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危機中的聯想

2018年,聯想流年不利。作為PC技術革命浪潮中活下來的少數巨頭,聯想今年遇到的麻煩確實比較多。

首先,持續的虧損

2018年2月份聯想公佈了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依舊是虧損。已經連續虧損多年。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2017年11月28日,聯想集團曾經發布公告,宣佈出售資產。財報中高亮數據是這次財報靠賣房子獲得了6100萬美元。

其實聯想還是一個很低調的房地產公司。根據數據,從2016年開始,聯想集團開始陸續出售地產及地產股權,至今已經達到百億元級別。融科智地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是聯想控股旗下專業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全資子公司,柳傳志兼任融科智地董事長。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沒想到吧,聯想還有龐大的地產業務吧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世界的聯想,回到杭州:杭州融科項目宣傳頁面

其次,2018年5月4日,聯想被踢出香港恆生指數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藍色為聯想,紅色為華碩

由於聯想股價長期跌幅超過了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香港恆生指數有限公司發佈公告,聯想集團將被剔除出恆生指數成分股,該變動將於6月生效。雖然PC行業在萎縮,但同業的華碩要比聯想的表現好很多。

再次,即“5G投票事件“

最近有人挖出多年前的投票爭論,聯想沒有投票給華為。

雖然我個人覺得不能用聯想是否愛國來指責聯想的投票。但是在民族主義高漲的環境下,民眾未必認可聯想的解釋。所以聯想遭遇建立以來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機。

拿什麼保衛聯想?

通常互聯網的記憶只有5天,網民對價格要比情懷更加敏感。你把腿打折不如把筆記本打9折。如果聯想自身有過硬的產品和有競爭力的價格,這種輿論危機不會造成多大傷害。

可惜,聯想既沒有過硬的產品,沒有核心技術,價格還特別歧視中國市場。只能利用情懷再喊幾嗓子。

過去的30年,聯想既沒有抓住互聯網大潮,也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大潮。在自己傳統的PC行業,也沒有培育出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上游公司。

即使在政府強烈扶持的背後,聯想錯過了一個接一個的機會。說聯想賣國是誇張的,但是聯想誤國是沒啥問題的。

今天的聯想更需要關心的是自己的產品,服務,研發,財報,而不是外界的質疑。哪怕糾結再多的大佬也不能讓聯想的業績轉危為安的。

其實如果我們回顧一下聯想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就會發現,聯想今天的困局,早就在二十幾年前就註定了。

聯想的發家史

1982年,IBM為了對抗其他的電腦生產廠商,採用了開放模式,公佈了除bios外的所有技術標準和資料。選擇了Intel作為CPU供應商(當時只是一個小廠),選擇了微軟作為軟件供應商。從而開啟了IBM兼容機時代。個人電腦進入爆發式增長期。隨著PC的發展,快速拉動了集成電路行業的再一次高速發展(江湖亂戰,留到以後再講)

80年代末,個人電腦逐漸進入中國。其中市場上的主流有康柏,AST,長城電腦。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AST電腦

1988年AST在中國設立代表處,AST最早由三位亞裔人士創辦,成立於1980年,又名虹志公司。三位創始人中有兩位是華人。

與IBM等國際品牌相比,AST是美國品牌,且價格有優勢,利潤空間豐厚,一時間成為國內銷售商爭相代理的對象。當時北大方正的PC團隊起初也是代理AST起家的,半年做了5000多萬元的銷售額,成為AST 在中國最大的PC代理之一。

當時的情況是,整個中關村一半公司都在賣AST。

當時的PC系統都是舶來品,系統也都是英文的。這對電腦的使用和推廣很不利,所以在當時有一種產品叫漢卡。有了這種設備,電腦可以支持中文的輸入與顯示。這對中國的電腦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備。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倪光南的聯想漢卡

這項技術是由倪光南主持研發成功的,1988年獲得科技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正是由於聯想的前身(計算所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殺手鐧,順利拿到了AST電腦的中國區總代理的資格。

