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了?倪光南告訴你答案

還記得以前聯想是全世界銷售榜第一名,為什麼最近幾年聯想越來越慘淡。以前華為還是一家小公司,為什麼最近幾年華為過的風生水起?

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了?倪光南告訴你答案

聯想集團的股價跌幅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聯想在最近的5年裡下跌了56%,市值抹去了58億美元。CEO天價薪酬換來的,就是一個越來越沒有創造力的企業。

與此同時,當年和聯想同一時期的華為仍然低調,但是生意卻紅紅火火。華為2017年銷售收入為6036億元,淨利潤為475億元。相形之下,聯想集團2017年總營收為430.35億美元,歸屬於聯想股東的淨利潤為5.35億美元。

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了?倪光南告訴你答案

聯想為什麼成為這樣?

倪光南今天會上講到,1988-1995第一階段,聯想的“技工貿”(簡單理解為技術工藝銷售)勝過了華為的“貿工技”,在1995年,聯想銷售額67億元,是華為的4.5倍。但從1996到現在的第二階段,華為的“技工貿”勝過了聯想的“貿工技”,2001年,華為銷售額超過聯想,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聯想市值81億美元,據估值華為價值已超4000億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這個好理解,如果是以技術為主銷售為輔的公司,週期時間比較長,但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很多創新,可能獲的專利(高通每年從中國收取300億專利費)。

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了?倪光南告訴你答案

而聯想剛開始創業是以技術為主,所以能達到巔峰,後來是以銷售為主,所以一年不如一年。

倪光南指出,華為成功很多原因,“但是在前十年,聯想沒有股改前,我們相信,科技的股權是會體現的,但是股改後並沒有體現,很多人都不敢來,大量人員都離開了。”但與之相對,這方面華為就做得比較好。

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了?倪光南告訴你答案

外部環境基本一樣,聯想和華為差距在什麼地方?

倪光南認為是路線問題。一方面,華為始終堅持研發投入,此外,華為股權對科技人員產生了激勵。聯想現在做得不好,一是因為路線不對,二是知識產權0股權對公司發展沒有好處。

企業其實跟人差不多,一件事情,基礎功越紮實,更願意去深度的研究,這樣的人在她的領域差不到哪裡去;還有一種人,有一點點小小的成就,尾巴就翹上了天了,這樣的人是普通選手。原創不易,記得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