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話說,自西周以來,齊國一直東方大國,更是在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帶領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當時中原首位霸主。但進到戰國初期,卻被三晉搶了風頭。這一篇筆者就來跟你聊聊齊國的崛起之路,中間會有很多你聽過的典故,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等。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春秋以來,齊國一直是東方的大國,但由於在改革方面卻落後於各國,實力趨弱。以致到齊桓公(田齊桓公,又稱蔡桓公)即位時,從桓公二年至五年(前373年—前370年)的短短四年間,就連續敗給燕、魏、趙、魯、衛五國。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桓公十八年(前357年),齊威王繼位後,為擺脫困境,任用鄒忌為相,開始進行改革。主要是修明法令,整頓吏治,即所謂“修法律而督奸吏”。他派其親信人員至全國各地調查地方官的工作情況,然後將全國72名高級地方官召集起來進行講評。“賞一人,誅一人”。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開闢了很多農田),民人給(人民能自給),官無留事(工作沒有荒誤),東方以寧(社會穩定)。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你沒給我左右官員行賄以求讚譽)。’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曰:‘自子之守阿,譽言日聞,然使使視阿,田野不闢(沒有開闢農田),民貧苦。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衛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是你以厚禮賄賂我左右官員得到的讚譽)。’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皆並烹之。”從此,“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鄒忌還勸齊威王廣開言路,鼓勵臣民提意見。他說:“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因此,只有歌功頌德,沒有對王說真話的。這樣王有過錯缺點,自己不知。建議威王鼓勵臣民進諫。威王於是“下令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還不時有進諫的)。期年(一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雖欲言也無話可說了)。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說肯定有誇大之處,但反映齊威王在一定程度上能接受下屬的意見,當為事實。


威王和鄒忌在進行改革中,還特別注意選拔和使用人才。孫臏就是被延攬來齊的。經過一番改革,齊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了新的氣象,國力有所提高。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孫臏,齊國人,生於阿、鄄(今山東鄄城北)之間,是孫武的後裔。原名不詳,因受臏刑(去掉膝蓋骨),故世人稱之為孫臏。生卒年月史無記載,主要活動在齊威王、齊宣王(前356年—前301年)間。他青年時曾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谷子。龐涓驕傲,不能刻苦學習,先行離學任魏國將軍。他嫉妒孫臏才能,怕孫臏為別國所用,設法將孫臏騙至魏國,藉故處以臏刑。孫臏身殘志堅,受辱不屈,暗自準備逃走。當齊國使臣來魏時,孫臏往見齊使,訴說自己的遭遇和見解。深為齊使所賞識,遂秘密將其帶回齊國,在齊將田忌家作門客。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當時齊威王常和貴族大臣一起舉行馬車賽跑,以重金賭輸贏。孫臏見他們車馬的速度相差不大,但卻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遂向田忌建議,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下等馬,以下等馬對上等馬的方法,謀取兩勝一負的勝利。這種符合現代運籌學博弈原理的方法,後人稱之為“三駟之法”。田忌因之更為了解孫臏的軍事才能,於是把他推薦給齊威王。

戰國七雄之齊國崛起,威王繼位,鄒忌改革,孫臏入齊

威王通過與孫臏談論用兵之法,深為賞識他的軍事謀略才能,遂任命他為軍師,成為齊統治集團中的重要智囊人物。孫臏一生的戰績,主要是輔佐田忌,在桂陵、馬陵兩次大戰中,重創魏軍,創造了“圍魏救趙”和“減灶誘敵”兩種戰法的範例,同時還留有記載他戰爭理論的《孫臏兵法》!

你如何看待齊國崛起

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