AST電腦配上倪光南的漢卡,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市場對漢卡的需求巨大,給中國電腦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後來的巨人漢卡,史玉柱登上歷史舞臺。

1989年11月,計算所公司,更名聯想。這個時候的聯想還是有核心技術的。

聯想在代理AST電腦的過程中,一方面掌握了渠道和銷售經驗,一方面也掌握了AST的技術。

1990年,聯想在原始積累完成之後,推出了自己的電腦。一直採取跟隨策略。在PC革命時期的爆發式增長,快速促進了集成電路的發展。

1993年,Intel推出了Pentium芯片。而AST公司判斷錯形式,繼續大量囤積Intel 486芯片,生產了大量的486電腦。然而Intel的奔騰芯片跟486不是一代產品。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中國第一臺基於奔騰CPU的電腦

而此時的聯想,在中國第一個推出基於奔騰CPU的個人電腦。客觀的說,當時的聯想還是有點技術優先的。

靠技術優勢,拿下來了AST電腦的合作。

靠技術優勢,生產了中國第一臺奔騰電腦。這可不是一個攢機商,房地產開發商能做的事情。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柳傳志與倪光南

1994年,聯想上市。同時,柳倪之爭爆發。柳傳志和倪光南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總工程師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而總裁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柳倪之爭後來被認為是代表了中國企業“貿工技”和“技工貿”兩條路線的爭鬥。

Geek是很難玩的過做市場的人,柳傳志靠賣慘的”病床外交“獲得了聯想內部幾乎所有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而倪光南在以後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被人玩的團團轉。

1995年,6月30日,倪光南,黯然出局。

把長跑當短跑的聯想

本來無論貿工技還是技工貿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實現手段不一樣罷了。貿工技,本意也是先要靠貿易掙錢,然後往上走進入工業製造,最後進入研發。再形成一個反饋。然而做貿易的人,有個很大問題就是那邊容易掙錢去做那個,非常容易把長跑當短跑。

在前面一文《從美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歷程看“中國芯”的困境》我們列了各此技術革命之間的關係。聯想非常幸運經歷了PC技術革命,互聯網革命,無線互聯網革命,然而聯想非常不幸,什麼都沒有抓住。

PC技術革命

在倪光南離開後的聯想,在硬件上,往下走,一無所成。往上走,軟件也毫無建樹。研發軟件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以及巨大的風險。哪有代理軟件風險小。這種思路在聯想和北京三露案中非常典型。

聯想在1998年代理了瑞典一家小公司的ERP軟件,打著聯想的牌子去和當時生產“大寶天天見”的三露公司去做ERP實施。然而即便代理ERP,也是需要有些技術含量的,比如軟件需要漢化,需要根據國內的財務規則調整模塊和流程。然而堂堂科技企業聯想4年時間沒有搞定這種低級問題,最後對薄公堂。最後聯想被判罰了200萬元了事。

(事情經過可以看這篇報道

http://business.sohu.com/62/27/article201372762.shtml)

互聯網革命,FM365

很快中國在1998前後進入互聯網時代。

聯想的路子看上去很美,ISP可以靠著中國電信的平臺,把聯想每年幾百萬臺的電腦用戶,通過捆綁銷售的方式,接入互聯網。既然用戶上了網,那就要網站看,這就是FM365。FM365負責內容聚合,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其實想想,如果那個時候聯想的網站上搞個搜索引擎(比如當時有個孫悟空搜索就不錯),或者隨機裝個類似QQ的軟件。每年幾百萬的新用戶,也不是沒有機會的。

然而聯想內部的管理問題和矛盾,導致一開始網站的定位和運營出了很多問題。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謝霆鋒,周迅給FM365.com做的廣告

而且時間點很不巧,FM365是1999年上線的,很快互聯網進入低谷期,即便如此,由於聯想裝機流量,和鉅額的廣告投入,讓FM365一度進入全國流量的前五。但是聯想很快就放棄了FM365,轉而和AOL合作。

