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让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让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大疫无情,人间有爱!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市各族儿女万众一心,共抗疫情。自疫情发生以来,呼伦贝尔市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关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一股股爱的暖流凝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在抗击疫情中不断涌现的真善美,让人倍感暖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红十字会接受的捐赠有多少?捐赠物资的去向如何?如何及时向公众告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记者获悉,截至3月4日15时,市红十字会共接收捐赠款物10592862.83元,其中,社会各界爱心捐款7793658.33元(定向援助武汉疫情防控75632.66元),捐赠物资价值2799204.5元;支出资金7445952.66元,物资2799204.5元;结余资金347705.67元,物资0元。

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接收到的定向捐赠物资已于第一时间安排对接发放,非定向捐赠物资则由市防控指挥部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统一调配。

小口罩里的大爱心

疫情来袭,一罩难求,口罩成为抢手货。

自疫情发生以来,家乡的情况也时刻牵动着海外游子的心。2月7日,一对有爱心的俄罗斯留学生姐妹从当地采购了1万个口罩,并全数通过市红十字会定向捐赠给市人民医院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

捐赠口罩的阿妮娅姐妹俩在俄罗斯赤塔市留学,当她们从网上得知国内疫情蔓延、家乡医疗物资紧缺时,便马上行动起来,发动周围的同学和俄罗斯朋友一起采购物资。几天的时间里,姐妹俩几乎跑遍了赤塔市内所有的药店和医疗器械商店,终于凑足了整整1万个医用口罩。经多方爱心接力和辗转协调,最终这批口罩顺利抵达了家乡。

疫情蔓延时,市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的李君正被隔离在鄂伦春旗的母亲家,得知全市各单位都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很想回到一线与大家一起“战斗”。但由于交通管制和自己感冒等原因无法第一时间返岗,得知我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他开始到处筹措,准备捐赠一些防疫物资,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收集防控物资尤其是在购买KN95口罩时四处碰壁,李君心急如焚,但他不肯放弃,不断通过自己的资源、渠道打听联系,最终通过朋友和外地校友的积极帮助,成功凑到商家自留的100个KN95标准医用口罩和一些消毒用品。

“这是我筹集的一些口罩,数量不多,小小口罩也算是尽些绵薄之力,希望能给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点帮助。”2月22日,李君将费尽周折筹集到的100个医用口罩,交接给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此之前的2月19日,他还通过市红十字会捐赠了一整箱医用75度酒精消毒液、一整箱医用84消毒液。而他自己却未舍得留下一瓶,更未舍得戴上一个KN95口罩。 “这几天举国上下都在关心着疫情的发展和大家的健康,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和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不惧危险逆行而上,深深地感动着所有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纪检战线上的老党员,我理应在这个危急关头尽自己能力为国家作一份贡献,为我市抗击疫情尽一份力量!我们也都是人民大众一员,在如此严重的疫情面前人人都应该是行动者,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李君说,“作为呼伦贝尔的一员,我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继续通过各种努力与大家一起抗击疫情,直到最后战‘疫’胜利。”

抗击疫情吹响“爱心集结号”

爱心在继续,力量在汇聚。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市部分单位部门和本地企业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赠物资,助力疫情防控,用爱温暖着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的心。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团市委第一时间响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2月27日,团市委将自治区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青年联合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捐赠的55484元疫情防控物资转赠市红十字会。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团市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协调小组,及时向全市各级团组织发出行动号召,向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书。”呼伦贝尔市团委书记陶丽说,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动员青联、青企协及社会各界通过统一捐赠途径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累计筹集资金和基础防护物资234余万元。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207支,8175名青年突击队员有序有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招募“线上”“线下”青年志愿者1543名,建立临时团支部10个,实现了团组织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团员的全覆盖。同时,还下拨疫情防控专项团费4.62万元(自治区划拨3万元、市本级匹配1.62万元),争取到上级物资一次性口罩、非医用N95、KN95口罩共17055个,医用手套600副,防护眼镜100个,隔离服100套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呼伦贝尔远津置业有限公司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向市红十字会捐赠了80万元的抗疫防护物资。

