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春天徹底過去了。

今年上半年最受關注的華語青春片莫過於《過春天》。

畢竟已經有段時間沒有出現《過春天》這樣,口碑發酵如此之久,吊人胃口如此之久的華語電影了。

從去年的多倫多電影節、平遙影展,到今年的柏林電影節,豆瓣評分穩在8.0分。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過春天》講述的是香港“水貨客”(走私人員)的影片。

在一關之隔的香港和深圳,有這樣一群人,“單非”家庭和“雙非”家庭。

(香港地區叫法:父母一方非香港人在香港生子叫單非,雙方都不是香港人相應叫雙非)

影片剛滿16歲的主人公佩佩,就來自這樣的“單非”家庭。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她有香港戶籍,在父母離異後只好隨母親在深圳生活,每天穿越海關去香港讀書。

兩地生活,不一樣的身份,微妙的身份認同感,讓佩佩無所適從。除了女同學Jo,她幾乎沒有朋友。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不安定的家庭關係,一次次獨自異地的往來,沒有歸屬感的少年們總幻想著成長和逃離。

少女佩佩夢想著有一天,能有錢去日本旅遊。

一次偶然的機會,佩佩接觸到往深圳帶水貨手機的水貨客。

誤打誤撞找到了“組織”的佩佩竟然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她還成為組織裡最聰明大膽的成員。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這部看起來更像是冒險題材的青春片,探討的卻是一個關於少女成長和少數群體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電影。

佩佩單非家庭背景,深港兩地穿梭,普通話、粵語不斷切換,加上 “學生妹誤打誤撞入行走水貨” 的犯罪片類型化劇情設定,

種種元素碰撞到一塊兒,帶來了一種港片氣質 x 大陸日常的生活化超現實感,也在某種程度上具現化了佩佩內心割裂的身份認同。

背景的電子樂完全襯托出了暗潮洶湧的感覺,鏡頭和打光手法也極其高明。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華語電影在除去撕X打胎狗血戀愛和塑料姐妹花後,終於迎來2.0時代。真正充滿對於青春議題探討的電影。

全新的演員面孔和紮實的劇作,讓觀眾代入其中,迎面而來的是“青春無敵”的氣息。

非典型青春片,就是這部過春天

《過春天》帶來了久違的青春氣港片味道。

這種味道不止來自視覺,也來自氣味。青春微苦的春日少女香氣,就是這部電影的獨特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