自己好好搞研發,搞迭代是不可能,這輩子是不可能的。

比較搞笑的是,2003年,因為聯想忘了給FM365域名續費,居然被SnapNames公司搶注成功。現在FM365域名在聯想手裡,指向了moto的網站。

FM365走的路是在短跑衝刺,在FM365推出的時候,放言2000年年底就要進入國內門戶“三甲”之列,趕超新浪的宏偉計劃,都是短跑行為,一看跑不過就趕緊找個大腿抱一下或者直接躺在地上裝死。FM365.com就這麼死在了短跑上,後面的聯想一次又一次犯這樣的錯誤。

移動互聯網革命,FM365

時間飛快,很快中國在2010前後進入了移動互聯網革命時代。智能手機市場欣欣向榮。

2010年1月7日,聯想也不失時機推出了樂Phone。這款手機非常非常有希望,機器還是非常不錯的。當時小米還在做MIUI,還沒有開始做手機。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樂phone

然而聯想的老毛病,依然把長跑當短跑跑。

內部混亂的管理,經常變換的研發方向,很多產品,做著做著就沒了,用戶的熱情也被澆滅了。然後聯想手機業務不斷轉型,不斷失敗。

甚至有一段時間,聯想放棄了手機業務。這兩年又重新殺回來了。還是老套路,收購了moto。

要知道,2011年8月份才推出自己的手機。剛推出的時候小米的雷軍被罵成耍猴的。但是罵歸罵,如果用戶對手機有啥意見可以在論壇裡反映,通常快情況下一個星期後的更新包中就把問題修復了。小米就這樣快速迭代,繼續耍猴。但不管怎麼說,小米的產品在一點一點提高。華為的第一代智能機2012年才問世,要知道華為前面幾代手機做的好不好,翻翻餘大嘴的微博就知道了,餘大嘴這錢不好掙啊。

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2001年6月,聯想融科智地成立,並正式邁進房地產寫字樓和住宅開發領域。

2001年3月,任正非發表講話 華為的冬天,思考華為的方向。

華為,走的路是,加大科技投入。

聯想,走的路是什麼掙錢做什麼。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2007-2016 聯想與華為研發投入比較

風雨飄搖中的聯想: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的答案

2007年-2016年淨利潤變化趨勢(單位:億元)

看看那個陡峭的曲線,再看看今天,我覺得再多的情懷都是廢話。

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24年後技工貿vs貿工技的答案

1994年的技工貿還是貿工技的爭論在24年後,大家都應該看到了結果:

聯想侷限於幾十年前就開始的PC生產和銷售,競爭慘烈,失去了發展的後勁,現在已落到靠政府採購支撐業績的地步。恰恰是聯想集團自己的實踐經驗證明,‘貿工技’路線是使高科技企業衰落之路。

其實當年的倪光南的路子也未必不可行。無路從臺灣電子行業走過的路,還是從中國這幾年手機行業走過的路來看,通過整機廠,帶動上下游行業良性發展,培育了良好的生態之路是可行的。

普通人只知道手機有華為,小米,oppo,vivo,蘋果,但是不知道這條產業鏈上培育出多少公司:

比如手機天線有深圳的信維通信,觸控芯片有敦泰,SOC有展訊,海思,指紋識別有匯頂,屏幕有深圳天馬等等。僅僅A股上市值超過200億的手機產業鏈公司就超過了20家。這些企業就是由國內幾家手機公司給帶起來的,只要手機不斷迭代下去,這條產業鏈就會越來越長,越來越深。

而聯想呢,過去30年,產業鏈上又帶起來幾家上市公司呢?聯想在幹什麼呢?

錯過了互聯網技術革命,又過錯了移動互聯網革命,但是聯想沒有錯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聯想的榮譽在哪裡?聯想的未來又在哪裡呢?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