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最近,我發現在刷社交平臺的時候,連不玩遊戲的朋友也知道了"祖安大師"的名頭。這開始只是在《英雄聯盟》玩家內部流傳,後來發展到遊戲界,再後來甚至出了圈。其實,玩家在《英雄聯盟》裡敲鍵盤罵人,跟遊戲圈中一貫嘲諷文化密不可分。


1、玩家中的互相嘲諷


在不同的遊戲中,會有不同的嘲諷文化。比如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陰陽怪氣。具體可以表現成以誇代貶,或者在取得優勢時向對手道歉等。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玩《王者榮耀》的玩家,對"幹得漂亮"這個語音應該不會陌生。如果在對局中有隊友出現送人頭,或者操作不行的情況的時候,就經常會有人發這個來嘲諷隊友,有的人還會一直髮,讓人煩不勝煩。不過最近出了回覆語音"收到",倒是可以進行恰當反擊。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還有一種常見的嘲諷,會體現在ID上,這樣的嘲諷比較固定,基本就是針對某一玩家群體或者開群嘲的。比如"會玩這遊戲嗎"或者"往我臉上送呢"之類的。如果是可以貼id的遊戲,甚至能把對手id和自己這類id貼在一起,保準氣翻對面。


另外還有"故意讓一手"式嘲諷,以及"你不會我教你"式嘲諷等等。


2、遊戲公司主導的嘲諷


既然是遊戲文化的一種,當然少不了遊戲方的推波助瀾。早期的街機遊戲例如《龍虎之拳》的最初版本中,就有專門的"挑釁"動作,還有實際的效果,就是減少對手的能量槽。而在LOL中,玩家也能看到各個英雄的嘲諷動作或語音。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除了讓玩家嘲諷對手外,遊戲自己也時常會對玩家進行嘲諷。《德軍總部》裡在選擇難度的時候可以看到,難度最低的那一選項,叫"爸爸,我能玩會兒嗎?"簡直就是赤裸裸地嘲諷菜雞玩家是小學生。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更過分的是《合金裝備5》,如果玩家死的次數太多,系統會直接給你戴上一頂滑稽的雞帽子,同時切進"菜雞模式"。在這個模式裡,玩家就算亂開槍敵人也聽不見,隨便就能完成任務,遊戲方簡直是煞費苦心。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3、嘲諷文化有邊界嗎?


儘管我們已經習慣了在遊戲中嘲諷和被嘲諷,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接受一切。在2017年的索泰杯《星際爭霸》賽中,一個韓國選手就在獲得優勢的時候把腳放到鍵盤上操作,這樣的行為就十分惡劣,後來主辦方也做出了禁賽處理。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另外,還有一群玩家抱有對女玩家的偏見,一旦發現隊伍裡有女玩家,就開始罵人菜及各種難聽的話。如果女玩家表現得好,又會質疑是代打之類的。這樣的行為也非常影響其他人的遊戲體驗。

從祖安大師的成名路,看遊戲中的嘲諷文化及邊界,這真的過分嗎?

歸根到底,嘲諷文化的目的是搞對方心態,或者進行適度的調侃。一旦超出這個界線,就會演變成對玩家本身的侮辱。像賞金術士找演員虐殺路人劍聖100次這件事,就引起了廣大玩家的聲討。所以,祖安鋼琴不易彈,且彈且珍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