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迟子建小说《一坛猪油》读后,头脑里像过电影一般,无论是写作手法,文章布局,还是语言运用上,都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值得阅读和学习。

《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一坛猪油”故事脉路清晰,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从一坛猪油的来历讲起,到坛子意外打碎,核心人物依次出现,看似已经和猪油没有关系的事情,却原来牵扯着坛子里藏着的连主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一坛猪油的灵魂在于那颗绿宝石戒指,戒指又串起几个人的命运。作者画出一条完美的弧线,终点最后又归于起点,重合在一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一个梦醒来,一个迷猜出,答案就在读者的心里跳出来,合上书,人还在故事里,仰望那高于生活之上的绿宝石闪着光——

《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作者看似朴素平实的语言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从女性角度深刻剖析和洞察到生活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乌云压境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感觉到细微却鲜活的澎湃跳动的生命的不屈不俗不卑不亢。人性的卑微和生活的不易,不用刻意表现,就在字里行间上演着爱恨悲欢的一幕又一幕,演绎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故事和生动人物,仿佛他们一个个从你的面前走过,完成他们的使命。让你相信他们的作用就是为了带给你一些启示,他们必须倒下你才能明白,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读罢可以掩卷深思的才是好文章,能给人以启迪的必是好教材,这篇绝佳,为之倾倒!

《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从线索上,我看到两条线。先是一条明线,在读者眼里建立,明处着手,看似只是表层,却在为暗线打掩护。于看似实际的踏踏实实的土地上,景物中,都有隐设。语言平实诙谐,引人入胜,就像我们一直走路到黄昏是实事,很在意看路,天上风云变幻是虚事,不怎么在意;可是走着走着,剧情反转,到了虚实之间,脚下的路又有点看不清了,不觉天上的星星月亮就出现了,这就是暗藏的那条线,隐身的人要跳出来说话了。一条暗线,很快在读者心上明晰起来。暗线犹如一条草蛇,逆行往回述说,牵引着你如探案、如寻宝、如走迷宫,不自觉的就跟了走,好奇心就被调动起来,一刻不能停下地走。暗写的是隐情,人物心思和心理,各人的心事不一,想法不同,俱藏匿在丰厚夯实的外表之下。只有揭开这一层,才能品味到它的真正的味道。果肉是酸是涩,是苦是甜,也就不攻自破,转化成悲悯向善伤心欢喜等等各种情怀,人生苦短人生百态,现形于眼前心上。两条线也合二为一,完美对接,作者的格调格局显而易见,读者的内心得到圆满答案。谜面精彩,谜底动人。

《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从写作手法上,我看到了独到与特别,全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代入感很强。这和语言率真朴实是分不开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恰到好处,童言无忌所以写童言,村人俗语接地气所以写俗语。既有亲和力又有群众眼缘,每一件小事都有板有眼,一本正经,以小见大,相得益彰。铺衬设置非常细心巧妙,如同编织鸟织巢一样,虚实相交,经纬有度,横竖均衡,精美而别致,令人感慨。再有,就是大胆,夸张,想象力丰富,取“无巧不成书”之意境,故事点到要穴,由前面黎明前的黑暗、山雨欲来的天青色、水墨山水的黑白,素语素颜素行,误以为是一个平常的小故事,到后来绽放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内心和思想一下子丰盈起来,顿时,色彩分明,云开日出,彩霞满天,绮丽无比!掩卷而内心犹不平。

《一坛猪油》:艺术的绿宝石从生活中脱颖而出


一个朋友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性如水,只能疏导和释放。而文学、电影这些艺术形式,就是疏导和释放的最好通道。”此刻,读完这篇小说,我从这个通道走过,作者和读者达到共鸣。那么,这篇文章是成功的,彼此都给了自己的心一个交代。安意如《世有桃花》中所言:“此时我分明感觉到,文字有着放生的作用。一个被困多时的意念得到新的诠释,一如重获新生。”《一坛猪油》达到了这样一个意境,自我放生,读者从这里领悟了内涵,也是自我救赎,殊途同归,给内心一个明白的交代,灵魂上升到凤凰涅槃,羽化成仙,即是人间的圆满!

在此,感谢我的老师推荐阅读迟子建这部短篇小说,让我有幸欣赏到作者精心雕琢且光芒四射的绿宝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