呼伦贝尔远津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经多方沟通协调,从泰国锁定货源,并以最快速度购买了2万个普通外科口罩、5000个N95口罩、400套普通防护服和普通护目镜、200套超级防护服和超级护目镜。2月10日,首批来自泰国的物资抵达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并于当日全部捐赠给市红十字会。截至3月2日,该企业捐赠的5个批次的抗疫防护物资已送到市红十字会,有效缓解了呼伦贝尔疫情防控工作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面前,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承担这样一份义务。”刘晓说,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迄今累计向社会捐赠2000万元善款。

2月7日,市蒙拓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海拉尔区哈克镇政府急需疫情防控用的路障。公司第一时间紧急部署,动员员工加紧定制生产。从部署、图纸设计、物料准备、产品加工到赶制完成仅用了6个小时。2月8日一早就把第一批栅栏送到了海拉尔区哈克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手中。2月11日,该公司又向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捐赠了价值1.8万元的100扇防疫专用路障。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爱心企业还有很多……

1月29日,呼伦贝尔宾馆向市红十字会捐赠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海拉尔区疫情防控工作。呼伦贝尔宾馆也是市红十字会发出接收社会捐赠款物公告后,第一家捐款的企业。

2月2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中心支公司向呼伦贝尔15家救治定点医院的5823名医护人员捐赠每人100万保额的公众责任险——关爱防控疫情医护人员专属保险,保险期至疫情防控结束。

2月21日,洁新洗福莱洗衣中心通过市红十字会向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捐赠价值40万元洗衣卡。

3月5日,海拉尔区李阳劳保商店通过海拉尔区红十字会定向捐赠给海拉尔区教科局防护服200套、防护眼镜100副、防护手套2000副、防水鞋套600双、防护口罩600个,这些疫情防控物资价值33200元。“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为学校的防疫工作和师生们的健康安全做一点事、出一份力。”李阳对记者说。

灾难面前,不论是单位部门,还是各个企业,都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大爱”,更体现了社会各界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力量。

这个冬天我们很温暖

连日来,我市的医护人员、一线警务人员、党员突击队员……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虽然辛苦,但是他们接连不断地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和帮助。大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坚守抗击疫情一线人员的感谢和尊敬,点滴温暖汇聚成爱的海洋,为在防疫前沿的勇士们带来了温暖。

这些爱心物资的送达,诠释了疫情面前有大爱,病毒无情人有情的情怀,让在抗击疫情一线坚守的他们有底气,也安心,更激发了大家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不懈力量。

“市人民医院医疗物资告急,这批口罩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市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阿妮娅姐妹俩捐赠的口罩为医院开展疫情救治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医护人员都很感动,也十分感谢。医院将获赠口罩及时分发到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手中,助力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市第四人民医院卫材科的高春说,特别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雪中送炭,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暖暖爱心,有全市人民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爱和牵挂,全院医务人员将全力以赴保卫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20日,市丰度食品有限公司捐赠给我们价值3.6万元的食品物资。”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朝克满达说,这些食品物资已经通过慰问的形式,发放给了驻守在牙克石市、扎兰屯市、莫旗、阿荣旗等地交通检查卡口的一线警务人员。此外,他们还收到了大庆油田呼伦贝尔分公司捐赠的20多箱水果,也已经优先分配给了在社区执勤的一线民警。

“2月8日我们接收了呼伦贝尔塞尚雀巢有限公司捐赠补给的价值20余万元的奶粉,当日我们就把这些物资优先分配给了环卫工人和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保障大家在前线安心工作,切实维护好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海拉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屈剑说,“这批物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送到我们手里,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

“每天接收和发放的捐款及物资,我们每天都会在市红十字会官方微信‘呼伦贝尔红会’上公示。另外,呼伦贝尔日报等主流媒体也会每天发布我们的相关信息,衷心感谢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支持。”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微说。市红十字会将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接收和使用捐赠款物,依法依规公布捐赠接收和使用情况,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竭力为广大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做好服务。

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来自社会各界的每一份爱心都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关怀。目前,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全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也没有停止。爱心和善举凝聚成了一股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让我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汇集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本报记者 蒋丽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