通过长期的和被拍摄对象相处,记录和呈现拍摄对象真实的生活,全片完全靠被拍摄对象自身行动和语言讲述故事,呈现主题。我觉得这样一种创作方式极具魅力。我们常说,生活比文学还要复杂,在拍摄纪录电影的时候,这样的意外和惊喜常常出现在我的镜头里。与其用笔去虚构不存在的人物,不如用镜头去广阔的生活中把那些有故事的人物呈现出来,这样的创作让我获得更多的快乐。拍摄纪录电影反而使我获得了接近文学本质的感觉。

老 鸟:能谈谈你目前的主要创作吗,有没有在写小说?

周 耒:我目前正在拍摄制作新的纪录电影《鸟人》,讲述广西弄岗原始森林周边鸟导的生活。我试图通过这个片子讲述人和鸟的关系,也就是人和自然的本质关系。为了拍这个片子,我特别买了一台电影摄影机,影像质量会比《放雁》有一个更大的提升。片子已经拍了一半,本来想春节过后继续拍摄,但被疫情耽误了,等疫情缓解后会接着拍。小说我已经两三年不动笔了,我感觉到用影像表达我对生活的看法更有力量。我目前也还在写电影剧本,但是受各种条件制约,都不是很理想。我希望自己能写出一个满意的,自己能力范围内又能操作的剧本,然后把他拍出来。相对于拍纪录片,我更想拍剧情片,这是一个让人一想就很兴奋又很无力的梦想。

专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银收藏奖”得主、黑马导演周耒

领奖合影(右六为周耒,右五为李恩平)。图片来源 老鸟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