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春天彻底过去了。

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华语青春片莫过于《过春天》。

毕竟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出现《过春天》这样,口碑发酵如此之久,吊人胃口如此之久的华语电影了。

从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平遥影展,到今年的柏林电影节,豆瓣评分稳在8.0分。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过春天》讲述的是香港“水货客”(走私人员)的影片。

在一关之隔的香港和深圳,有这样一群人,“单非”家庭和“双非”家庭。

(香港地区叫法:父母一方非香港人在香港生子叫单非,双方都不是香港人相应叫双非)

影片刚满16岁的主人公佩佩,就来自这样的“单非”家庭。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她有香港户籍,在父母离异后只好随母亲在深圳生活,每天穿越海关去香港读书。

两地生活,不一样的身份,微妙的身份认同感,让佩佩无所适从。除了女同学Jo,她几乎没有朋友。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不安定的家庭关系,一次次独自异地的往来,没有归属感的少年们总幻想着成长和逃离。

少女佩佩梦想着有一天,能有钱去日本旅游。

一次偶然的机会,佩佩接触到往深圳带水货手机的水货客。

误打误撞找到了“组织”的佩佩竟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她还成为组织里最聪明大胆的成员。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这部看起来更像是冒险题材的青春片,探讨的却是一个关于少女成长和少数群体追求社会认同感的电影。

佩佩单非家庭背景,深港两地穿梭,普通话、粤语不断切换,加上 “学生妹误打误撞入行走水货” 的犯罪片类型化剧情设定,

种种元素碰撞到一块儿,带来了一种港片气质 x 大陆日常的生活化超现实感,也在某种程度上具现化了佩佩内心割裂的身份认同。

背景的电子乐完全衬托出了暗潮汹涌的感觉,镜头和打光手法也极其高明。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华语电影在除去撕X打胎狗血恋爱和塑料姐妹花后,终于迎来2.0时代。真正充满对于青春议题探讨的电影。

全新的演员面孔和扎实的剧作,让观众代入其中,迎面而来的是“青春无敌”的气息。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这部过春天

《过春天》带来了久违的青春气港片味道。

这种味道不止来自视觉,也来自气味。青春微苦的春日少女香气,就是这部电影的独特气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