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肝病患者皮肤、口腔会出现这些改变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确定了肝硬化患者皮肤微生物的改变与瘙痒强度和瘙痒调节剂有关。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Jasmohan S. Bajaj博士指出:“在肝硬化中,有证据显示全身性粘膜免疫功能受损,表现为系统免疫激活改变,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和微生物组成变化。这些微生物的变化遍布粪便,肠粘膜,腹水,血清和口腔。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皮肤微生物成分有所改变。”



该研究包括20名对照和50名肝硬化患者,其中包括20名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与所有三个皮肤区域(皮脂,湿润和干燥区域)的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的皮肤微生物群存在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在皮脂腺区域具有较高的潜在致病分类群(如葡萄球菌)和较低的潜在共生放线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和视觉模拟瘙痒量表(VAS)得分为5的患者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和瘙痒较轻的患者相比,丙种变形杆菌的相对丰度更高。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发现瘙痒程度更高的人的粪便和唾液微生物群有显著差异,这与对照组,肝硬化组或代偿性肝硬化组人群不同。这意味着肠道中存在的微生物成分的特定特征可能与皮肤瘙痒有关。”


所有视觉模拟瘙痒量表(VAS)分数为5或更高的研究参与者的粪便中乳酸杆菌科,镰刀菌科和真细菌科的丰度较高,而卟啉单胞菌科的较低。他们的唾液微生物群中肠球菌的相对丰度也较高,而菌毛菌,放线菌,杂菌和协同菌的成分较低。


在参与者中,胫骨的瘙痒强度最高,并且血清胆汁酸和细菌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数量最高。链球菌科(r = 0.5; P = .001),假单胞菌科(r = 0.43; P = .003),碱菌科(r = 0.3; P = .05)和巴斯德杆菌科(r = 0.3; P = .05)也与胫骨中的自分泌运动素水平。


皮肤瘙痒是晚期肝病最令人困扰的并发症之一,实际上,在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瘙痒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更大,而与失代偿或肥胖无关的肝硬化患者比例更高。因此,瘙痒程度更高的人中的皮肤微生物群,胆汁酸和自分泌运动素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可能是病理生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